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5年10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思维与智慧》是一本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师范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益智励志类大众文化期刊。目前,杂志由上、下...     展开

类型

月刊

类别

文摘文萃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0.00 ¥5.00
目录

卷首语

零的哲思
案头的计算器上,“0”总在最醒目的位置,像一枚等待盖印的邮戳,沉默地守着数字世界的起点。可当它从数学课本溜进生活褶皱里,竟摇身变成了最灵动的哲思符号——既是空谷,也是回响;既是留白,也是万象。 学算术时的零是灰白的。某天在菜市场,听见卖豆腐...

砥砺新征程 奋进新时代

举世盛典背后的首善支撑
9月3日上午,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迎来一场举世瞩目的盛典——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纪念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筹办工作,是首都的光荣使命和沉甸甸的责任。北京市坚持首善...

“扬长”不“避短”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修复师们有个奇特的规矩:修复唐代壁画时,绝不填补那些因颜料氧化形成的黑色裂隙。他们说,这些被风沙啃噬出的伤痕,恰是时光在画布上留下的印章。这种对缺陷的珍视,揭示着一个被忽略的真理——真正的卓越从不是对短板的掩盖,而是让长处与...
让远见超越未见
最近看了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的一些文章,其中有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他说:“要有一个远见,能超越你未见。我们要想办法设想我没见到的地方,那个世界还有可能什么样。”此话揭示了一个深刻命题:人类文明的进步,依赖于那些能够超越当下视野、预知未来世界的远...
感恩世界的赠予
闺密的一位表弟,四十大几了,一直在创业的路上。成成败败、输输赢赢,二十年来兴头不减。他组队搞过装修,卖过电脑,办过面粉加工厂,开过家具城……后来又跑去省会开超市,做房地产,顺带开连锁快餐店,有两年外贸行业也插一手。他赚过很多钱,也赔过很多钱...
经过
我们时刻在经过:经过一只鸟、一条路、一片沼泽、一座山、一个问题、一个烦恼、一个暂时的放弃、一个磨难…… 有人说,他不想经过那些事情,可是,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的,我们既不能随便删除掉自己不想做的事,又不能随便添...
墙推倒了就是门
生活中有许多人,心中筑起高墙,将自己围困其中。那墙并非砖石所砌,乃是由疑心、偏见、固执等堆叠而成。墙愈筑愈高,竟遮蔽了自己的视线,以致他们生活在自己的阴影里,久而久之,竟不知墙外的广阔天地。 人心中的墙,往往比砖墙牢固。我认识一学者,满腹经...
蜂鸣
蜂鸣声起时,空气便有了形状。那声音先是细微的,像是从远处飘来的一缕金线,渐渐织成一张无形的网,笼罩了整个花园。我每每听见这声音,便觉得时光被拉长,拉成蜜糖般的丝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蜜蜂的翅膀每秒钟振动两百多次,这频率恰好能让人耳捕捉到,...
二“回”三“醉”
及时回头是一种勇气。这里的回头,是停下脚步转身另寻方向。明知方向错误,或者明知道走到最后也无法抵达,还依然向前,那不是勇敢,只是不敢另起一行的懦弱;那不是执着,只是愚昧的固执。 而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方向不对,或者根本不清楚自己...
行善贵有智
张安仁是清朝中晚期的一位富商,家中储备了几千石粮食。某年遭遇饥荒,有人劝他高价卖粮牟利,他答:“我难道是图利之人?”又有人劝他布施赈济,他却说:“我难道是图名之辈?”他既不卖粮牟利,也不施舍作秀,而是出资雇工修路一百八十里,筑堤四十里。消息...
尊重不是形式
庆历年间,富弼在青州为官,勤政爱民,政绩卓著,深受百姓敬仰。 当时青州有一位老先生叫谷雨太,学问很高,非常出名。来青州一年多,富弼才抽出时间去拜访。谷雨太听说富弼大人来了,也不出去迎接,而是斜靠在床上,和富弼聊了好久,两个人相谈甚欢,最终谷...
不以为功
中唐元和年间,白居易在朝中担任左拾遗时,秉承尽忠职守的初衷,频频上书言事,直言切谏,指陈时弊。那个时期,历经“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王朝已辉煌不再,百孔千疮。 白居易的谏言有的被采纳,有的被弃置了,其率真的行为方式却让唐宪宗李纯很不高兴。 一次...
特色产品免费送
我所居住的这座滨海小城内有一条规模不小的海鲜小吃街,那里一到晚上或节假日就热闹非凡,什么现煮鱼丸、海鲜锅边、炭烤生蚝、铁板鱿鱼、爆炒蛏子,各种海鲜应有尽有。其中,铁板烤扇贝是众多海鲜小吃中的特色产品。 有一天晚上我拉丈夫去逛,没走多久,就被...
用质量为辣条“正名”
2005年初,央视曝光了一些非法作坊不堪的生产环境。这之后,辣条迅速被套上“垃圾食品”的外衣。各地商家纷纷下架,消费者躲之唯恐不及,这给独自创业,刚注册“卫龙”商标,准备扩大生产的刘卫平一拳重击。 刘卫平是出生于湖南平江的80后。家乡虽然偏...

