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2022年04期) 电子版

类型:月刊  类别:教育教学
《文学教育》杂志是由湖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国家级文学类教育类的理论刊物。常设主要栏...     展开
原价:¥20.00   促销价:¥12.00
  • 促销信息
  • 全年订阅更优惠!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目录
每月一家丨食指:生命炼狱中的野花
食指,本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朦胧诗代表人物,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鱼儿三部曲》《海洋三部曲》...
新作快评丨梅总,你好!
好久没做这么令人愉快的梦了。在梦里,小波大踏步走在街边的树梢上,轻风拂面,鸟儿啁啾。想不起来是谁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感到彷徨无助,不妨去梦里找找命运的启示。 他们有约在先,如果她外出,就把钥匙塞在门口地垫下。她锁好门,掂了掂钥匙,犹豫着改变了...
新作快评丨人生的启喻总会到来
姚鄂梅近年来颇受人关注,2021年的中篇小说集《家庭生活》很有口碑,被称为写出了家庭生活的结构性创伤,写出了女性情感的复杂性,以及那些被光鲜亮丽所遮掩的人性的幽暗龃龉。事实上,姚鄂梅是个“老作家”了。她的小说以朴实见长,以“传统”到近乎“老...
新作快评丨雪
景德四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要晚些。 虽说姗姗来迟,却并不是蓄谋已久的样子,反倒显得有点随意,早晨还是很明朗的天色,到了小晌午说变脸就变脸。雪花刚飘下来时,似乎还有点试探的意思,但转瞬间就纷纷扬扬地肆虐开来,搅得天地间一片混沌。大街上...
新作快评丨寻找属于自己的词语
早在《历史叙事与跨文体写作》一文中夏坚勇曾说道:“有些作品的灵感是从结尾开始的,我写《绍兴十二年》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全书结尾的最后一句话:‘绍兴十二年的雪停了吗?’有了这句话,全书的色调和氛围就定下来了。《庆历四年秋》是另一种情况,这部作...
新作快评丨金色十四行诗
1.许多事物正在休眠 太阳结冰了 湖面上空无一人 窗帘掀起一角,微风潜入 剃须刀从皮肤上轻轻滑过 天气冷起来了,已经听不到 夏天离去的脚步,花朵們 比孩子们跑得更远,全躲进云里 叶子一片片落下,堆积如骨 除了能看见的、能听到的 还有许多事物...
新作快评丨祛除内心怀揣的“鬼魅”
十四行诗在西方甫一诞生的时候,是为抒情而出现的。当时,它与歌谣、抒情短歌同为意大利抒情诗中流行的体裁。后来,这一体式的表现范围逐渐扩大,由抒情逐渐扩及至政治、叙事、讽刺、教化等领域。虽然抒情才是其表现方式的“本色”与“当行”所在,但其传入中...
名篇探赏丨张爱玲《封锁》中的女性困境
内容摘要:在张爱玲的小说《封锁》中,作者描绘了一段战争封锁时刻的“奇遇”。小说中“吴翠远”这一女性人物所面临的困境,正是现代女性的共有难题。出走的女性面临着“堕落”还是“归家”的艰难选择。时代发展中,现代女性的家庭与其个人爆发观念冲突,现代...
名篇探赏丨曹禺《原野》中的焦母人物形象描绘
内容摘要:焦母是《原野》中的戏剧人物,是曹禺笔下的悲剧女性之一,也是他所描绘的“恶母”形象之一。提及焦母,习惯性被读者们称为是“恶”的化身,给这一角色贴上标签。人物都是具多面性的,焦母也无例外,细化而言,在她身上并非仅有恶,焦母是多方矛盾和...
名篇探赏丨《故都的秋》:以悲为美的审美趣味
内容摘要:散文以独抒性灵为要,理解并分享作者的情感和独特的人生体验是散文阅读教学的重点。郁达夫以悲为美的审美趣味是《故都的秋》写作亮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理解并欣赏以悲为美的审美趣味,需界定以悲为美的概念,寻找以悲为美的理论依据,并且设计...
名篇探赏丨张爱玲《半生缘》中男权统摄下的婚姻
内容摘要:作为消费-欲望的集中表达场域-上海,复古与新潮的交汇,封建与解放的博弈,为读者提供了具有超越时代意义的想象空间。读者可架设微观镜头,以探查民间逻辑伦理的运作及对“生活世界”的雕刻。本文通过对张爱玲《半生缘》中顾曼璐、顾曼祯被婚姻引...
