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观

艺术大观

2025年11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艺术大观》杂志是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天津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面向社会精英阶层的...     展开

类型

旬刊

类别

艺术收藏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0.00 ¥12.00
目录

卷首语

生命是一树花开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日子,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沉思的灵魂,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印痕。很欣赏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一场虚妄。于无声处倾听凡尘落素,渐渐明白:人生,总会有...

醉墨艺海

高贵的灵魂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谱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不经意间我们正走向人生的暮年。 从呱呱坠地到两鬓染霜,岁月的行囊里装满了酸甜苦辣。接下来,在夕阳的路上能走多远,取决于我们的体魄和心态。 我们曾如此...
故乡的老房子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老家,而每个老家背后,都有一所房子,几缕炊烟,无论岁月如何褶皱模糊,房子里的故事,总让人牵挂与怀念。 年轻时的奋斗,我们每个人都不曾缺席。...

绚丽画彩

现代绘画艺术特征与价值意义
摘要:现代绘画艺术是20世纪以来艺术发展的核心领域,其核心特征体现在对传统形式的颠覆、多元技法的探索以及社会议题的深度介入。从技法层面看,现代绘画打破传统写实技法,通过抽象、拼贴、变形等方式重构视觉语言,强调内在情感与精神的释放。流派纷呈的...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研究现状和IP化路径
摘 要:北宋画家王希孟的画作《千里江山图》历经将近一千年的浮沉,在21世纪重新焕发新的生机:舞蹈诗剧剧目改编、数字化艺术馆、沉浸式艺术展、文创产品等多路径的开发齐头并进,它的现代化IP开发经验为我国的古籍文物保护、传播、传承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蛤粉在中国画中的肌理效果与技法应用
摘 要:中国画的创作紧跟时代潮流,肌理语言的拓展成为突破传统的重要路径。其稳定性与可塑性为工笔画肌理建构提供了可能。本文梳理蛤粉的历史脉络、材料特性及技法演变,结合传统“弹雪吹云”“撞粉法”与现代“脱落法”“沥粉法”的实践案例,探讨其在跨文...
综合技法在水彩画中的应用
摘 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水彩不断巩固加强自身固有的艺术特性,并将时代的审美个性融入其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彩在时代的浪潮中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同画种之间的互渗融通、兼容并蓄,将多种技法巧妙结合。在水彩创作中,材料的介入不仅改变...

美术与设计

东方美学留白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中有许多作品通过留白的艺术手法表达意境之美。留白作为一种东方美学,不但是绘画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法,在影视、设计等方面也多有运用。留白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在室内设计中,通过合理安排陈设布局、谨慎选择色彩搭配、注重使用意境造景等方...
从造物到构境
摘要:本文以非物质设计为研究对象,探析其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变化、特点和价值转向,重点分析非物质设计从“造物”向“构境”的转变,以及在数字化时代中价值转向的发生机制。通过分析非物质设计理念的认知思维,旨在为应对数字时代人们日益多样化的设计需求...
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和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分析了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与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深入探讨了民间美术造型的象征性、夸张性和程式化特征,以及色彩的象征性、对比性、装饰性特点,挖掘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了民间美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及...
文化元素在设计艺术学空间设计中的融合与应用
摘要:将文化元素融入空间设计,是提高设计艺术学价值与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要素向空间设计语言的转换过程中存在着表达抽象、系统性整合欠缺、设计团队理解不到位、功能和文化展示之间存在冲突等多方面的挑战。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策略...
陕北地方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应用
摘 要:地方非遗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其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与策略的研究,是保护和传承地方非遗文化的重要途径。探讨地方非遗的文创产品设计,不仅能够拓展非遗文创的表现形式,还能充分展现其价值,突出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激活地方文...
多元融合的生态办公空间设计
摘 要:本文基于绿色生态理念对当下社会的影响,并结合当前办公空间设计发展趋势,对绿色生态理念如何在办公空间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本文从研究背景、意义及方法出发,阐述了生态办公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于多元融合理念,系统分析了生态办公...

