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野下《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的进展与问题

——基于12则《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例的研究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别了,“不列颠尼亚”》作为新闻作品的经典篇目,荣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先后被收入人教版、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具有消息的真实性、简明性与及时性,又在语言上具有独特性的新闻作品,兼有“这一篇”的个性和“这一类”的共性。在新课改视野下,《别了,“不列颠尼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进展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改进新闻教学?基于以上思考,笔者收集了近十年的12则具有代表性的课例[1],从教材编排、教学目标预设、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四个方面对《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教学情况进行梳理,从中发现新闻教学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探寻更合理、更科学的教学路径。(剩余7514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