让课堂“孤独”的小学生敞开心扉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目前,一些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孤独”现象,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所谓课堂“孤独”,指学生在课堂上因与课堂环境格格不入而产生的一种无依无靠、孤独烦闷的情绪体验和心理状态。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认为自己是孤独的个体,在课堂上常常感到时间漫长、难熬,无法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作为语文课堂的设计和创新者,语文教师应主动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尝试采用多种方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搭建一个敞开心扉交流的平台,让课堂“孤独者”不再感到孤独。(剩余2298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