减法
友人邀我去听琴。 琴会不在音乐厅,而在郊外一处废弃的工厂。厂房的铁皮屋顶早已锈蚀,阳光从破洞漏下,照在野草间。杂草从裂缝中钻出,在风中摇曳。我们到时,已有三五人席地而坐,当中一架古琴,再无他物。这场景让我想起弘一法师的禅房,一桌一椅一床,别...
人生是一场耐心的剥离
人或许是从学会“剥”这个动作开始,理解世界的层次。最初是剥一颗糖纸,期待里面的甜蜜。后来,这个动作变得复杂,带着生活的况味,也指向了我们与自己的关系。人生,仿佛就是一场漫长而耐心的剥离。 少年时,我们急于剥去稚气的标签。模仿大人的语气,穿上...
乞者不立,跨者不行
饭一口一口地吃,总会吃饱;路一步一步慢慢走,再远的路也会抵达。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快无疑是好的。但脱离实际,过分追求快又会怎样呢?寓言《拔苗助长》早有警示。 麦苗的生长,花朵的开放,稻谷的成熟,珍珠的孕育,美酒的酿造,都有自己内在的节奏,...
敢说我很好
腊月,南方的城市下起了绵绵细雨。迎着寒风走在去菜市场的路上,在拐角处的包子店买豆浆和包子。原本并排的烙饼店没有营业,紧闭的卷闸贴着一张红纸,写着:回家过年,初十开业。只见一些喜欢吃烙饼鸡蛋饼的老顾客看到都笑着说,要到过了年才有得吃了。 我拿...
我们都需要中途离场的勇气
闺密燕子买了套新房,她一直忙于装修,我们好久都没有聚过了。周末下午,她终于腾出了一点儿空,约我去看一部新上映的热门影片。 没想到,看了不到十分钟,燕子和我不约而同后悔起来:“这剧情也太烂了吧?”“是啊,没想到这么难看,票还这么贵。”这时,坐...
君子役物
《易传》中有句名言:“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役”有“役使”的意思,这话是说,人要做物欲的主人,不要成为物欲的奴隶。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两个怪人,一个叫祖约,一个叫阮孚。祖约爱财,阮孚爱木屐,这样看来,两人都有恋物癖。但是,两人对外物的...
得鱼不忘筌
《庄子》写道:“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用筌比喻形而下的器,用鱼比喻形而上的道,意思是领会精神实质后,无须依赖语言等外在形式。 但很多时候,得鱼也不要忘筌。 爱因斯坦曾言:“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有了筌,踏进任意一条小河,都能捕到鱼,不会...
在生活的缝隙中行驶
网约车裹着一团热气驶到跟前。扳动车门扶手,有些烫手。司机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女子,上身穿一件暗花衬衫,戴一副冰袖到胳膊肘,一顶宽大的遮阳帽在后脑勺上系成蝴蝶结,一身防晒的全副武装。 外面热吧?“蝴蝶结”像是见到一位熟稔的老朋友,不经意地打着...
与朋友,只做朋友
志明与春华本是好友。一次,志明失业,春华便说:“我们部门正缺人,你来吧。”志明感激应允,成了春华的下属。然而,春华治下甚严,常不分场合斥责下属,这出乎志明意料。加之初来乍到,业务生疏,志明表现平平。春华虽碍于情面不便责骂,脸上却常有不悦之色...
站在光里
女孩拉着母亲的手走进来时,理发店门口的光一下变暗了。正是午后,阳光像高倍探照灯,晃得人睁不开眼。店铺里却正热闹,两位理发师手脚不停地忙碌,嘴也没闲着,和顾客热络地聊着天。店主忙中偷闲,坐在柜台后面专注地清点账目。 看到母女俩进店,一位理发师...
好好说话
去朋友家做客,恰好碰到朋友的女儿女婿也在。午饭时,朋友女婿站起来很礼貌地给我们倒酒,不想却惨遭朋友女儿的一通训斥:“我说张志国(朋友女婿的名号)你懂不懂规 矩?这是在咱家里,怎么先给我爸倒啊,应该先给叔叔倒酒才对!还大学老师呢,啥也不懂。”...
山水有清音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是左思《招隐》诗中的句子,招隐诗不是自左思开始才有的,但左思的招隐诗却写出了前人所未能写出的东西,并影响到后代的诗人,这是非常可贵的开拓精神。 有些精神是能鼓舞人一直向前走的,诗如此,一些文章中的句子,也有这样的...
室有兰
室有兰,已三载。小小一盆,置于靠近阳台的房门前。说是“一盆”,实则只十来片叶,且形貌甚陋:立一半,倒一半。每每看着那倒伏萎黄的叶片,我总以为它命不久矣,故并不上心,偶尔想起,方让它“饱饮”一顿。然几度酷暑寒雨之后,其叶仍不乏青葱。今春,更见...
吾怀自春
几年前,朋友跳槽去了一家名企。本来以他的资历,完全可以在本职工作上独当一面,不料,他被公司安排在了最基层的岗位,成为一名普通员工。 朋友对此并无怨言,他非常平静地说,自己以前的工作能力再出色,那只能代表过去。现在,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所有...
职场慎用“夸夸术”
单位新来的同事小吴嘴特别甜,很喜欢夸人,同事们都被她夸过。有人说她爱夸人,情商高。她并不否认,还打趣说这是她的职场“夸夸术”,爱夸人的人运气不会差。她还强调说:“我的夸赞可是真心的哦!我真心觉得大家都是我的前辈,每个人都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

