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5年21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作文与考试》是共青团吉林省委主办,吉林省青少年报刊总社出版的一本新生代语文素质教育类期刊,中国首届、第二届优秀少儿报刊...     展开

类型

旬刊

类别

学生必读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6.00 ¥3.69
目录

卷首

作文上上签
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跃彩于夏月。 ——《菜根谭》 运用示例:“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跃彩于夏月。”再浅薄的力量,蛰伏在黑暗之中,饱经岁月的磨砺,无惧苦难的煎熬,也能凝聚出拔山超海的气魄。...

作文T型台

阴天为何快乐
在日剧《四重奏》里,有这样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卷小姐与小雀伫立在轻井泽的木框窗台前,缓缓拉开灰粉色的亚麻棉质窗帘。映入眼帘的,是被厚重云层所笼罩的灰色苍穹。卷小姐面露不悦,觉得这阴沉沉的天色实在欠佳,而小雀却闭上双眼,沉醉于窗外那亮度已...
常恨人心如春水
一只鸟的掠过,一片叶的坠落,都会在水面上漾开一圈圈涟漪。甚至乍起的微风,也能将水波的碧裙吹皱。 我一直很遗憾,人心宛如一池春水,常常敏感得容不下一粒细沙。 还记得那“心似比干多一窍”的黛玉吗?那闻鸟则悲、见花生愁的多情女子,敏感到了草木皆兵...
打开
病危通知单在我的掌心蜷曲成团,像未及舒展的槐花苞。 推开病房门时,姥姥正望着窗外那株老槐树,阳光透过新叶在她脸上投下细碎光斑,恍如她教我用竹筛筛面粉时漏下的金色粉末。 “来得正好。”她声音很轻,却带着谷雨时节特有的清润,“帮姥姥看看,槐花是...
散步
春日闲来无事,我总爱趁夜色到河边散散步,看看杨柳知春意,暖风温花絮。每每我说想去河边走走,母亲都要随我一起去。许是童年时我差点掉到河里的事令她久久不能忘怀。 惊蛰过后,微风不冷不热,是刚刚好的舒爽。河边排开一路柳树,摇曳生姿。风中夹着柳芽的...
霁月若难逢,何妨借萤火
望月,月隐云霭,黑漆漆的夜路,没有光指引方向。唯有一路点点萤火,虽不似皓月当空,倒也能解夜行孤独。 生活中,“月光”也不是常有的,人们或因拮据窘迫,或因无心顾及,常用平替的方式来缓解需求。当论及对平替现象的看法时,我的答案是:赞成。 不妨看...
藏匿在汉字里
一壶茶,一方纸,一盅墨,一杆笔。汉字,夹杂着历史的余音,携带着真理的意蕴,向我们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汉字,形美如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伴随着历史的变迁,从最早的甲骨文,到西周青铜器上篆刻的金文、秦朝的小篆,再到汉代巅峰的汉隶,不同的字体在...
白毛浮墨水 红掌拨青波
“你……确定只换一群鹅?”老道长的手颤抖着抚摸着那字迹工整的手抄《道德经》。王羲之打着哈欠,赶着鹅走了。老道长凝视着山林尽头的身影,欣慰地说:“您算是活通透了。” 王羲之一回到家就将白鹅放进墨池,雪白的鹅毛卷起常年洗笔而沉积的墨汁,开心得像...
不可思议的接轨
悠长戏韵,美酒香茗,锦绣文章,阳春白雪,传统文化灿若繁星;万物互联,天涯咫尺,智能科技,线上生活,现代社会日新月异。这二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形成了不可思议的接轨,令我们在惊讶之余,不由心生自豪之情。 所谓接轨,指两种事物彼此衔接,如今在互...
归去来兮
