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利用碳排放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耕地利用碳排放总量进行核算,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探究耕地利用碳排放与粮食产量间关系,运用STIRPAT模型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揭示耕地利用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中国耕地利用碳排放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自2017年起进入负增长阶段,四种碳排放类型所占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废弃物处理碳排放(48.165%)、生产要素投入碳排放(46.924%)、耕地种植碳排放(3.513%)、自然源碳排放(1.416%);与此同时,空间相关性检验表明中国耕地利用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区域聚集特征;中国耕地利用碳排放结构上以生产要素投入碳排放和废弃物碳排放为主,且省际间的耕地利用碳排放类型存在较大差异;中国耕地利用碳排放总量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存在着从耕地利用碳排放到粮食产量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农村总人口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农业机械水平均对耕地利用碳排放均有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624、0.163、0.337,且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分布。(剩余18312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