作家研究丨陈忠实的文化矛盾观在白孝文形象中的体现
内容摘要:本文将白孝文的人物形象分为三方面:封建束缚下的压抑者,自我堕落的反叛者,心狠手辣的统治者,并借白孝文的人物形象来探析陈忠实复杂的文化矛盾观。 关键词:《白鹿原》 白孝文 陈忠实 现实主义 文化矛盾观 《白鹿原》以其恢弘驳杂的内容屹...
作家研究丨冯雪峰寓言创作中的义乌基因
内容摘要:冯雪峰的寓言创作不仅生动刻画了特殊时代下的社会生活,还充分展现了自己作为义乌人的勇为、韧性、直率、包容之特质。本文试图从创作的发生缘由、立意坚守、语言表达、形式多样等方面对冯雪峰寓言进行整体把握,进而梳理其与义乌之紧密关系,探究冯...
作家研究丨苏轼“和陶”诗的创作特点
内容摘要:苏轼是诗坛上第一位开始大量创作和陶诗的人,他对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和随性自由的隐士精神大加推崇,并且在和陶诗中有意模仿陶渊明平淡自然的诗风,苏轼这种创作态度也同时引发了同时代人的争相效仿,具有典范意义。本文将从苏轼创作和陶诗的背景入手...
作家研究丨论屈原对柳宗元的影响
内容摘要:鲁迅称赞屈原的《离骚》“逸响伟辞,卓越一世。后人惊其文采,相率仿效”。西汉著名学者贾谊、杨雄等都作文以称颂屈原,延至唐代,柳宗元是另一个受屈原影响颇深的文人。柳宗元与屈原两位诗人在人生际遇、理想抱负、抒情模式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
外国文学丨沃伦《国王的人马》中的身体隐喻
内容摘要:作为一名重农主义的追随者,美国南方当代诗人兼小说家罗伯特·佩恩·沃伦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入侵以及蓄奴制的压迫展现了强烈的反抗意识。小说中《国王的人马》频繁出现的身体意象不是单一的实体,而是兼具多重指称意义和言说...
外国文学丨《理智与情感》中隐藏的多维度“理智”
内容摘要:小说《理智与情感》中埃利诺和玛丽安分别是“理智”和“情感”的代言人,这是读者之间达成的共识。经历了失恋打击,并最终由感性变得理性是玛丽安的成长,更是作者置理性于感性之上的例证。但是,这些显而易见的“理智”,以及由“情感”到“理智”...
外国文学丨耶利内克《钢琴教师》的女性主义解读
内容摘要:200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女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的多部作品都以女性为主题,描写了妇女在残酷冷漠的社会中被压迫的悲惨命运。本人也因此被称为“女性主义代表作家”。在其代表作《钢琴教师》中,作者就以抽象的语言,不同...
外国文学丨狄金森诗歌中的自然生态美
内容摘要:19世纪传奇女诗人狄金森作品内容广泛,角度新颖、意蕴深远,倡导一种万物平等,和谐共生的生态观。这种生态观打破了人与非人的有界性,从其诗作可以发现万紫千红的自然跳跃之美,可以捕捉动静结合的协调之美,可以体会物我两忘的生命之美。 关键...
外国文学丨《红字》中海斯特独立精神与清教的关系
内容摘要:作为19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带有诸多宗教色彩。《红字》是以殖民地时代的美洲为背景,以当时被清教徒认为滔天大罪的通奸罪为主线,详细描写了清教对当时人们的肉体及精神造成的伤害,进一步探究与人类有关的罪恶及人性的道德等...
外国文学丨试论《无名的裘德》中淑的悲剧形象
内容摘要:《无名的裘德》是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哈代也因小说中对女性的大胆描写而不得以转向诗歌创作。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出发,来探析女主人公淑·布莱赫德从反抗一步步走向妥协的过程,肯定了人物身...
外国文学丨《唯愿你在此》中的地方书写与记忆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从人文主义地理学入手,探寻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在其小说《唯愿你在此》中所刻画的杰布农场为主人公杰克所带来的身份认同,进一步探究在失地之后杰克如何借助记忆的力量重新审视英国社会的剧变,并融合过去与当下双重自我,进而积极安...
外国文学丨无意识理论在《朴氏夫人传》中的叙事体现
内容摘要:本文将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理论应用到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从叙事层面完整分析了《朴氏夫人传》由始至终的故事情节,阐明了《朴氏夫人传》中无意识的具体体现。这不仅对无意识理论应用于具体文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让我们在叙事层面更加深刻的理解...
