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5年03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是广东省作协主办的第一份综合性文学评论杂志,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表示,该刊物的创...     展开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5.00 ¥15.00
目录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

文艺创新与中国非虚构文艺的话语表达
摘要:作为新时代中国文艺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国非虚构文艺以新观念、新视角和新形式致力文体创新,在主流意识形态、精英意识形态与大众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新的话语表达。中国非虚构文艺通过具有人民性与史诗性的时代纪实,呈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时代新释。同...

前沿观察

论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意义与挑战
摘要:近十年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的发展,经历了从追求数量增长到注重质量提升的变迁,使得网络文学的内在结构产生了较为明显的调整与优化。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发展,使得网络文学具有了价值与审美的多样性,塑造了当代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多元化趋势。互...

思想圆桌|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诗与当下现实
在当下的现实场域中,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商业消费文明与人工智能、互联网交织并存,构成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复杂景观。在新旧文明深度交叉的背景下,我们身处的信息海洋不仅包括物质性的空间扩张,也囊括了数字技术所构建的虚拟领域。人工智能与网络科技...
在歌德理念与席勒精神之间
谁若经常阅读中国当代小说,谁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那就是,某些当代作家所写的题材内容,似乎皆凿凿然来自当下的“现实”,有时甚至直接从新闻报道获取素材,但是,这类反映“现实”的作品,却给人一种缺乏现实感的印象,甚至会让人觉得乏味而虚...
文学与生活
当一个对生活(生命)有感悟、有情感表达诉求的人,将所思所想变成文字时,他(她)就变成了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写作者。写作者分为两种,一种是秘密的写作者,写作者就是唯一的读者(或者内心里自认为是唯一读者,可源于某些不可抗力量,文字有了第三个或者更多...
纯文学的危机:日渐缩小的文学“圈
作为一个写作爱好者,年幼无知时的我曾经对“文学圈”三个字不以为然,认为这必定是某些无才无德之人的意淫,文学这么一个抽象的存在,怎么会有“圈”呢,什么是“圈”?谁规定了这个“圈”?谁构成了这个“圈”?这个“圈”的半径有多大?这些问题提出来都觉...

粤港澳文学批评溯源

陈寅恪的文学批评论
摘要:文学作品的思想、结构和文辞是陈寅恪诗文批评中特为用心之处。《论〈再生缘>》中有一番相对集中且系统的阐发,可作为陈寅恪纵评中国古典文学思想、结构、文辞的重要观点与理论。关于作品的思想,他提出了“思想自由”说和“文学优美”说。“思想...

粤港澳作家专栏

具身抵抗与祛魅:人工智能前夜的民间神话
摘要:陈崇正《香蕉林密室》借陈大同之手,构建了一个以身体(子宫)为原点,层层叠置的三维时空系统:物理密室(原始意味)、心理密室(自我救赎)、历史密室(现代性消解),用以对抗现代化进程、政治权力、机器物化。但当这些具有南方特质的空间被时代和人...
种植、建造和生育
摘要:陈崇正的长篇小说《香蕉林密室》通过“半步村”这一虚构地理空间,探索个体与历史、传统与现代、血脉与命运之间的复杂纠葛,展现其新南方写作的文学特质。小说以非线性叙事强化人物宿命感,并通过文学地理的构建,对潮汕地域文化进行了深刻书写。小说中...
郑小琼诗歌的后存在主义叙事价值
摘要:郑小琼诗歌的主体内涵,是以切身经历反映南方“珠三角”大工业区的劳动力境况,尤其是女工的人性人情之窘境,面对锐不可当的资本积累,以及因资本而重构的非常态社会生活秩序提出了冷静质疑和自我倾诉,同时,也对地缘性经济及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表...