母亲从不说想家
几年前,母亲离开老家,来城里给弟弟家带孩子。当时我想,离开闭塞的小山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还能瞧瞧城里的新鲜事物,对于母亲来说,应该是件愉快的事。 问母亲想不想家,她总说:“想什么家!领好孩子是正经!”说这话的时候,她的目光追随着小侄女娇...
父亲与牛
对我接父亲进城和我一起生活这件事儿,父亲总是推三阻四,理由也是五花八门,他用到次数最多的理由是舍不得家里的牛。 从我记事起,家里就没停止过养牛。父亲这辈子与牛分不开了。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城里上班,留母亲照看家里。后来,妹妹出生了,姐姐也到了上...
母亲的电话号码
母亲的电话号码,我一直没能背熟。那串数字就像她的人一样,质朴得让人记不住特征。每次要打电话回家,我总得翻通讯录,看着那串熟悉又普通的号码,手指悬在拨号键上方,犹豫着该说些什么。 上周三晚上十点半,这个号码突然在我的手机屏幕上亮起来。我心头一...
无家可归的人
卖掉老家里的房子,是在1992年。 一共卖了七千多块钱。5间砖包坯的瓦房,父亲一辈子的心血,以及我余生的所有梦境,都在这些钱里。房子卖给了本村一户姓李的人家,还在一张白纸上写了一个协议,那张白纸布满油渍,皱皱巴巴的,一点也不体面,像极了我那...
父亲的“月光信”
那年年初,因为祖母的一场大病,家里的积蓄花光了,还欠了不少钱。接下来的几个月,我家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农历五月份,麦收完毕,田里种上了玉米。父亲决定跟人去山西的建筑工地打工,说中秋节前就能回家。出去几个月挣点钱回来,中秋节回家,还可以赶上收...
母亲的灯
儿时记忆里,老屋的一日序幕,是被母亲的一盏小灯悄无声息地揭开来的。 每日天未亮,包揽了一日三餐的母亲,便会点亮小灯,下到厨房,开启一日的烟火之旅。那盏小灯散发出的光,不算宏大,却刚好充盈了那间不过两三平方米的老厨房;也不算炫亮,却刚好将母亲...
允许生命自有潮汐
清晨的菜市场上,最先有了烟火气。李阿姨一边把新鲜的西红柿、茄子、黄瓜摆放得整整齐齐,一边和老主顾分享孙子考上重点中学的喜讯,笑声清脆得像竹筛里滚动的毛豆。斜对角的鱼摊前,穿蓝色围裙的王叔却红着眼眶剖鱼,案板上的手机还显示着医院缴费单,刀刃起...
自有风月为我等待
上班途中偶然踢到了一个有些分量的硬物,出于好奇,我将其捡了起来,搜索一番后才知晓这是蓝花楹的果实。旁边这棵高大的树应当就是蓝花楹树吧,我忍不住抬头望去。只见那婆娑的树影中、那幽幽的绿裙下,几颗黑色的果实像荡秋千的小孩,翘起小脚,在风中一晃又...
重生
秋叶落地。一场风,一场雨,不够,再来一场雪,厚积山野的落叶,终会不见。它们去了哪儿?再一个夏秋,挂满枝头的叶片不正是它们吗?一模一样,且比上年繁密呢!我曾盯着山林里的落叶暗想:若叶不消失,年年堆积,得多高?现实是,春回,它们又“重回”树梢。...