冬日海岸,拂晓时分。 昏暗的天空,辽远深沉的苍穹与海平面接连一片,重重叠叠的云影下,只能看见从地平线上缓缓流露出一弧白色的光芒,随意地扯出不甚清晰的模样,海浪豪迈地扑上礁石海滩。惊起海滩边一只白色鸥鹭展翅疾扑低空飞过,洁白的翅膀勾出优雅的轮...
旧辙堪行,莫惯常态
“习惯是如此之轻,以至于无法察觉。又是如此之重,以至于无法挣脱。”生活的微尘形成习惯的车辙,我们可以顺着来时的辙痕望见前路。然而固有的习惯也容易成为思维的枷锁,不能以固化的习惯限制了前路。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习惯是生命的年轮...
气象
泱泱古国的灵魂里,流着一条古老而芬芳的河流。这条河流的上空,蒸腾起整个社会的气象。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推开锦绣之门,是蔚蓝的天空下醉人的旋律在流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对意中人辗转反侧的思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我看城市
有人抱怨,城市里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人们在被慢慢同化。有人嫌弃,城市钢筋水泥的建筑,坚硬而无温情,高大而冰冷。 所以相应地,就会有人向往乡村,感叹乡村是灵魂最好的归宿,故而有了桃源里的陶潜,采菊、饮酒、带月荷锄、飞鸟相伴。乡村是童话的乐...
姿态
当我们在现实的泥淖中举步维艰,当我们在效率至上的时代奔波追逐,当我们在城市高楼大厦的森林中俯首疾行,有多久了?我们丧失了生命中那最美的姿态:那本应有的潇洒淡泊、安宁闲适、自信乐观。 或许,我们应该以云一般的姿态生活。无论在高耸的山巅,在曲折...
虚实之间
翻开沉重的史书,可以看到镌刻在时代背后的灵魂印迹。 一直很欣赏《逍遥游》。千年前的庄子白衣飘飘,神情闲雅。当他写出这篇瑰丽的文章时,大约也不会想到它会引起怎样的惊涛骇浪。那只“翼若垂天之云”的巨鹏,带着庄子不羁的思想振翅飞往天池,也把思辨的...
未至之境,心自丰盈
田纳西·威廉在剧作《玻璃动物园》中写了一位在制鞋仓库工作的诗人,渴望走遍世界,渴望获得更多的经历。远行的梦想被难堪的现实一再打压,让年轻人困顿不安:“不管生命是什么,我反正知道它不是跟皮鞋打交道的——那是除非穿在旅行者的脚上才有意...
冬日里的最后一只候鸟
或许我是今冬留在北国的最后一只候鸟,我的同伴们早已成队地穿越大半个国度。 我和我的家族,世世代代过着迁徙的生活。冬天,我们会成群地飞过城市,飞过森林,到达温暖的南方。我的祖辈告诉我,北国的冬天很冷,我们无法承受这样的寒冷。他们同样告诉我,北...
红楼隔雨相望冷
“红楼隔雨相望冷”。很早以前看到李义山这句诗的时候就怦然心动。我想,撩拨了我心弦的大概就是“红楼”二字,尽管它和那部拥有盛誉的小说无甚关系。这句诗在某种程度上刚巧可以概括我读《红楼梦》的感受——隔着二百余年的岁月审望之,像是隔了层雨帘遥望灯...
价值论心不论迹
古语言:“君子论迹不论心。”生活中,我们常出于自身的局限和对他人的不了解,以一个人的成就来衡量他的价值。但当下心口不一者屡见不鲜。因此,在我看来,更应秉持“君子论心不论迹”:一个人价值的体现,不关乎于其成就,而在于他内心的精神追求。 精神追...
手心的太阳
在书柜里,偶然翻出一本牛皮纸封面的厚厚的笔记本,封面的署名,是外公。猛然想起,自从春节一别,就再没和外公见过面了。 外公当了一辈子的中医,如今却连出门都已不方便,只能在身体好的时候到院子里踱几步。望着手上的从医工作笔记,想象着他当年记笔记时...
目送
风冷得很。 祖母从衣橱拿出了毛线围巾,叫住正准备送我上学去的祖父,扬起胳膊为他系上围巾,又顺带把衣领拉了拉。“好了,路上当心。”她轻松地呼出一口气,笑着看向祖父,又朝我挥挥手告别。 和祖父并肩走着,快到院子门口了,我下意识回头朝家的方向看了...

