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5年01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是广东省作协主办的第一份综合性文学评论杂志,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表示,该刊物的创...     展开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5.00 ¥15.00
目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研究

文明互鉴作为建构与强化文化自信和文化主体性的必由之路
摘要:如果我们能够从“文化自信”中析出一个“文化自我”,从“文化主体性”中析出一个“文化主体”,进而将“文化自我”和“文化主体”同时作为话语主体和存在主体(生命主体),那么当我们再来观察文明互鉴与文化自信以及文化主体性的关系时,文明互鉴便将...

前沿观察

论“新国学”理论建构中的语言学维度
摘要:王富仁的“新国学”理论十分重视民族语言在民族学术整体构成中具有的重要作用,特别注意把语言流通功能的发挥与国家功能的发挥联系在一起,把“民族语言”和“国家”视为“新国学”的两个“构成性因素”。这两个构成性因素昭示了民族语言的独立性,同时...

思想圆桌 |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现实与未来

历史化与再出发:由新世纪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引发的思考
摘要:新世纪以来,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在世界不同区域的华文文学版图中,北美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文学依然保持旺盛的创作力,欧华文学、大洋洲华文文学和东北亚华文文学突破了以往边缘化的局面,用文学实绩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文学新...
华文文学理论建构暨学科潜质
摘要:本文通过对“第三元思维”“华人文化诗学”“华文文学大同世界”等学术概念的回顾,梳理华文文学理论建构的主要脉络。围绕华文文学学科命名、研究范畴展开的系列讨论,不仅关涉中国与世界、海内与海外、内地(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等不同语境下的对话交流...
从中国故事到中国叙事
摘要: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和研究的关键论题是中国性与在地性关系。中国故事对标中国文化再生产,而他国故事关涉全球民族志书写。科技发展,已改变文学的传播,科技思想正逐步渗透文学的生产。数智时代海外华文文学面临由中国故事向中国叙事的进阶发展,从文学I...
“摆渡”的场景:新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影视改编的反思与重构
摘要:近年来,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成功不但掀起全民追剧的热潮和重读文本的“文学热”,更为文学的跨界发展指明方向。而跨界是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属性之一,跨界的丰富向度成为推动华文文学不断溢出原有界限的动力。因此,在中国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的关系中,...

粤港澳文学批评溯源

批评的“矛盾论”与文学政治批评
摘要:黄药眠是一位个性鲜明且有着广泛影响力的批评家,其文学批评的高峰处在1945到1957年间,既有偏重文学理论的探讨,又有具体作家作品的评论。由于身份形象的复杂性,其文学批评无意识地呈现出“两个黄药眠”现象:“政治黄药眠”革命、激进,客观...

粤港澳作家专栏

“今日方知我是我”:论鲍十小说创作的内在精神理路与主体探求
摘要:中国当代作家鲍十有着三十余年的小说创作历程,依照其创作精神路径及对自我认知程度的变动,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鲍十创作的一条核心精神线索,是对“我”的不断发现,这种发现在各阶段以不同的叙述重心为依据与支撑。早期的寻父书写,表现出“我”对血...