外国文学丨梶井基次郎《柠檬》中的对立空间与发现
内容摘要:日本近代作家梶井基次郎的代表作《柠檬》中体现着强烈的空间意识。在《柠檬》中,空间不单单作为容纳人的场所,同时也作为一种暗示和象征手段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而空间不仅包含真实的空间,同样也包含幻想的空间。本文拟通过对《柠檬》一文中的“...
外国文学丨《巴黎圣母院》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内容摘要:作为雨果的代表作之一,《巴黎圣母院》将对比手法运用到了极至,塑造出了以爱斯梅拉达为核心的一系列故事人物。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同一人物自身内在与外显、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外国文学丨《日用家当》的多维度象征意义
内容摘要:艾丽斯·沃克在其短篇小说《日用家当》中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将文中的场景,物品,人物都赋予了象征意义,形成了一系列包含意义的符号,故事围绕母女三位为了争夺象征黑人文化财产和文化的日用品展开,主要探析了非裔美国人应该如何对待...
外国文学丨《碲钉国》中的反乌托邦思想解析
内容摘要:弗·格·索罗金在当代俄罗斯文坛享有盛誉,其创作风格独树一帜。长篇小说《碲钉国》是一部描绘未来社会的具有鲜明反乌托邦色彩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本文试从科技反乌托邦和极权主义反乌托邦两个方面对小说蕴含的反乌托邦思想...
外国文学丨约翰·巴思《漂浮的歌剧》中的现实解读
内容摘要:约翰·巴思的小说《漂浮的歌剧》中的主人公托德·安德鲁斯在面对死亡、谎言和失败时试图用理性战胜内心的恐惧、孤独与绝望,但真实的自我却被拒绝、隐藏和扭曲。巴思运用不可靠叙述、黑色幽默、以及存在主义逻辑对小说的情节进...
外国文学丨从语言表达解读谷崎润一郎的《痴人之爱》
内容摘要:《痴人之爱》是日本耽美派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的经典著作。本文将小说文本分为男女主人公性别身份确立、性别身份破裂和性别身份互换三部分,通过每一部分中男女主人公语言表达的变化来分析他们对上流社会和西方盲目崇拜心理所折射的利己主义。透过两...
外国文学丨《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戏剧人生
内容摘要:20世纪初的美国,人人怀揣美国梦。本文从自然主义决定论的视角分析了在资本主义飞速发展时期,人们对物质消费的渴忘已经影响到了意识形态。《嘉莉妹妹》讲述了一个农村姑娘到芝加哥来寻找幸福,被金钱蒙蔽了双眼,逐步走上堕落的故事。环境对于人...
古典重读丨论汤显祖《牡丹亭》的梦境书写
内容摘要:《牡丹亭》作为“临川四梦”的扛鼎之作,是汤显祖“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戏曲审美观的生动体现。“梦”作为汤显祖理想化的审美空间,承载了他以“情”为内核的生存审美化的思考。这“梦”既是以杜丽娘为代表的晚明女性的“情欲之梦”,也是汤显祖作...
古典重读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对生命教育的启迪
内容摘要:北宋文豪苏轼的一生即人生价值与意义展现的一生,他的诗词之中,无不暗藏着生命教育的真谛。本文将以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例,从生命所具有的三个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出发,解读成长的三个维度,即坚强生存...
古典重读丨从叙事学角度看《三现身》的预叙艺术
内容摘要:中国古典文学中宋元话本小说的预叙艺术运用广泛,作为宋元话本小说的经典篇目《三現身》也不例外。文中通过诗词、对联、梦境、占卜等等来预示内容,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往往蕴含着预叙艺术。依据宋元话本小说《三现身》的特点,结合叙事学中的预叙...
文学教法丨例谈语文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内容摘要: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核心,是选择教学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以课标、教材、学情为依据,选择恰当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本文以《秋天的怀念》为例,具体分析面对一篇课文,教师应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
文学教法丨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情境教学法是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经由不同教师的研究实践,它不仅适用于小学,也适用于中学和大学,具有良好的迁移效果。本文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初中生准确把握古诗词的感情,...
文学教法丨语文教学中学生空间审美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审美能力是学生能力构成的重要部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语文教育关注的重点。空间审美能力是审美能力构成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审美能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很多好处,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空间审美还未引起教师的注意,对学生空间审...
文学教法丨支架式教学理论在现代散文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现代散文的学习,不仅能够陶冶学生性情,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审美力。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流派创建的教学模式,源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与传统的讲授式...