临清流独坐
去山中,遇清澈溪流,舒舒缓缓,沿着苍古的大大小小的石头往下,如散步一样随心自在。在一棵蓊蓊郁郁的七叶树下有一片稍微平缓的地方,一边是几块默然幽静的白石,一边是高高的石壁。清澈的流水走到这里,却只顺着石壁底而下,水在石壁上漾起细微的水花,淡淡...
静默的力量
去年冬天,丈夫切白菜时,随手把白菜根摁进了阳台空花盆里。几天后,我看见白菜根外层的皮已经塌软发黄,眼看要烂了。我忍不住笑他:“这烂菜帮子,你还真当花养?”丈夫笑笑:“等等看呗,没准儿春天它就活了呢。”我撇撇嘴,没当回事。 寒冬总算过去,风有...
城中望月
当我抬起头来,望见一轮明月,缓缓穿越林立的高楼,呈现于一方狭小又变形了的天空。 明月,似玉盘,更像明眸,像脸庞——散发着缕缕熟悉而亲切的气息。哦,它不辞辛苦,从遥远的乡下,一路跋涉而来,只为与我,来一场久别后的重逢。 与明月脉脉对望之下,我...
贴秋膘
立秋的露水压弯了枣叶,太阳刚冒头,叶尖的水珠就亮得晃眼。厨房的铁锅“滋啦”一响,奶奶的声音裹着肉香撞过来:“立秋贴膘喽!吃口热肉,冬天才抗冻!”这是老规矩——秋来补膘,得用早市刚斩的鲜五花肉,配着灶膛里慢慢烧的柴火,才能把夏耗的气力都补回来...
晒酱记
伏天暑盛,万物蔫垂,祖母却要晒酱了。 夜里,祖母就着油灯挑拣黄豆。一粒粒豆子滑过她的指尖,窸窣作响,瘪豆、虫蛀的豆子应声剔除,然后,浸泡在新汲的井水里。翌日晨起,她又开始淘洗小麦。麦入清水,祖母手持笊篱来回拨弄,麦余子(瘪麦粒)和麦糠、草屑...
母校敲钟人
离开母校已经有好几十年了,可是同学们每次聚会,议论的话题总离不开敲钟人老郝。老郝的全名叫郝庆祥,是距离古月中学只有三里地的北古月村人,高高的个头,魁梧的身材,一头浓密的花白头发向后梳着,声音洪亮,慈眉善目,笑容可掬。 校门口的左侧,矗立着一...
童年看大戏
在粤西,春节后有长达两个月的“年例期”。对于我们而言,年例和春节一样重要,庆祝活动也很是隆重,其中必有粤剧表演,我们称为做大戏。 童年时,娱乐活动不多,一年间,大家最渴望的就是看大戏了。正月十二,村委的负责人就要请人搭建戏台了。我们小孩子在...
翻面的友谊
初中时我和阿语都在乡中学读书,她在一班我在二班。每次考试她都是全年级第一名,我则在第三四名徘徊。 到了初三,我俩都分进了快班,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我俩就交换了眼神,相互一笑,她说她早就想认识我了。嘿,心有灵犀,友情迅速升温,不到一周,我俩就形...
定格之外
六月一到,校园里便热闹起来了。学士服的黑袍子在各处飘动,学生们三三两两,或立或坐,对着镜头挤出笑容。这场景年复一年,却也有些不同:举着相机的人少了,举着自拍杆的多了;站在台阶上的少了,飞在天上的无人机多了。 二十年前,我毕业那会儿,拍照是件...

