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诗歌翻译策略反思
——以郭沫若Mignon的两篇译文比较为例
摘要:接受美学(Rezeptionsästhetik)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以姚斯的《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为纲领,极具创新地将文学批评从传统的作者和文本中心论转入对读者接受的关注,将作品与读者的关系引入文学和文学史研究之中。该文尝试从接受美学对读者“期待视野”的关注出发,以郭沫若对歌德诗歌Mignon的两篇译文为例,分析其对形、神、意、情的处理,从翻译美学视角讨论保留还是舍弃创新中对立统一的空间,思考和回答对形式意义对等的争论,探寻诗歌传播和接受的更优路径。(剩余889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