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4年04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是广东省作协主办的第一份综合性文学评论杂志,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表示,该刊物的创...     展开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5.00 ¥15.00
目录

前沿观察

创作是一个人孤苦伶仃的长跑
创作是最不好谈的,我一般能推就推,主要是怕谈不好,让大家感到索然无味,也没有多少可借鉴之处,白耽误了大家的时间。但今天还是坐在这里,要谈将起来。我提前向主持人要了花名册,是想了解各位的创作背景,以便更贴近实际地谈一些话题。在座的有写小说、散...

思想圆桌

人工智能不是文学的敌人
摘要:作为极少数能改变社会架构的技术,人工智能进入文学领域是不可阻挡的。人工智能不仅可以高效、快捷地收集素材并进行作品生产,而且也能对文学活动进行审查、推送和分析,提高阅读效率,为文学赋能。但因不具有反思能力,也无法作为责任主体存在,人工智...
仿生人梦见电子羊,又如何?
1968年,当代美国作家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的反乌托邦科幻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出版。十余年后,根据原著改编、由英国著名导...
奇点、意识与乌托邦的到来
摘要:《造神年代》关注技术奇点到来的那一刻,以逻辑严密、细节扎实的技术构想,给出人工智能觉醒的技术演化路线。从哲学层面,探讨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生成问题。小说用“万国宝”与“古歌”这两大AI的大战,提醒人类积极面对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多重...

粤港澳文学批评溯源

吟到中华以外天
摘要:黄遵宪是近代从广东走出的著名外交家、诗人。作为外交家,黄遵宪外交经历分别是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使官。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中被任命为驻日本大使。未及上任,而因参与维新变法运动获罪,贬回家乡梅州,直至去世。作为诗人,年轻时期即主张“...

“新东北·新南方”专栏

“新东北作家群”的“内”与“外”兼及谈波的一篇小说
摘要:“地方性”是“新东北作家群”的一个重要标识,但也由此产生了一些争论。同时,“新东北作家群”的构成也过于单薄,对于整个东北文学的覆盖率不高。本文试图通过对“新东北作家群”的出场方式、构成主体及谈波小说的分析,在其“内”与“外”,探讨“新...
东北工业文学写作传统的赓续与新变
摘要:工业文化与工人精神是“新东北文学”的核心内涵,而这一点通常被遮蔽于对小说“下岗”故事的反复言说当中,未能得到充分的认识与解读。对“新东北文学”的理解应超越单纯的“文学现象”分析,“新东北文学”所指向的是东北文学的动态发展过程,强调当下...

香港文学研究小辑

主持人语
这是一组具有学术原创性的专辑,既挑战内地的香港文学史,也对中国新文学史模式有所反省。 徐婷的《1920年代上半叶传统文化在香港的作用与香港文学的现代转型——基于“中国文学研究社”出版物的研究》,研究对象是1920年代香港的《文学研究录》《文...
摘要1920年代上半叶传统文化在香港的作用与香港文学的现代转型
摘要:“中国文学研究社”是1920年代上半叶在香港地区出现的、以函授形式培育学员的社团。该社以“文学研究”为名,实则辅导范围亦包括经学、史学等内容,其所用“文学”概念近乎原始意义之“文学”,试图回到传统文化的源头去汲取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力量...
《七彩周报》与“纯语体”小说的进阶 朱云霞
摘要:创刊于1950年的《七彩周报》是面向市民读者的综合性杂志,与同时期的《天底下》共同支配了当时的阅读市场,所刊小说多延续“战后”香港报纸副刊的通俗化、市民化取向,但以“纯语体”即使用较为纯熟的现代白话文进行创作,同时在文化视域和现代内涵...
“粤港派”创作潮流中的耀眼浪花
摘要:《小说精华》存在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粤港派”创作潮流中一朵耀眼的浪花,意味着香港一种文学生命的尽力维持。它是一度声势显赫的《小说世界》的余绪。《小说精华》“粤味”浓郁且具有鲜明的“三及第”语言特色,其中“小说作家小说”专栏兼具史...

当代文学扫描

生态诗学视域下的散文书写与家国情怀
摘要:当代知名作家叶梅在其散文创作中,进行了多层面的中国化、本土化的生态书写,蕴含着层次丰富的生态诗学审美意蕴的文学表达。尤其是在近十余年的新时代文学发展的时间段里,叶梅散文创作的这些方面与特征愈发深化与典型化。她在其散文艺术世界里,通过重...