文学教法丨例谈深度学习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深度学习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生的高阶思维,语文老师要想让深度学习理念在阅读教学中高效应用,首先要精心备课,让教学设计有深度;其次要在阅读教学中点石成金,让教师点拨有深度;再次要注重小学合作,...
教材解析丨白居易《琵琶行》的审美化教学
内容摘要:教育现代化呼唤美育的深化,而中国诗词无疑是情、景的统一,是具有特定时代以及跨时代美育价值的载体。统编部高中语文课文《琵琶行》(并序)是“诗王”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其中琵琶乐声的美感描绘与流转匀称的语言强化了抒情和整体的审美特性...
教材解析丨鲁迅《故乡》的多种叙事时间艺术
内容摘要:《故乡》是鲁迅较有代表性的小说。本文尝试从叙事时间入手分析,得出《故乡》在叙事时间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种叙事时间交错进行,在整体直线叙述的基础上采用了现时叙述与逆时叙述互相交错的叙述手法,从而使小说的叙述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故事情节...
教材解析丨《威尼斯商人》人物形象探究
内容摘要: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流传到我国后快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学术界通过多元视角对相关作品和人物进行综合评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拓展学生视野,助力其了解文化差异。通过《威尼斯商人》英文作品简介,对其进行系统梳理,...
教材解析丨有效情境下《孔乙己》教学的设定与建构
内容摘要:《孔乙己》是鲁迅最著名的小说之一,自选编入教材以来就是语文教师研究的重点对象,也是语文教师教和学生悟的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心理的不断变化,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也应随之而变,特别是针对思想和内容都比较深刻的鲁迅的作品,语文教师...
文艺杂谈丨曹禺剧作中命运的轮回及其现实关切
内容摘要:在曹禺的“四大名剧”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仿佛都逃脱不了命运的支配。由于家、由于商业社会的罪恶,由于恶霸的残酷剥削,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抗争,却终究在命运的圆圈中迷路,消亡。然而曹禺并不以阐述命运的简单轮回为旨归,在无数人身上的起起伏...
文艺杂谈丨文学经典《长恨歌》的文本演变
内容摘要:白居易的代表之作《长恨歌》自问世以来,衍生了一世系的经典文本,可视为一个现象级的文学经典嬗变的案例,值得深入分析。考察文本演变的诱因,不难发现文学文本的经典性、文学体裁的嬗变和文学接受心理的转变,内在地决定了经典之作演变与历史传播...
文艺杂谈丨宫泽贤治西域题材作品的文学想象与特征
内容摘要:宫泽贤治的“西域异闻三部曲”集中体现了作家心目中独特的西域形象:西域既是给予人磨难的“受难之处”,又是“人界”与“天界”相融合之处,进而又是能令人领悟真理,接近信仰的“涅槃”之处。而这样一个基于现实而又超脱现实的西域形象体现出作家...
文艺杂谈丨严嵩罢官后作品的情感抒发
内容摘要:严嵩一生文学创作颇多,但人们往往关注其隐读钤山时期與为官期间,少有对其罢官后的关注,但事实上,他罢官后的作品颇有可观之处。严嵩罢官后的主要作品为《南还稿》,《南还稿》中皆为诗作,描写了他罢官自京城回乡的一路所感及回乡后的一些生活。...
文艺杂谈丨从《百年不孤》看乡贤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内容摘要:陶少鸿的《百年不孤》以岑氏家族为核心,通过塑造五代乡贤形象,展现了20世纪乡贤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乡贤们在乡土社会生活中传承乡贤文化,维护乡土秩序,践行传统仁义价值观。他们在保有强大的乡土精神坚守的同时积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地更...
文艺杂谈丨麦克白夫人:他者形象的颠覆与再现
内容摘要:对莎士比亚作品的女性主义解读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麦克白夫人作为莎翁笔下的经典女性形象之一,呈现出多重特征。她虽然表现出坚韧强大的一面,却依然未能跳脱出父权制社会的框架。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切入,分析麦克白夫人如何打破传统女性在...
文艺杂谈丨康巴藏族民间故事中自然崇拜及其特点
内容摘要:康巴藏族民间故事中的自然崇拜故事类型主要有天体崇拜、地宗崇拜。自然崇拜故事结合高原环境下人类早期朴素的宇宙观,故事思维内含“万物有灵”观和“互渗律”,构成康巴藏族民间故事书写的独特性。同时,继承口传叙事的文学特征。故事的源头、环境...