经典人物

单杏花
高峰日均访问量达到500亿次量级,每秒钟售出一千多张车票……作为全球最大的实时票务系统,铁路12306的“成绩单”十分亮眼。这一成就的取得,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中国铁路12306科创中心副主任单杏花的努力密不可分。 ...
丘成桐
丘成桐,一个响彻数学界的名字,被誉为“数学皇帝”。他22岁博士毕业,25岁任副教授,27 岁攻克世界性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并一举成名。他是第一位获得国际数学界最高奖项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也是继陈省身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 从中...
沈昌文
沈昌文,著名出版人、文化学者,1951 年开始从事编辑工作,在他半个多世纪的编辑生涯中,策划出版了《情爱论》《宽容》《第三次浪潮》《随想录》《蔡志忠漫画》《金庸选集》《新世纪万有文库》等中外文化、文学著作,引发广泛影响。其主编的知名杂志《读...
邱兵
邱兵,生长于重庆巴南,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任《文汇报》记者。2003 年,他创办了《东方早报》,2014年创立了“澎湃新闻”,并于 2016 年创办了短视频平台“梨视频” 。2023 年,他发起了“天使望故乡”简体中文写作计划,2024...
王立群
“经受过重重挫折的人,他才能真正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眼睛可以近视,目光不能短浅。”聊起世间百态,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的见解总是一针见血,精准戳中人们内心的情绪。 十多年前,王立群在《百家讲坛》上凭借讲《史记》出圈,担任《中国民歌大会》《中...
马瑞芳
马瑞芳,1942 年出生于山东省青州市,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学术带头人。她撰写了多部学术著作,包括《蒲松龄评传》和《聊斋志异创作论》,以及长篇小说《蓝眼睛黑眼睛》和《天眼》等。此外,她还创作了散文随笔集...
钱小萍
钱小萍,女,高级工程师。常州武进人,1939 年出生,中国首届丝织专业毕业生。1988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专家”称号,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代人造血管的发明者,中国第一所丝绸专业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
冯骥才
“我并不是奇人,我只是拼命而又固执地在做我想做的事情,一生如此。”冯骥才自谦道。在火热澎湃的青葱岁月,他是满腔热血的篮球中锋;在百花齐放的中国画坛,他是恪守本心的人文画匠;在群贤荟萃的文学殿堂,他是广博通达的文学泰斗;在寂然无声的古村老屋,...
艾略特
2025 年是诗人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逝世 60 周年。这位把诗写得像拼图游戏一样烧脑的天才,用诗歌解构现代人的孤独与迷茫,堪称现代诗歌的革新者。他的诗歌既严肃又神秘,影响了无数后来的诗人。但艾略特的才华不止于写诗。...
米勒
2025 年是法国农民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逝世 150 周年。米勒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他以质朴写实主义笔触,赋予画面温柔而坚韧的力量。他始终凝视脚下土地,将农民的耕作、收获、休憩化作画布上的生命诗篇。...
何镜堂
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届“梁思成”奖获得者,国家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广东省科技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他是长期工作在教学科...
郑渊洁
2025 年 3 月 1 日,70 岁的中国儿童文学泰斗郑渊洁,正式停更所有社交媒体平台,结束了他长达数十年的公共发声生涯。这位以《皮皮鲁》《舒克贝塔》等作品影响几代人的“童话大王”,用一场“压缩人生七分钟”的告别视频,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灰娃
2025年1月12日,诗人灰娃在睡眠中逝去。灰娃,本名赵翠,后改名理召。1927 年生于陕西临潼,在北京大学俄文系毕业后,分配至北京编译社工作。1972 年开始自发写诗,通过诗歌来疗愈自己精神上的疾患。她一直默默写作,出版诗集《山鬼故家》《...
雷殿生
10 年时间,他连续走遍中国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及西沙群岛等岛屿,行程 8.1 万余公里,相当于绕赤道两圈;他孤身 31 天穿越罗布泊,是中国有文字记录以来首位徒步穿越罗布泊的人。有人称他为“当代徐霞客”,也有人称他...
林俊德
林俊德,爆炸力学工程技术专家,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1938 年 3 月,林俊德出生于福建永春县的一个贫苦农家。这个闽南山区走出的农家子弟,或许从未想过自己的一生将与共和国的核盾牌紧密相连。1960 年,从浙江大学机械系毕业的林俊德,响...
安吉洛
玛 雅· 安 吉 洛(Maya Angelou,1928—2014),美国诗人、作家、剧作家、教师、舞蹈家和导演,黑人女性文学传统构建者,20 世纪美国文坛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她也是好莱坞第一位非裔女编剧,曾在两位总统的政府...
何泽慧
何泽慧(1914-2011),中国核物理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她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钱三强的夫人,与丈夫共同发现铀核三分裂现象,开创中国中子物理研究,主导研制首台核乳胶探测器。这位坚持“国家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的女科...
于右任
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国民党元老,近代书法大家。笔名神州旧主、大风、太平老人等。于右任善书法,喜作诗,是近现代重要的书法家之一。他还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 人物解读 角...
残雪
2012 年,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前的记者招待会上,有人要他预测当年诺奖的获奖人,他说:“我不预测,但是我希望是中国的女作家残雪获奖。 , 残雪,可能是国内最被低估的作家。她的小说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
略萨
当地时间 2025 年 4 月 13 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在秘鲁利马逝世,享年 89 岁。略萨拥有秘鲁和西班牙双重国籍,代表作有《绿房子》《酒吧长谈》《公羊的节日》和《世界末日之战》等。2010 年...