作家作品评论

异乡人,请带上你的乌托邦
摘要:就主体的人格机制而言,焦虑感构成了林培源写作的动力源泉。焦虑作为一种当代相当普遍的情绪,很大程度推动了林培源的写作,并转化为其写作中对异乡人及其安居感的寻找。异乡人书写是林培源连接自我内心与现代世界的通道,书写流离的异乡,想象永恒的故...
他以文学定义“潮汕”
摘要:从自然地域到人文想象,从语言习俗到文化认知,林培源的“潮汕”书写深入地方性。与其说他再现了潮汕,不如说他定义了“潮汕”。首先,通过方言蕴含的原初经验“发现”了地方,特别是物产、民俗、风情的土语表达,唤起了“潮汕”的审美想象。其次,青年...
讲故事与写小说(创作谈)
“在讲故事人的形象中,正直的人遇见他自己。” ——本雅明《讲故事的人:论尼古拉·列斯克夫》(1936) 讲故事的艺术 “故事”(story/tale)按其字面意思理解是指“过去(发生)的事”。从叙事学的角度看,故事指的是叙述开始前...
世界意识与世界书写
摘要:在全球化变革中考察徐则臣等年轻作家的世界经验和世界意识,进而对徐则臣《耶路撒冷》《王城如海》《北上》等小说中的世界书写进行探究,可见徐则臣小说面向世界进行了空间开掘,并以物的世界性修辞和跨文化形象,显示出与“世界”进行对话的某种可能。...
浩渺的宇宙:张枣诗歌的空间意识
摘要:张枣将传统的宇宙精神与存在意识糅合一处,借空间的舒展和嵌套来调整人与万物的关系。在张枣的诗中,空间既是主体与无限世界的嘉会之所,承载事物之间的隐秘关联,也是诗意发生的策源地,隐喻语言的空白与开放之境。 关键词:张枣;空间;宇宙;语言 ...
情境叙事、欲望象征以及“浮士德难题”
摘要:莫言的戏剧新作《鳄鱼》一经面世便引起广泛关注,作者通过生动紧凑的人物对话与精巧的戏剧结构完成了封闭式的情境化叙事,对诙谐、反讽以及悲剧的戏剧氛围的营造,对典型人物的特殊性刻画以及人性现实的普遍性观照,都构成了这部作品独特的戏剧张力。整...

新作快评

静默的回响
摘要:邱华栋长篇小说《空城纪》试图在废墟之上,观察和重建新的时空之维,叩问并反思既成之物事及认知,在跨语际、跨文化与跨区域的视野中,思索灰飞烟灭的城池、无法统合的个体以及难以归类的思想,重塑历史上实有的与未然的“因缘”,发抒时间和人世的牵引...
小说家的建筑史诗
摘要:《空城纪》是邱华栋重构往昔的一次写作实践,是他关于西域的一部建筑史诗。在《空城纪》中,邱华栋以小说的方式复原了龟兹、高昌、尼雅、楼兰、于阗、敦煌这六座古城,让它们得以重现生机和活力。《空城纪》有深远的时间景深,也有辽阔的空间景深,所提...

广东文学振兴

在“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对粤东西北诗歌发展的思考
摘要:粤东西北(十二市)诗歌是广东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就,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一些发展模式;但综合审视,粤东西北诗歌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又产生了新的挑战。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香港文学研究

论《文艺季》(1962—1963)的“纯文艺”探索
摘要:1962年创刊于香港的纯文艺期刊《文艺季》,是主编云碧琳和编辑在“美元文化”衰颓之际、又一次对于“纯文艺”的努力和探索。不仅在作品发表上进行了诸多新型的创发实践,如刊用长稿,而且秉持理论与创作并重的理念,确立并完善“纯文艺”的“纯粹性...

《戏剧叙事学》研究小辑

表意摹仿及其理论意义
摘要:亚里士多德认为“史诗采用叙述体”,悲剧则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叙事体式。在亚里士多德的话语体系中,“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的确切含义是指用动作表达行动。小说里的行动是用言语浮现出来的,戏剧、影视活动中的行动是用“以象...
摹仿叙事学与新世纪中国叙事学新探
摘要:摹仿叙事学所开启的“摹仿者用动作来摹仿”的视角,有助于尝试建构起一个与言语叙事理论有所不同的叙事理论框架,开辟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叙事理论探索空间。摹仿叙事学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学界叙事研究的重要理念,为构建中国叙事体系做出了新的探索。 关...

创作谈

小说家的秘密工作
朋友们每次见面,总会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东拉西扯,一个字也不肯透露——作品在未完成之前,小说家从事的其实是一项秘密工作,一旦说出,便会立刻觉得兴味索然。如今,这部作品已经出版了,我很愿意跟大家谈一谈这项秘密工作。 萨特曾说过,人生就是由许...

编后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研究”刊登金惠敏《文明互鉴作为建构与强化文化自信和文化主体性的必由之路——以“文化自我”和“文化主体”两个概念为切入点》。作者长期研究文艺学,文章也是结合文艺学理论进行的深入阐发,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前沿...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90.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