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风”的隐喻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对比论将隐喻视为通过替换词语来表达意义,他认为隐喻存在于诗歌和散文中,从而使隐喻成为一种修辞手法,主要用于诗学和修辞学的语言意义研究,隐喻也逐渐成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焦点。学者们不再仅仅把隐喻视为修辞手段,而是一种反映人类思维认知的方式。直至1980年美国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共同出版发行《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正式将隐喻从传统修辞学研究转向语言认知学研究,也首次提出“概念隐喻理论”[2]。(剩余5310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