舞蹈与舞台

古典舞蹈表演的身体韵律与美学价值
摘要:古典舞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颗璀璨明珠,所展现的身体动作和动势形态反映出的美,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从古典舞的发展起源和社会文化背景入手,分析其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表现,重点研究其肢体律动、身体形态、表情与情绪形态的展示。进一步探讨古典舞的视...
歌剧《唐璜》咏叹调《我心爱的宝贝》的音乐风格与演唱特点
摘 要:《唐璜》是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莫扎特的代表作,非常经典,不仅在当时具有轰动性影响,也对后世的音乐演唱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以咏叹调《我心爱的宝贝》为切入点,重点关注其音乐风格与演唱特点,使音乐作品和具体表现完美结合,解析声乐、美学等...
客家山歌剧中年角色与老年角色的饰演艺术
摘 要:客家山歌剧,作为承载着丰富客家文化的地方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在客家山歌剧中,中年角色与老年角色作为重要的人物类型,不仅承担着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作用,更是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的重要载体。本文旨...
歌剧的角色演绎与声音技巧的融合
摘要: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包含了戏剧、音乐、舞蹈等众多的艺术元素,需要声音与角色的演绎共同塑造人物形象,并推进剧情的呈现与发展,不仅需要演员专业的声音技巧,还要与角色演绎进行深度的融合,利用声音技巧的调整实现音色、情感、情绪的变化,...
传统仪式舞蹈在当代舞台表演中的重构与文化表达
摘要:受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双重影响,传统仪式舞蹈这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受到了继承和发扬的严峻考验。它负载了一定地域、一定民族的历史记忆、信仰观念和情感诉求,在人类文化多样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随着社会背景的演变,传统的仪式舞蹈所处的环境也在...
合唱排练中指挥手势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摘 要:合唱排练中的指挥手势不仅承担着节奏控制与音响统一的技术任务,更在情感表达中发挥着核心导向作用。本文研究聚焦指挥手势与情感表达的交互机制,通过类型分析、功能归纳与实际策略探讨,梳理手势动作在情绪认知、群体反馈与多维协同中的作用路径,进...

音乐律动

以《我们走在大路上》为主题的不同作品艺术形态
摘 要:《我们走在大路上》是一个极具社会影响力的主题,歌曲、油画、舞台剧等艺术形态中都有以其为主题的作品,但是因为不同艺术形态的独特表现手法和创作背景的差异,导致其最终所反映的时代精神面貌也有所差异。本文将对《我们走在大路上》这一主题的不同...
肖邦与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中的“乡愁”主题比较
摘 要:乡愁作为人类情感的核心母题,在音乐史中常以隐喻或直白的方式呈现。肖邦与拉赫玛尼诺夫作为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两位巨匠,其创作虽相隔近一个世纪,却因相似的流亡经历与民族情感,在钢琴作品中构建出迥异而深刻的乡愁美学。本文从历史语境、音乐语言...
《浏阳河》歌曲与钢琴曲不同艺术形态的作品演绎共通性
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索《浏阳河》以歌曲及钢琴曲两种不同艺术形态呈现时的共同特性,通过音乐审视、对比研讨与实践检验等办法,全面探究两种艺术形态的共同属性,并研究《浏阳河》在不同艺术形态演绎过程中如何保持旋律走向的完整性,同时充分挖掘声乐与器乐...
巴松管音色特点及其音乐表现形式
摘要:巴松管作为木管乐器中的低音典型代表,其音色特点和丰富多样的音乐表现形式成为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对巴松管低、中、高三个音区的音色差异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其哀婉、温暖及浑厚的表现特性,同时探讨不同音区在独奏及合奏中的功能。研究结果显示,...
聂耳歌曲的创作特征
摘要:聂耳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先驱,以音乐作为其革命斗争的武器,他一生创作了众多歌曲,不仅在创作方法上大胆突破,还在艺术形象与形式上勇于革新,其作品极具个人风格。本文以其抒情歌曲《梅娘曲》为例,分析该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从而深入了解聂耳...
钢琴协奏曲《黄河》之音乐情感与演奏技巧
摘要:钢琴协奏曲《黄河》由钢琴曲《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来,有着强烈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是钢琴协奏曲的经典之作,也是一部全面展现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作品。由于《黄河》的诞生受到了历史与现实条件的限制,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后,这部作品不再仅仅是时代留...
现代长笛作品中的技术挑战与音乐性
摘 要:随着现代音乐创作理念发生深刻变革,长笛作品在技术要求和表现手法上,呈现出了鲜明的特征。作曲家通过开发新型发声技巧、拓展演奏技法范畴以及探索声音组织方式,赋予长笛作品独特的时代特征,现代长笛作品对演奏者提出了极高的技术挑战,其中包含多...
“音色—触键”和“音响—触键”思维
摘 要:本文以钢琴触键研究为核心,探讨“音色—触键”与“音响—触键”两种思维模式的理论特性及实践协同机制。前者通过音色意象的跨感官联觉实现艺术表达,后者依托物理参数的精确控制完成音响建构。研究基于奥特曼三重聆听理论,揭示两类思维分别对应的音...
本杰明·布里顿声乐套曲《在这座岛上》Op.11和声
摘要: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en,1913—1976)是20世纪享有国际声誉的英国作曲家。《在这座岛上》是布里顿于1937年创作的艺术歌曲,共包含5首歌曲,本文通过和弦材料、调式调性及和声进行几方面对布里顿《在...
声乐与器乐中钢琴伴奏的差异性
摘要:钢琴伴奏在音乐演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能充分展现独奏乐器,还能和管弦乐器、声乐乐器有机融合。本文详细介绍声乐和器乐在钢琴伴奏中的艺术价值,通过研究发现声乐钢琴伴奏、器乐钢琴伴奏在合作关系、能力要求、音乐表现力、演奏技巧、任务角色等方面...
秦腔与陇剧中的器乐过门程式结构对比及艺术特征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秦腔与陇剧中器乐过门的程式结构差异与艺术特征,揭示两地剧种在音乐语言中的内在联系与风格演变,其内容聚焦器乐过门的结构模式、调式节奏特征及其表意功能。采用曲谱对照分析与音乐语汇归纳的方法系统梳理两地剧种的过门类型及演变路径...
声乐演唱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价值体现与实践路径
摘要: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声乐演唱在丰富文娱活动、提升艺术素养、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在审视声乐演唱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培训指导与丰富活动形式等具体实践路径,以期为声乐演唱在群众...
川剧伴奏乐器音乐的历史审视与当代观照
摘 要:本文以历时性研究视角,系统梳理川剧伴奏乐器音乐的演变轨迹,剖析其当下传承生态面临的深层危机,并尝试提出适应新时代文艺发展需求的策略,从而揭示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的适应性演化规律。研究发现:当前川剧伴奏乐器音乐面临的传承危机主要表现为老...
调律师与作曲家的跨时空对话:钢琴音响对音乐艺术的隐性影响
摘 要:钢琴音响不仅是音乐创作和表演的重要工具,还在更深层次上塑造了音乐艺术的内涵与表现形式。随着音乐的发展,钢琴音响通过其独特的音域、音色及节奏特性,影响了作曲家的创作思维与作品风格。本文从钢琴的演奏特征、音响美学及其对音乐艺术的影响等方...
男高音演唱中假声的运用
摘要:假声男高音就是高男高音,假声男高音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通透空灵的音色形象,且需要演唱者具备较强的器乐化技术驾驭能力。当前,假声男高音逐渐被大众所知,且出现了大量的假声男高音演唱者。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演唱技巧,需要对男高音演唱中的假声技...