作家作品评论

“我的背后站着一群乡民”
摘要:魏思孝的《乡村三部曲》采取陈述性的叙事,将语言与具体的事、人、物联结,干净利落,而作者对“盈满”的乡村日常生活经验的提纯,以及敢于直面的真诚,让小说别具一种见证的分量。在展开人物命运的书写时,魏思孝对他们精神层面的卑怯和生活层面的尊严...
以底层为视域,以村庄为方法
摘要:近年来魏思孝的小说创作引起了较多关注,其小说对当下乡土社会的同步解析及其强烈的个人化风格都为我们思考新世纪乡土文学的未来路向提供了新的样本。魏思孝小说聚焦城市近郊小村中的中青年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个体命运、生存困境以及虚无心理,呈现了...
行乐须及春
就从2023年,刚完成的长篇《土广寸木》谈起吧。这本二十万字出头的小说,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写于2023年1月到9月。下部,写于2022年1月到7月。不以写作顺序进行编排,只以成色的主次来分。土广寸木,顾名思义,是对“村庄”两个字进行的拆...
一棵大树,一片森林
《1978》,是九秩智翁黄树森的最新著作。 1978,是一个时代的开启。 1978,也是黄树森人生下半场的开启。 在《黄说》1一书中,他把人生上半场的踟蹰岁月,浓缩成两个词:磨难,困顿。下半场每十年一段的经历,他顺时序概括为:启蒙,解构,重...
味觉记忆与文化认同
摘要:美食与文化的关联密不可分,美食可以说是文化交流中最前沿的阵地。从江苏移居广东的盛慧书写《粤菜记》别有趣味,对岭南美食的细致描绘成为他认同岭南生活及文化的一个重要角度。而这些美食又往往串联家乡滋味,爱在其中流转传递,从岭南到江南诉说游子...
“短小说”的“复能”与赋魅
摘要:南翔和他的“短小说”是“独特的这一个”。向内指涉,表现情感,自我代偿;身在都市,悲悯众生,传递温暖;聚焦公共议题,表现人情事态,勘验人性深度,构成了南翔在小说集《洛杉矶的蓝花楹》中所集中呈现的三大书写向度。由此可表明,“短小说”特别是...

对话

去戏剧化与情绪稳定的中年
钟二毛《晚安》的中年现实、经验与情绪 刘大先 陈培浩 夏烈 丛治辰 徐晨亮 初学写作者往往比较喜欢将某种情境或者人性的某个侧面推向极致,从而谋求某种“深度”与“力度”。这在80年代末的先锋作家那里表现为用残存的力比多势能,向已经变成废墟的前...
向无尽的现实致以无限的问候
读钟二毛小说集《晚安》,我想到的却是老旧而常新的现实二字。现实是个十分魔幻的词语,可以和形形式式的前缀混搭,并组成层出不穷的主义。可是,打着各式各样现实主义旗号的文学里,究竟有没有现实?是大可怀疑的。没有现实的“现实主义”,吊诡但比比皆是。...
《晚安》是一封中年信
《晚安》是我用三个夜晚临睡前读完的。十个短篇,很好读,却不算好的睡前读物。因为如果要乘势跟自己道晚安,不免会喟叹一声:唉。 可我喜欢钟二毛的这个集子。它像一束灯光点亮在人生的驿站,不过分的悲喜,虽非逆来顺受,却已卷藏锋芒,终归沉静;而若你将...
道“晚安”是什么心情?
钟二毛在小说集《晚安》的后记里这样解释“晚安”的意思:“白天再焦虑,到了晚上,总归会平静一点,因为会回到家里,因为夜会来临。家是都市人最后的归属,夜则是一天下来最温柔的犒赏。我们很多人会向孩子道晚安,甚至趁孩子熟睡后亲吻额头。做完这个动作,...
书写当下经验的低音部与深水区
钟二毛的小说创作以对当下生活的独特思考和表达见长,多年从事媒体工作,带来面对现实议题的敏锐性,影视从业经历又使他能在不同艺术手法之间自如切换。如著名作家邱华栋所评价的,“钟二毛是一个有强烈创作规划,且紧跟时代步伐的作家”,“他的写作,总是能...
让我们把诗还给自然和生命
安然《正在醒来的某个早晨》:自然、生活与生命 吉狄马加 敬文东 刘波 杨清发 陈亚军 《正在醒来的某个早晨》是年轻诗人安然近期出版的一本诗集,其中的大部分作品,此前都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过,有的组诗还获得过若干项比较重要的诗歌奖,我以为对这样一...
这般活着,这般爱……
青年女诗人安然在题为《在额尔古纳河岸》的短诗中这样写道:“在额尔古纳河岸,我拿走了/石子、刻刀、尺子和一条绳子/我试图靠近一位古稀老人/她安详、宁静,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这些洁白的、平凡的、说不出道不明的/一种被你我忽视的,静——/它更接近...
为生活寻找诗意转化的可能性
安然的诗歌多以蒙古风情作为审美范式,体现出了地域诗学的生产性,这样的写作既具有回应当下城市书写的乡愁意识,也不乏通过回忆草原生活而拓展异质经验的美学向度。在安然的诗歌中,牧场、秋草、马匹,包括坝上与湖泊,皆为真实生活经验的诗学表征,它们作为...
隐喻构筑的天地,除了爱还是爱
几年前,我在网上读到一首诗,其中的一句尤为惊艳:“为了爱你,我身上的火险些烧掉整个春天。”这个关于爱情的比喻实在太好了,简直是声势惊人,将抽象的爱所具有的力量和破坏性描绘得如此具象,让人仿佛看到一颗心因强烈爱慕焚烧成热焰的场景。以至于以后每...
诗歌里不断升华的故乡情
从大草原到大都市广州,她不停地写诗,记录自己与不同环境相遇时的感受和心思,终于有一天,她的诗集《正在醒来的某个早晨》出版了;读着每一首诗,那逝去的时间,那逝去的心境,在她自己看来,无论是热烈还是寂静,都是那般多彩缤纷,把它们拼接起来,她确定...

编后记

编后记
这一期编稿的时间正是暑期。广州的炎热属于正常,只是不断听到北方有旱灾和洪灾,颇感揪心。 “前沿观察”刊登陈彦的《创作是一个人孤苦伶仃的长跑》,作者是著名小说家,文章也有创作谈的意味,但它所谈论的不局限于个人创作经验,而是融合着对一些重要创作...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90.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