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鲁迅作品中的月光形象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月光”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并不少见,无论是“海内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望月怀思,还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理性思考,抑或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畅快,在古人的眼中,月亮总是浪漫、圆满和思念的代名词。月亮本身只是一个客观物象,由于文学的审美作用,使它逐渐成为一个具有丰富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的文化载体,成为蕴涵丰富的艺术符号。(剩余5073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