影视与数字化

《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失衡与重建
摘 要:《哪吒之魔童闹海》自上映以来,引起了诸多讨论。本文聚焦《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叙事结构,基于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重点剖析影片如何通过三重“失衡—重建”结构推动叙事进程,并深入探讨其在人物塑造、主题思想和观众心理方面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国产...
对虚拟数字化沉浸式剧院中“数字化身体”交互的再思考
摘 要:传统戏剧实践与现代数字技术的融合是一种趋势,自20世纪末以来备受关注,这种创造性的探索可激发戏剧与表演在数字化领域的潜力,因为它们代表了技术、叙事和艺术表达的融合。数字工具赋予创作者前所未有的自由,使他们能够衍生出新的形式、结构和内...
AI创作与传统手绘艺术的表达研究:技术赋能与人文价值的辩证
摘要:AI创作与传统手绘在艺术表达上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包括但不限于创作过程、创作主体、情感表达等方面。本文通过分析两者的艺术表达,探讨技术赋能与人文价值的辩证关系,尝试构建AI与手绘的融合路径。AI在效率与创新上具有优势,但手绘的“不可控性...
数字互动艺术的审美范式转型
摘 要:数字技术的深度介入正引发人类审美意识的范式革命。传统艺术审美规范因技术赋能下的感知维度重构而发生根本性转变,数字互动艺术所催生的新美学特征已深度渗透当代审美实践。本研究以参与式文化为视角,系统解析数字艺术如何通过交互性重构审美体验,...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云南是多民族聚集的省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其传承与保护的成效,关系到整个云南地区乃至全国非遗保护工作的大局。但从当前云南省非遗保护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鉴...
民族乐器声像数字化保护与应用
摘 要:民族乐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古老的编钟、古琴到现代的二胡、琵琶,每一种乐器都见证了中华民族的音乐发展历程。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民族乐器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通...

