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作品中的家园意识分析

——以《憩园》为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一、家园意象的文化伦理内涵

不同于前期的《家》《激流三部曲》,《憩园》将“园”这样一个空间概念作为叙事的载体,作品的中心意象也发生着微妙的转换——从“家”变成了“园”。

在不同的文化中,家园的最终所指不尽相同。西方世界将宗教视作精神根基,家园最终存在于某种彼岸的世界,譬如基督教中的伊甸园、佛教信仰中的极乐净土,即所谓“精神家园”。(剩余3487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