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在春风里,沉沦在秋夜中

——论郁达夫早期作品的颓废主义色彩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20世纪20年代起,郁达夫开始了他小说的创作,多年的异乡漂泊之旅给他精神上带来了强烈的苦闷和孤独感,面对动荡的中国,个性解放的追求、对祖国强大的急切愿望在他心中交织。于是,一种基于其自身思想和畸形的中国社会形态的颓废人物形象被创作出来,主人公病态的自述极其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也直白地披露了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欲望,过度悲观和感伤的表达更是一反当时社会的理性思想标准,这种类似于现代丧文化的语言风格,并非真正的自我沉沦与放弃,而是精神上觉醒后面对支离破碎的现实的无奈与失落,由此也赋予了他早期作品的颓废主义色彩。(剩余4334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