中国文化

王宠小楷风格及其创作启示
摘 要:明朝时期,小楷书法艺术呈现出多种发展方向,标志着魏晋南北朝之后楷书艺术的又一高峰。在这一时期,小楷的艺术创作风格和审美特点都有所变化。明代书法家王宠被誉为“吴中四家”中的杰出代表,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钟、王两家的传统,还在书法创作中融...
听觉诗学:音乐与文学在叙事结构中的共融机制
摘 要:本文对“听觉诗学”理论框架下音乐与文学在叙事结构中的共融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对“听觉诗学”的提出背景及其跨学科演进的梳理,审视传统文学中音乐性书写的发展脉络,进一步明确音乐结构如何在文学叙事中转化为节奏组织、视角配置与主题变奏的模式。...
传统艺术互动视域下的江苏剪纸与中国画文化价值
摘 要:江苏剪纸与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粹,承载着地域文化的独特印记与审美智慧。本文以互动视角系统梳理二者在技法传承、题材流变与文化内涵上的关联性,深入探讨其历史演进中的双向影响机制,进而揭示传统艺术在文化价值层面的共性与独特性。研究发...
民艺理论视角下黑龙江赫哲族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
摘要:赫哲族传统手工艺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地域特色,但由于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技艺传承等方面的限制,其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在国家大力倡导传统手艺振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对赫哲族传统手工艺的保护迫在眉睫。本文以民艺理论为出发点,...
数智赋能河南非遗项目保护传承
摘要: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河南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中曲艺类项目承载着中原文化的独特基因。本文以河南省曲艺类非遗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河南非遗一张图”等数字化实践案例,分析数智技术在非遗保护、传承与活化中的具体应用,探讨其面...
色谱重构与社群叙事
摘要:彩绘社区项目通过色谱重构与社群叙事的美学实践,探索了社区空间活化与文化传承的新路径。该项目以色彩为媒介,重构社区视觉景观,营造独特氛围;同时,通过社群叙事讲述社区故事,强化居民身份认同与文化传承。彩绘作品融合多元文化与本土特色,促进了...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
摘要:河南越调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河南省的重要戏曲剧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在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河南越调面临着生存、传承发展等诸多挑战。本文从人才培养、互联网融合、中西合壁、沉浸式场景、戏曲进校园、...
古为今用视阈下碑学探索的得失
摘要:帖学式微,碑学异军突起是清代书法发展的一大显著特征。时至今日,碑学一脉书法余绪仍在。本文将重点阐述碑学书法的两面性及其历史根源。一方面,其路径选择及其笔法拓展,另一方面,集中在取法标准和“形学”上。本文结论将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理解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传承发展策略
摘 要:古琴艺术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本文从古琴艺术的文化价值与传承困境出发,结合当代社会语境,探讨其在教育体系、传播路径、产业融合及国际交流中的创新性传承策略。通过分析政策支持、技术赋能、生态构建等维度,提...
空间意识在书法创作中的体现与审美价值
摘 要:空间意识作为书法艺术的“美学架构”,其在书法创作中的规律性呈现,为这门古老艺术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从书法创作维度审视空间意识的审美价值,不仅有助于强化视觉形式的秩序美感建构,更能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助力。因此,对空间意识在书法...
艺术创作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应用
摘要: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和物质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基于艺术创作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性,对当前群众文化活动中艺术创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存在群众对...

艺教论坛

黑龙江人口较少民族卡通IP形象设计的教学
摘要:随着2023年哈尔滨的出圈,吉祥物滨滨成了城市IP形象。IP形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亲和力,能够作为城市、企业、品牌等外化的形象代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未来的IP形象设计更加注重数字化和社交化,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社交媒体平台,能够更好...
多元文化视域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设计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学生的文化视野得以拓宽,如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融入多元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鉴赏能力与创新能力,成为高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如何设计和实施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
美育视域下高校《中外艺术歌曲演唱与赏析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公共艺术课是高校实施美育,构建师、生、学三者之间共情的重要空间。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学生在课程中取得2个学分方可毕业,这进一步明确了公共艺术课程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艺术歌曲作为音乐艺术中音...
高校舞蹈编导教学中空间感知与运用的创新实践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观众审美的多元演变,舞蹈编导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一教学体系中,空间感知与运用不仅成为舞蹈视觉呈现的核心,更是舞蹈情感与主题传达的重要媒介。高校舞蹈教师应对空间感知与运用的创新实践展开全面剖析,以理论框架为基准,对当前...
师范院校公共书法课程体系建设
摘 要: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民族文化精神。它不仅是汉字书写的艺术结晶,更是笔墨线条展现“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与“知行合一”人文品格的重要途径。在师范院校书法课程体系中,公共书法课程对师范类学生的师资培养具有重要意...

佳作赏析

《非遗派对》插画
《非遗派对》插画...
相关杂志
  • 美术界

    美术界

    2025年09期
    ¥12.00
  • 艺术品鉴

    艺术品鉴

    2025年09期
    ¥9.90
  • 中国收藏

    中国收藏

    2025年10期
    ¥18.00
  • 人民音乐

    人民音乐

    2025年09期
    ¥14.49
  •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18期
    ¥18.00
  • 上海戏剧

    上海戏剧

    2025年05期
    ¥6.00
  • 上海工艺美术

    上海工艺美术

    2025年03期
    ¥12.00
  • 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

    2025年04期
    ¥12.00
  •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2025年19期
    ¥21.00
  • 曲艺

    曲艺

    2025年10期
    ¥7.69
  •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2025年29期
    ¥9.90
  • 艺品

    艺品

    2025年03期
    ¥40.8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43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艺术大观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艺术大观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