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05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以习近平...     展开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0.00 ¥12.00
目录

学习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

马克思主义革命观视域下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理论探颐
摘 要:马克思主义革命观本就孕育着自我革命思想,这构成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理论的思想原点。在比较视域下,自我革命是一种自主自觉自为地改变或改造主观世界的“现实的运动”,它与改变客观世界的社会革命一道,共同驱动着人类社会形态更替和人类文明新形...
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农民增收: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摘 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提升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民持续增收有着重要影响。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探究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作...
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摘 要: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力变革的载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须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支撑。在理论逻辑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加速布局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前瞻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
新质生产力赋能的产业协同集聚、技术创新与绿色经济效率
摘 要:结合空间计量模型与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基于2009—2022年我国省级数据,考察新质生产力赋能的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相对于传统中介效应分析,考虑空间效应的中介效应分析可以修正由于忽略空间相...

精神力量与精神谱系研究专题

作为标识性概念的“中国精神”:语义生成与政治阐发
摘 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展示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历史韧性和实践耐力,是以“改革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生动体现。“改革精神”是“中国精神”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集中体现,极大丰富了“中国精神”。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
基于主旋律电影的英雄精神教育传播效果研究:以Z世代青少年群体为例
摘 要:基于英雄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作为主旋律电影与思政教育效果关系密切的逻辑基点,以微博用户中Z世代青少年群体对主旋律电影的评论文本为分析对象,运用语义分析与社会网络相结合等方法对评论文本进行分析,发现Z世代青...

政治建设与社会治理

全面“一肩挑”背景下农村政经关系调适性治理的实践逻辑
摘 要:在中央推行全面“一肩挑”背景下,农村政经关系呈现调适性治理样态。以N区为例,在理论与经验互构中提炼出全面“一肩挑”背景下农村政经关系调适性治理实践逻辑的分析框架,形成“研究视角—影响因素—实践路径”的研究进路。研究发现,农村政经关系...
“雨露均沾”抑或“强强联合”:衔接过渡期驻村帮扶资源配置逻辑及其实践后果
摘 要:驻村帮扶是衔接过渡期巩固好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制度支撑。通过对西部地区两县驻村帮扶工作的调查研究发现,与脱贫攻坚时期更加注重全面帮扶的“雨露均沾”不同,衔接过渡期驻村帮扶资源配置更加注重“强强联合”,在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
生态韧性治理的意蕴及其路径分析
摘 要:探索生态治理的具体模式,是因应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以自然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为表征的现实困境构成了生态治理的重要掣肘,而对社会脆弱性的改造成为生态治理的工作重心。为此,引入韧性理论,建构生态韧性治...
基于社会态度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建构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重要理念,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CGSS 2021数据,采用Probit与Logit双模型分析医疗与养老保障对农业转移...

哲学研究

非物质劳动的生命政治解读
摘 要:哈特和奈格里认为,整个西方社会正在步入以网络化、信息化和服务化等为特征的后工业时代。这种转变的标识是非物质劳动逐渐取代工业劳动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劳动方式,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非物质劳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生命政治意蕴,创造了无...
批判与超越:马克思与卢梭平等思想再审思
摘 要:马克思与卢梭关于平等问题的思考是现代政治哲学的重要话题之一,而两人平等思想间的关系也备受关注与争议。他们都将私有制作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并将平等作为人类解放的基本内涵,但由于二人分属历史唯物主义与先验理性主义两种根本异质的思想传统与...

经济与管理

绿色金融政策对农业生产低碳转型的影响
摘 要:农业低碳与粮食安全是现代农业必然的发展方向。在农业“保供”和“降碳”这一双重目标导向下,提升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成为寻求粮食安全与农业生产低碳转型协调发展平衡点的关键所在。鉴于绿色金融日益成为农户农业生产低碳转型的重要融资来源,基于2...
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及分异机理
摘 要: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协同共进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在厘清耦合协调机理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Markov链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等方法探析中国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分异机理。结果发现:第一,研究...

教育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教材话语体系建设的战略意义、发展逻辑与实践指向
摘 要:哲学社会科学教材话语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发挥教材育人功能奠定坚实基础,为原创性、高水平教材建设提供关键支撑。当前,教材话语体系在服务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以及利教易学等方面存在差距,集中反映在话语的原创性、...
技术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限度审视与优化路径
摘 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依托,也是助推社会发展与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在智能时代,技术作为一种具有强大问题解决能力的工具与手段,蕴含着驱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具体而言,技术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革新教育...
人机共智驱动下的教师教学智慧:价值意蕴、作用机理与生成路径
摘 要: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高速发展与人机协同不断演进的时代中,如何正确审视人类教师与智能机器之间的关系,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围绕此问题提出人机共智理念,重新梳理教学智慧概念,并提出转识成智与转技成智两条衍生脉络。以“...
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变迁特征、运行困境及演进路向
摘 要: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既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支点,亦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和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所在。基于“历史—现状—未来”的时间纵轴分析框架,聚焦高校教师评价制度顶层设计与实际操作的期待差距、高校教师评价制度何为...

历史研究

文明互鉴视域下的古代丝绸之路相关史实考论
摘 要:立足文明互鉴视域,将出土简牍材料和考古发掘成果与传世典籍记载相结合,运用二重证据法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作了详细考察研究。通过研究可知,从空间上看,丝绸之路的起点已延伸到今江苏连云港东海县。使节往来的政治行为促进了中亚、西亚等...
抗战时期迁渝高校的空间布局及形成机制研究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大量高等院校内迁至重庆,延续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血脉,推动了重庆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文献阅读及历史文化地图转译等方法,梳理了抗战时期高校内迁重庆的时代背景、内迁经过及办学历程,确定中央大学等迁渝高校57所,通过新建、改建、...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7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