忽见之美
傍晚下班途中,忽见原本强烈又刺眼的夏日阳光,变得亲近而温柔。浪漫的夕阳贴在江面,成群结队的蜻蜓翩翩飞舞,绿化带的草叶和扬起的尘埃泛着光彩。天地间的灿烂,吸引不少市民停下脚步,拿起手机来拍摄。新安江半江瑟瑟半江红,美景触手可及,人们纷纷感叹自...
驴鸣里的风致
所谓驴鸣,就是驴叫。古时候,有些人认为驴的鸣叫声非常悦耳,驴鸣就成了一种“时尚单品”。翻阅史书,范晔在《后汉书》中就记载了东汉后期的汝南人戴良(字叔鸾)的母亲喜欢听驴的鸣叫声,因为戴母“喜驴鸣”,于是身为其儿子的戴良“常学之,以娱乐焉”。戴...
写下“嚼”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的味觉特别好。仿佛小时候那些晒干的豆子,经过牙齿咬碎后,香味又一次慢慢地潜入胃中,让一种原汁原味的生活在一个人的内心重现。 没有什么可以抵挡味觉的诱惑,尤其是在那个饥饿的年代,对于一些可食之物,你可以不去品尝,但...
屋檐下
人在户外走,有很多时候,其实是要经过一些屋檐下的。 屋檐下,确实是个“多功能”的好地方,可以遮阳,可以挡雨,还可以避风…… 烈日当空、热浪袭人的酷暑炎夏,相信每个人步行外出时,如果没戴草帽或没打伞的话,肯定都巴不得一路上有遮阳的物体挡护着,...
不如在秋天见一面
大约下过几场缠绵的秋雨,田野间的绿便被冲掉了大半,草木还没来得及收拾自己,就被迫匆匆退场。 可秋天的繁盛,总是要想办法留住的。外婆喜欢将秋天吃不完的蔬菜腌成咸菜,她觉得只有在秋天储存足够的食物,才会在冬天不后悔。 天气好的时候,外婆在院子里...
池塘边的争论
夏夜闷热,小动物们聚在池塘边乘凉。 小松鼠在岸边蹦蹦跳跳,突然定在原地,眼睛盯着水面大喊:“快看!池底藏着一颗大松果,个头儿这么大,肯定好吃!” 小刺猬连滚带爬挤过来,脑袋晃得像拨浪鼓:“那明明是颗红宝石,在淤泥里还一闪一闪发着光呢!” 小...
蟋蟀声里话农耕
第一阵凉风掠过,墙角的蟋蟀便在这时扯开了嗓子。那细碎的鸣唱像一把钝锯,慢悠悠锯着暑气,也锯开了农人心里关于时节的记忆。 老辈人说,蟋蟀是农时信使。立秋刚过,田埂边的“油葫芦”便率先试音,那怯生生的叫声带着潮气,提醒农人该种秋菜了。 农人自古...
愿取笕水一瓢饮
前年炎夏,我与朋友避暑于一处深山村落。此地山势陡峻,林木葱郁,云雾终日缭绕于峰峦之间,确是个消夏的好去处。晨起推窗,满目青翠扑入眼帘,山风挟着草木清香穿堂而过,顿觉暑气全消。 雨后初晴的一日,我与两位同伴相约踏访宿处对面的山林。山径湿滑,苔...
词间话白菜
白菜作为中国原产的蔬菜,其栽培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罐中,考古学家发现了白菜籽,经专业验证,这些白菜籽已有六千余年历史,比许多粮食作物更早进入人类的饮食体系。先秦时期,《诗经·邶风·谷风...
石林奔腾
一眼看见它,我便沦陷。 柱形、锥形、方形、圆形、不规则的石峰一座紧挨着一座,连接成一片浩瀚的土褐色,铺铺展展,犹如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一波又一波,直涌到天边。如千军列阵,如万马奔腾,如巨轮远航,它的磅礴和雄浑撼人心魂;是一位身着长袍头绾发髻...