影视素材

关于存在与自由的现代寓言
经典电影《楚门的世界》,以超现实的叙事预言了社交媒体时代的生存困境。当楚门在人造的桃源岛中觉醒,驾驶帆船冲破天际线的刹那,这个虚构的故事早已超越银幕,成为映照现实的棱镜。它提醒我们,在看似光鲜亮丽的虚拟世界中,每个人都可能是楚门,被无形的剧...
登高开卷,且上书楼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藏书楼如同一座座灯塔,照亮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之路。纪录片《且上书楼》以十二座具有代表性的藏书楼为切口,展现了这些文化殿堂的巍峨风貌,深入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密码。 主题一:文化基因库——守护文明的血脉。 在中华文...
当行动成为生命的注脚
在曼哈顿鳞次栉比的写字楼里,一个普通职员正对着咖啡杯发呆。他的脑海中掠过冰岛火山的壮丽喷发,格陵兰冰川的神秘极光,喜马拉雅雪山的孤傲雪豹……但当电梯门打开,现实的齿轮又将他拉回单调的日常。这不是科幻故事,而是电影《白日梦想家》为我们呈现的现...
穿在身上的千年之美
“布衣”,于中国传统语境里,既指衣物,亦代表平民。从粗丝麻布的质朴,到精致霓裳的华美, 纪录片《布衣中国》以服装为独特视角,从材质挑选、色彩搭配、设计构思、款式创新到制作工艺,细致梳理了服装的前世今生。片中,传统手工艺薪火相传,习俗文化绵延...
你曾为梦想奋力奔跑过吗?
2025年2月,一部名为《就是要跑》的纪录片在央视纪录频道热播,迅速登上微博热搜。镜头中,一群来自内蒙古根河市业余体校的少年,在零下30℃的极寒中奔跑二十公里,呼出的白气凝结成霜,脚下的积雪被踩出规律的沙沙声。这群被网友称为“冷极少年”的孩...
人类离场的末日,生命轻盈有禅意
2025年3月2日,第9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落下帷幕。《猫猫的奇幻漂流》击败大热的《头脑特工队2》《荒野机器人》等,获得最佳动画长片。电影讲述一只猫结识了一群动物伙伴,并在洪水来袭时努力求生的故事。这部全程无对白、无拟人化台词、成本极低的动画...
纵横南北,百味沸腾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一度成为当下年轻人心声的代言。其实,生活并非无解。毕竟没什么事情,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火锅,能让人在酒足饭饱中释放情绪,还能通过“围炉共话”拉近彼此距离。纪录片《生活如沸》便以火锅之名,开启了一场社交狂欢,美食与文化...
生命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
2024年11月2日,电影《小小的我》在东京国际电影节全球首映后,获得了东京电影节首次中国大陆影片观众选择奖。同年12月27日,国内上映了这部电影,一经播出收获广泛好评。 影片讲述了患有脑瘫的刘春和,在高考完的夏天陪伴外婆圆梦舞台,并学习开...
坛中有日月,杯里藏乾坤
当镜头穿透坛罐的封蜡,当酒香漫过历史的尘埃,纪录片《中国酿造》以7集篇幅构建起一座流动的文明博物馆。这场关于黄酒、酱油、醋、酱料、白酒、葡萄酒与啤酒的味觉考古,从微生物的微观宇宙到市井人间的烟火升腾,从匠人的掌纹到山河的皱褶,让观众看到酿造...
在四季更迭中寻找生命的答案
在镰仓海岸线旁的老宅里,香田家三姐妹参加父亲葬礼时,意外遇见了同父异母的妹妹浅野铃。大姐幸在得知继母不愿抚养这个15岁少女后,毅然决定带她回镰仓共同生活。这座带着梅树的老房子,从此成为四个命运迥异的姐妹的情感容器。 长女幸作为医院护士,背负...

