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象征与讽喻之争的由来与发展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象征与讽喻长久以来被当作美学中两个截然对立的表征模式,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认知立场:前者与天才美学和体验美学相联系,适用于有机、自律的艺术作品,而后者则显现出机械性、惯例性,被认为是一种从外部强加的意义表达。这一肇始于歌德的概念对立,从多方面影响了后来的文艺批评理论和美学发展,从谢林、叔本华、黑格尔、柯勒律治,到克罗齐和博尔赫斯都对这一对立有过阐述可以说,他们基本上承继了歌德的观点,即认为象征是更为本真性的范式,而讽喻则带有人为矫饰的痕迹。(剩余11975字)

目录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