作家作品评论

现代人的情感困境与知识分子的世俗面相
摘要:近年来,王玉玉的创作表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力,开始逐渐脱去青春写作的痕迹,变得日渐成熟圆润。他善于以冷静克制的笔调讲述悬念丛生的故事、设置没有结局的结局,既保证了作品的可读性,也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审美想象空间。同时,他在作品中着力呈现现代...
“红白之间’
摘要:王玉玉在近年来的小说创作中常把目光投向人们的凡俗生活,尤其注重对“红事”“白事”的书写,并将其作为观察社会伦理的窗口以及结构故事的独特方式。他一面揭示婚姻、生育这些“红事”之下的精密算计与内心需求,问诊现代人敏感多思的心灵;另一面又以...
寻找最大公约数(创作谈)
关于写作要不要考虑读者的问题,其实根本不是一个问题,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居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困扰过我。 在刚刚开始写作包括已经发表作品的最初几年里,我在写作时,心中是没有读者的。我完全为自己而写,不管是故事、题材、主旨,还是语言、结构、...
如何想象一个作家或知识分子的别一种审视
摘要:本文聚焦青年作家房伟的短篇小说集《杭州鲁迅先生》,探讨其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为原型的互文性书写特征。小说集中收入的八篇作品均以鲁迅、郁达夫、王小波、张爱玲等作家为叙事对象,通过史料考辨与文学想象的融合,构建起虚实交织的叙事空间。房伟借助批...
心神清朗 美格纯正
摘要:在潘向黎的《上海爱情浮世绘》之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个人化写作特征。时代背景作为坚固的大墙支撑着潘向黎心神稳定、更有力量的书写;古典的熏染不仅凸显良知的价值,而且表现出纯正爱情在荒芜时代给予人的温暖;延续之前的个人性情的写作路向,更进一步...

文学史研究

黔北世界的诗性建构
摘要:冉正万的长篇小说立足地方,将目光锁定在黔北境内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以黔北自然生态为叙事场域,用黔北的大山和传说形构“地方性”,在看似局促的空间里精巧地布局,关注黔北的巫性与人性,参悟黔北人的“天命观”和“奥义”。他时而拉长岁月时光在繁...

新作快评

肉身匆忙,等等灵魂
摘要:王十月的小说《不舍昼夜》通过书写主人公王端午从湖北农村到深圳、广州等地的人生轨迹,通过人与书之间的错综联系,展现了其人生不同阶段肉身与灵魂的错位纠缠。作品依托“西西弗斯”书店这一中介,串联起当代中国的多层级空间;借助地方巫鬼文化中的亡...
以“听任” 为注脚的西西弗斯
摘要:王十月最新长篇小说《不舍昼夜》描绘了中国当代“小人物”王端午西西弗斯式的生存状态,以“自由”为起点,一生追求自我存在的意义,荒诞、挣扎、苦痛、孤独。“人,何以成为人”的哲学思考贯穿全书。本文从存在主义的概念“听任”角度切入,对主人公王...

广东文学振兴

流寓状态下的小说创作
摘要:本文以当代东莞长安作家群的部分中、短篇小说为例,从他们小说的艺术承载与精神指向,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流寓文学”的创作特点:一是对成长地的回望,借以安妥灵魂和反思文化。二是努力融入当下,寻找灵魂安放处。三是行走在别人的城市,我只是这座城...

台港文学研究

文心”的相遇与相通
摘要:侯孝贤的电影创作自始就受到文学的直接影响,而朱天文、沈从文、张爱玲则是他最为心仪并引以为同道的作家。他们的共同特征在于其与时代主潮的关系是疏离的、超脱的、自我主导的,朱天文的自传式再现与散文化结构正是纯文学精髓所在,也是他们共具的特性...

批评

从分化到统合:黄药眠论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摘要:五四运动以来的启蒙文化观所代表的西方现代性视野倾向于支持文艺和政治的分化,强调文艺的自主性;而社会主义作为克服中国本土现代性危机的一个全面解决方案,马克思主义作为整个方案的指导思想,强调文艺和政治的统合,文艺服务于政治。黄药眠先生既在...
君子之风,沛然流动
摘要:罗振亚先生的散文写作,始终浸透着传统儒家“君子”形象的人格与本色,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孝悌之道,一以贯之;居仁由义,立乎其大;修身不已,反求诸己;秉承良知,志于立人。他的散文写作是对当代散文轻软琐屑之风的有力反拨,以其情感、思想和心灵...

编后记

编后记
本期编完,正是暮春。但在岭南,已经有很浓郁的夏天气息了。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栏目刊登、曹桐文章,讨论中国非虚构文艺的话语建构。文章角度新颖,折射的问题也很重要,值得一读。 “前沿观察”刊登黄发有讨论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文章。以往学者关注网...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90.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