修鞋
每天早上我路过北大街,总是看到老杨摆着修鞋摊。老杨出摊太早了。虽然他出摊早,但却难得看到有人找他修鞋。毕竟不是以前了,现在许多人的鞋还没有穿烂,就扔掉了,拿鞋来修的人实在太少了。老杨再早出摊也不顶用。 有一天早上,我从老杨身边经过的时候,忍...
爱听赞美的花猫
花猫捉到一只特别肥硕的老鼠,引来群猫纷纷称赞。有的说,能抓到这么大的老鼠,你的战斗力太强了!有的说,真佩服,这一带的捕鼠能手非你莫属!听着这些赞美,花猫得意极了,尾巴都翘成了小旗杆。花猫决定叼着老鼠到大街上走走,让大家都见识一下自己的本领!...
古诗文里的地摊文化
对于地摊经济,自古有之。在我国古代很多诗文中,就有很多精彩而又到位的描述。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李白的《丁督护歌》为我们推开了一扇盛唐市井的轩窗。逆流而上的漕船两侧,无数商船如过江之鲫,船头悬挂的“酒”字旗幡在江风中猎猎作响。这些商...
相关杂志
  • 读者

    读者

    2025年20期
    ¥7.00
  • 意林

    意林

    2025年14期
    ¥3.69
  • 读者校园版·成长

    读者校园版·成长

    2025年11期
    ¥8.00
  • 读者欣赏

    读者欣赏

    2025年05期
    ¥12.00
  • 海外星云

    海外星云

    2025年08期
    ¥5.49
  • 海外文摘

    海外文摘

    2025年10期
    ¥7.29
  • 新青年

    新青年

    2025年10期
    ¥3.69
  • 视野

    视野

    2025年19期
    ¥4.89
  • 海外文摘·文学版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5年04期
    ¥12.00
  •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5年10期
    ¥5.00
  • 名家名作

    名家名作

    2025年28期
    ¥28.89
  • 雨露风

    雨露风

    2025年08期
    ¥12.00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20.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杂志价格:¥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杂志价格:¥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