探索争鸣丨北美华人女作家英文创作研究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想要走向世界,有必要重塑自身的话语体系。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海外华人女性作家通过其英文作品持续向世界言说着中华文化。同时,这些作家大胆革新了传统叙事策略,积极构建新的中国语境。她们对传统文化的移植和改写摆脱了...
探索争鸣丨论喻之三分:物喻、事喻、物事喻
内容摘要:比喻的本质是“两者似是而非”,由本体、喻体、相似点、相异点和喻词等要素构造。着眼事物(概念 词语)的相似处设喻,是事物性比喻,简称物喻,长于状物;抽取事件(命题 句子)的共同点设喻,为事件性比喻,略为事喻,传统语文学称作比或引喻,...
探索争鸣丨翻译主体间性视角下《老人与海》译本对比
内容摘要:翻译的实质是翻译主体之间的对话,即借助译者,读者和作者实现跨越时空的交流,而翻译主体之间对话的效果也决定了译作的成败。本文将通过比较张爱玲与李文俊两位译者对《老人与海》的翻译,从主题升华、情感表达与语言风格三个方面体会翻译主体间性...
探索争鸣丨三岛由纪夫文化民族主义思想溯源
内容摘要:三岛由纪夫在文学和现实中所采取的激进主义立场使其成为战后日本文坛的怪异鬼才,而这与他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密切相关。三岛由纪夫之所以产生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主要是由于自幼受到日本古典的熏陶和启蒙,因而在战后日本文化面临危机之时,他自觉地...
探索争鸣丨文化自信视域下的美国文学史课程改革探究
内容摘要:美国文学史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必修课程,是介绍美国文化发展脉络的载体。然而由于学生对西方文化和本国文化认知的双重不足,不少学生对美国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产生了理解上的偏頗。在课程学习中,如何开展学生的思想引导、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
探索争鸣丨改写理论视域下《前赤壁赋》英译本对比研究
内容摘要:纵览中华优秀文学,“诗词歌赋”百花齐放。苏轼的《前赤壁赋》以其辽阔的景色描写以及辩证的人生哲思备受世人称赞。而《前赤壁赋》的译本,从最早的2007年英译本至今,已经历了多个国内外译者之手。本文基于勒弗维尔的改写理论,选取了来自杨宪...
探索争鸣丨“活的教育”思想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内容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下,人文素养的培育也越来越受关注。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应发挥其功效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语言运用能力等。然而,当前这门课程的开设与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基于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的指导,针对大学语文...
文化纵横丨肇庆裹蒸粽的文化内涵
内容摘要:裹蒸粽作为肇庆的特产,是肇庆人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已传承上千年,它的诞生是源自劳动人民突发的灵感与生活的智慧。本文介绍了肇庆裹蒸粽的基本情况,从肇庆裹蒸粽诞生的由来和蕴含的文化入手,探讨了肇庆裹蒸粽代表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肇庆 裹...
文化纵横丨汉绣中的楚文化
内容摘要:汉绣是在楚绣基础之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历史形成中,受到了楚文化的深度熏染,从而在各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及历史文化色彩。作为流传于现武汉、荆沙、洪湖及三地周边地区的传统刺绣技艺,汉绣源于楚绣,又别与楚绣,虽然没有湘、苏、粤、蜀四...
文化纵横丨长沙地名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思考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国力提升,来长留学生与日俱增,为长沙经济发展和长沙地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重要契机,传播长沙地域文化也显得更为重要。长沙地名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作为传播地域文化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来长...
博士论坛丨华兹华斯《我们是七个》中的浪漫主义宣言
内容摘要:“我们是七个”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于1798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歌,这首诗最早呈现于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共同创办的《抒情歌谣集》里。在歌谣集1800年版的序言中华兹华斯把诗歌定义为“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篇序言后来被称为英国“...
博士论坛丨章回体小说教学中配角形象分析的策略
内容摘要:对章回体小说中配角形象的分析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收集归纳相关配角的资料,分析资料所体现配角的独特面貌,再进一步分析配角在全书中的功能和意义。以上述三个步骤分析《金瓶梅》中的配角小玉,可以发现小玉独特的性格、命运和在小说中的功能和意义...
博士论坛丨李白爱情诗中隐喻的个人与国家
内容摘要:诗仙李白传世的诗作有1008首,其中有百余首以爱情为创作主题,占李白诗作的十分之一,足见分量之足、用意之深。难道伟大诗人李白就这么卿卿小我?非也,这些爱情诗大部分表面上是咏男女离情,实质醉翁之意不在酒,深刻隐喻了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
文学教育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44.00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文学教育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文学教育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