经典读本

《滔滔生活》
作者简介 金爱烂,出生于1980年,韩国女作家。2023年,短篇小说《不敲门的家》获得第一届大山大学文学奖。她著有短篇小说集《你的夏天还好吗?》《外面是夏天》,长篇小说《我的忐忑人生》,散文回忆录《容易忘记的名字》等。她曾获《韩国日报》文学...
《我的母亲做保洁》
作者简介 张小满,陕西商洛人,长居深圳,曾先后在《深圳晚报》《新周刊》工作,专门从事深度报道。后因非虚构类作品《我的母亲做保洁》引起广泛关注,并获刀锋读书奖。 作品介绍 《我的母亲做保洁》讲述了一位下岗女职工重新出发的经历。2020年,张小...
《我是谁?》
作者简介 段义孚(1930—2022),生于天津,毕业于牛津大学,华裔地理学家,他的人本主义地理学思想在西方地理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对人的种种主观性情与客观地理环境的丰富关系进行了智慧地阐发,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其名字蜚声世界人文地理论...
《一日顶流》
作者简介 石一枫,1979年生于北京,199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著有长篇小说《漂洋过海来送你》《心灵外史》《借命而生》以及小说集《世间已无陈金芳》《特别能战斗》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十月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小说选刊中...
《在人间赶路》
作者简介 李修文,1975年出生,湖北荆门人,作家,编剧。著有长篇小说《捆绑上天堂》,散文集《山河袈裟》《致江东父老》《诗来见我》等。曾获得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新人奖、南方文学盛典“年度散文家”奖等多种文学奖项。 作品介绍 《在人间赶路》是...
《冷到下雪》
作者简介 欧健梅,澳大利亚华裔小说家。2022年出版的小说《冷到下雪》获得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三家文学出版社联合设立的首届小说奖(Novel Prize)。 作品介绍 这部小说讲述一对母女从她们各自生活的国家启程,在一个十月的雨天抵达东京...
《血与蜜之地:穿越巴尔干的旅程》
作者简介 刘子超,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16年从记者转型旅行文学写作,已出版《沿着季风的方向》《午夜降临前抵达》《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等作品。2019年,《乌兹别克斯坦:寻找中亚的失落之心》获评“全球真实故事奖”特别关注...
《山谷微风》
作者简介 余华,1960年出生,浙江嘉兴人。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文城》等。其作品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 作品介绍 《山谷微风》为余华新出版的散文集...
《当我在一个仲夏清晨出走》
作者简介 洛瑞·李(1914—1997),英国作家、诗人、编剧,被誉为“英国首屈一指的作家”。其回忆录代表作《萝西与苹果酒》(1959)、《当我在一个仲夏清晨出走》(1969)、《战争的一瞬间》(1991)合称为“自传三部曲”,成...
《大河源》
作者简介 阿来,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中国当代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1994年完成首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1998年,出版长篇小说《尘埃落定》。2009年,出版长篇...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作者简介 西尔万·泰松,1972年出生,法国作家、记者、旅行家、地理学者。他喜欢用步行、骑行甚至骑马等方式周游世界,积累了大量写作素材,写下了许多优秀的旅行文学作品。2009 年,他凭借《居于别处的一生》获得龚古尔短篇小说奖。20...

