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江戏”的演变与粤东客家文化的交织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外江戏,最初指清朝同光年间以皮黄为主声腔的潮梅外江戏,后由广东大埔人钱热储于1933年正式命名为汉剧。本文详细回顾了汉剧的起源、发展,以及它如何深受皮黄汉调的影响,并最终北上成就京剧,南下影响粤剧等地方戏曲。同时,本文着重分析了汉剧与客家文化间的互动:从经济不发达的客家山区到繁荣的潮汕地带,汉剧不仅获得客家人的深厚喜爱,而且在客家文化的支持下得以保存和发展。(剩余4429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