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

2023年05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类型

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0.00 ¥12.00
目录

民间中国

织锦工艺最后一座里程碑
导读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与蜀锦、宋锦、壮锦并称“中国四锦”。它曾为皇家御用贡品,是南京的文化名片和民族骄傲。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云锦面临着传承危机和发展困境,急需创新改革和产业升级。本文将从云锦的历史文化...
从碑刻看汾河上游的五龙信仰
导读 由五龙信仰构成的祭祀共同体以庙宇为中心,用无形的纽带把村社成员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庙宇修建、祭祀仪式、庙会等丰富的五龙信仰活动大大加强了汾河上游五龙信仰与区域社会的互动。在地方社会中,五龙祠庙成为处理用水争端、维系正常社会秩序的场所...
大理三月街中的少数民族赶集文化
导读 人文—经济地理研究认为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与自然系统之间的匹配和适应关系会随时代背景的影响而发生着剧烈变化。本文结合大理国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等方面进行实际研究,从大理国的赶集文化入手,分析大理三月街的形成和发展。利用文献法结合实际数据,...
细说乡村“老物件”
导读 乡村,是农耕文明的载体。乡村中的煤油灯、面罗筛、粪箕子、木轮大车等“老物件”,是乡村记忆的载体,记住它们,就是记住乡村的发展史。 作者:乔加林,笔名乔乔,江苏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乡村,是农耕文明的载体,记住乡村,记住过往,...
探寻东莱吕氏优良家风的内涵与价值
导读 家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本文深入剖析东莱吕氏家风,挖掘其独特内涵,探究它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并推动东莱吕氏家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此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 作者:唐苗,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王蓓婕,湖南理工学...
家谱文化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导读 家谱作为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其文化功能包含家风、家训等方面的内容,文化育人功能的作用与覆盖面是涉及很多方面且行之有效的,在家庭教育中,发挥家谱文化中的家风、家训文化的作用,是本文重点阐释的内容。就家谱文化的文化育...

人文中国

以中国古代文学视角发掘“非虚构叙述”的价值
导读 非虚构叙述是当代文学内部的嬗变,对它的研究大都限于现代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有丰富文学资源和独特发展路径,从中国古代文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一概念,或能得出新的启发。 作者:张震,平邑县融媒体中心。 对非虚构叙述的通俗理解是“用小说的技法来写...
高昌令狐氏与敦煌令狐家族西迁问题初探
导读 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令狐家族曾繁盛一时,在当地拥有较大的影响力。北凉控制敦煌后,令狐氏家族的活动留下了空白。本文根据对史籍的梳理,结合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关于令狐氏的记载,认为公元421年,敦煌令狐氏族人在北凉沮渠蒙逊攻陷敦煌城之后四散逃...
哈密卫寄住苦峪考
导读 苦峪城是明廷长期用来安置因战乱而溃散的哈密卫部众的重地。哈密卫位置特殊,毗邻野乜克力部、吐鲁番等地,从天顺四年到正德八年,哈密卫经历四次袭破,每次袭破都有大批难民寄居苦峪,直到嘉靖八年(1529)明廷一改兴复哈密卫的政策,哈密卫部众内...
老子、孔子的“自我意识”
导读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中“人”自我意识觉醒的新时期。老子、孔子是这种觉醒的典型代表,他们在著作中运用“吾言”来强调自我,并将“众”与“我”区别开来,但与此同时,他们对自我这一概念也有不同的理解。 作者:王文虎,武汉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
论“五四”后期国民性改造思想的转向
导读 “五四”后期,国民性改造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转向。这种转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由“个人”到“社会”的转向;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向;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向。本文以国民性改造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为线索,对列举的三个转向进行分析,...

纪实中国

“零碳乡村”建设的中国实践例谈
导读 本文介绍了中国“零碳乡村”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山西灵丘县谢子坪村、浙江温州五社村、广东茂名三个“零碳示范乡村”的建设实践。中国“零碳乡村”建设虽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零碳乡村”将绘就乡村振兴发展的新画...
巩义窑址的遗产保护之路
导读 河南省巩义市是文物大市,拥有1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巩义市政府不断加大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建设了一批遗址公园,巩义窑址生态文化公园就是其中之一。巩义窑址是我国著名的唐三彩烧窑遗址,也是唐代贡白瓷的重要产地。城市不断发展,...

创意中国

中国民间故事“聚宝盆”在民主德国的变异与传播
摘要 中国民间故事“聚宝盆”在20世纪初期由卫礼贤译入德国后,经不断改编变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其中,尤其令人关注的是民主德国的三个德语改编本,它们在特定的社会制度和时代背景下被重新表述,并附着全新的价值规范,进而迸发出宏阔的无产阶级革命情怀...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在德语国家的译介与接受
摘要 中国古代经典故事《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在德语国家的译介历程已逾百年,对德语文学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奥地利德语作家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的诗体剧《白扇记》在该故事基础上改编而成。本文全面梳理了《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在德语...
新媒体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本文提出通过解读电视栏目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丰富题材内容,深化思想内涵。通过加强传统电视传媒的主导作用,...

人物中国

彭德怀:爱民情怀始终如一
导读 彭德怀元帅生于农家,他自评是“一个勇敢的农民的儿子”。他的农民本色和爱民情怀贯穿在他的早年经历、敌后抗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阶段,彰显了一代战将的公仆本色和人格魅力。 作者:王厚明,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元帅生...

印象中国

黄河之滨也很美
导读 兰州,这座因黄河穿城而过的西北之城,有着属于自己的风情和魅力。羊皮筏子、水车和中山桥等物事中蕴藏着兰州的历史、风情和故事,构成了独特的黄河文化和民族性格。 作者:魏建华,笔名胤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黄河黄黄河...
镌刻在方寸之木上的红色印记
导读 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抗日战争时期是冀鲁豫边区的中心区,在其境内发现的卫河县第三区抗日建国儿童团印章,保留着抗日儿童团设置、建制等重要历史信息,印证了冀鲁豫边区抗日儿童团实行军事化编制的历史事实。在抗战期间,卫河县儿童团员积极组织参...
方言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与发展
导读 本文关注方言在当代的大学生群体的使用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描述性研究等方法,深入分析方言在大学生群体使用频率上升的社会背景与文化渊源,充分肯定方言在人际交往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在方言的使用与传播方面,也应该注...
中国古代的方便面
导读 从伊府面的做法和吃法来看,与现代的方便面,或曰速食面、即食面有异常相似之处。 作者:谈宜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方便面的发明人是日本籍台湾人安藤百福,原名叫吴百福。1958年8月,第一款方便面——鸡丝面在日本上市时,立刻获得了食家...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44.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中国故事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中国故事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