名校互联网

真正的闲暇
有人说,速度时代的来临,可以为我们创造更多闲暇;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当 “追风赶月莫停留” 成为时代箴言,我们裹挟于效率至上的浪潮中。人们总以为提速能兑换...
高速之余,亦当驻足停留
当 “效率至上” 成为时代圭臬,人们在科技与信息的洪流中疾驰如飞。我们以光速穿梭城市,用分钟丈量生活,却在风驰电掣间,将心灵的休憩之地挤压成稀薄的碎片。或许,是时候在追逐的路上稍作停留,重拾被速度遗落的风景。 科技浪潮席卷之处,生活被重构为...
来自速度时代的双刃剑
当高铁划破山河的寂静,当短视频以秒速刷新生活,我们早已被裹挟进数字洪流编织的速度时代。这把科技锻造的双刃剑,在劈开便捷之门的同时,也悄然割裂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人们总将效率提升等同于闲暇增长,外卖配送的即时达、线上购物的一键下单,看似为生活...
提高效率,创造闲暇
当 AI 能瞬间检索万卷资料,当智能设备自动完成农田灌溉,我们正站在技术革命的浪潮之巅。有人欢呼效率提升将带来更多闲暇,可现实却像一面棱镜,既折射出科技的璀璨,也映照出人们在快节奏中迷失的身影。 为了不被时代抛下,人们被迫卷入 “内卷”的漩...
欲速可达否
在如今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展,日程安排紧凑,力求高效的速度时代中,人们的生活被快速阅读、浅层支流、短时刺激填满。有人认为这样“高效”的生活方式让他们的工作、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拿快速阅读碎片化信息举例,醒目的标题、炸裂的内容...
在速度中迷失的诗意栖居
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对速度有着极致的追求,网速更快、出行更快、成功更快……伴随科技发展,“快”字无孔不入。人们惯会用忙碌证明存在,用效率证明时间。在所谓“抓紧时间、提高效率”里,我们一步步失去闲暇。与此同时,速度时代带来的便利让我们逐渐失去...
相关杂志
  • 小读者·爱读写

    小读者·爱读写

    2025年10期
    ¥6.00
  • 大学生

    大学生

    2025年10期
    ¥9.69
  • 小读者·阅世界

    小读者·阅世界

    2025年10期
    ¥6.00
  •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5年21期
    ¥3.69
  •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5年21期
    ¥3.69
  • 作文·7-9年级

    作文·7-9年级

    2025年10期
    ¥3.69
  •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5年13期
    ¥7.59
  • 语文世界(中学版)

    语文世界(中学版)

    2025年10期
    ¥4.89
  • 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

    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

    2025年10期
    ¥4.59
  •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5年10期
    ¥2.49
  •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5年10期
    ¥2.49
  • 艺术启蒙

    艺术启蒙

    2025年10期
    ¥7.2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32.84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杂志价格:¥3.6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杂志价格:¥3.6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