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困境与突破机制

——基于跨界邀请学习的视角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从跨界邀请学习的视角看,当前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仍存在着儿童立场缺失、教育资源闲置、行动不求变、育人空间压缩等价值、资源、行动和制度化实践困境。对此,本文提出设计邀请性学习环境、凝练学习主题、维持多元话语情景、培育主位文化等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建构的实践进路。

关键词:跨界邀请学习 协同育人 扩展性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1],确立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及其机制的合法性;《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将协同育人机制问题细化到“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2];《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中提出“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的具体意见[3],预示着校家社协同育人已从理念倡导、政策选择到贯彻落实阶段。(剩余10751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