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研究

民俗研究

2025年03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文化综合人文社科25"《民俗研究》杂志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是中国目前唯...     展开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5.00 ¥15.00
目录

春节研究专题

中国人的特色节日体系及其社会文化功能
摘 要:在漫长的文化发展历程中,中国人借助繁复而有致的时间制度,形塑了一套特有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体系。该节日体系不仅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观念,协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密切关系,而且作为广大民众极为重要的日常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在家庭生活、...
循环中的更新:春节的文化意义
摘 要:节日是周期性重复的特定时间节点,往往在重复中展示出丰富的文化意涵。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在具有一般节日共有的重复性特征的同时,尤其突出包含着在循环中更新的意义,体现为基于中国传统循环时间观的周而复始、万象更新观念及相关实践。...
中国年节过渡礼仪的文化建构
摘 要:作为时间范畴,“现代”的社会内涵是指所有历史主人翁注定进入共同时间,而“现代化”则是人们(民族、国家)相约进入这一时间制度,开启新型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国的现代化既作为世界话语,又必然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其时间范畴的文化表现是在共同时间...
论春节对优质教育的贡献
摘 要:优质教育是联合国《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目标之一,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有特定的意义指向。2024 年12 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人类非遗视野下春节文化海外传播路径研究
摘 要:春节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中蕴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情感凝聚、和合共生、希望与新生等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随着中外交流愈加频繁,春节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因时因地呈现出不同的传播方式和实践情况。春节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学术前沿

中国的日常生活研究为什么需要实践民俗学的先验反思
摘 要:近几十年来,中外民俗学的关注重点已经从民俗事象转向日常生活。要想深入理解这些变化并且使其成为一门现代学科,民俗学就不能满足于单纯经验性的认识和反思,而是需要在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上经历一场“哥白尼革命”。为此,实践民俗学应运而生。它试图...
原乡:文艺实践、城乡关系与民族共同体
摘 要:包括广义的文艺创作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内,既有的华语书写,基本是将故乡作为写作前提,故乡遂成为天然的抒情客体、研究对象。但是,故乡并非一种就在那里的先验存在。它不是百年前作为一种文化、生活方式的乡村,也非百年来成为现代性负面而被取...

非遗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伦理向度
摘 要:非遗伦理是伴随非遗始终的道德要求与规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的诞生引发了对非遗保护的深刻伦理关切。非遗伦理的核心旨要在于敬畏生命、尊重人性,循道至善、趋益避害,经世致用、守正创新,公正合宜、美美与共,关爱自然、天人合一。在...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传承
摘 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呈现相得益彰的内在机理,且已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社会文化共同繁荣以及增强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路径。在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
协商与认同:公众参与视角下文化遗产的价值实现机制
摘 要:公众参与将文化遗产研究从权威遗产话语下对遗产的价值阐释转向社会遗产话语下对遗产价值认同与价值实现的研究,体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开放性与建构性。针对当下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冲突,通过历史与当代、权威与公众、本土与外来以及相关利益主体之间...
中间人与民俗协商: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的媒介与机制
摘 要:随着“民俗文化热”“非遗热”的涌现,民俗学在当代城乡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新的文化使命。从乡村视角看,在社会流动性日益增强的背景下,面向未来的城乡文化关系不应是一种割裂或者对立状态,而是应侧重凸显乡村文化的社会疗愈价值。吴桥社火原本是扬州...

民俗史

断裂的话语:先秦天文知识考古与发掘
摘 要:先秦时期的天文知识体系可分为民间和官方两种,前者指向神圣与时间,后者侧重于科学与政治。秦汉时代,随着精准天文历法的确立和二十四节气的推广,先秦民间天文知识的实用性逐渐下降,最终走向断裂与失传。许多记录于先秦文献中的民间天文知识,因历...
信仰、观念与记忆:济阳三官庙汉墓鸟图像的三重向度
摘 要:鸟图像作为一种常见题材,在各类器物与墓葬画像中屡见不鲜。在山东济阳三官庙汉墓画像中,发现了数量丰富且表现形式多样的鸟图像。这些鸟图像在墓室各个空间中的配置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功能及象征。结合墓室整体的空间布局与图像叙事,可以从生死信仰、...
清代苗图人物图式来源考
摘 要:明代日用类书中诸夷门、农桑门的人物图式是曹申吉修《贵州通志》蛮僚图、卫既齐修《贵州通志》蛮僚图和苗图抄本人物图式的来源之一。蛮僚图、《红苗归流图》、《皇清职贡图》、苗图抄本对体系化《耕织图》、明代日用类书插图的图式借鉴,既说明了中国...
为何是枣强:论明代卫所、山东宗族建构与枣强移民传说的关系
摘 要:祖先自枣强迁来的“枣强移民传说”是山东各地比较流行的移民传说之一,以往的研究对该传说背后的移民史存在多种解释。依据现存史料,枣强向山东的移民自金元之际、元明之际到明中后期均有发生,尤与明代卫所、军人轮班戍守和京操制度,以及明中叶枣强...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90.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民俗研究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民俗研究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