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俄狄浦斯情结”解读《伏羲伏羲》中生存悲剧的必然走势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 要] 作为新写实小说的典型代表,刘恒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篇小说《伏羲伏羲》中将西方的“俄狄浦斯情结”本土化,描述了传统农村家庭的两代人在“俄狄浦斯情结”的驱动下引发的种种事端和悲剧结局,造成了对封建礼教藩篱的冲击,以及封建等级格局被打破后陷入更深层次的重塑。这实际上深刻折射了旧时代封建思想对畸形的婚恋观的塑造,主人公处于追求人性和遵守伦理道德的矛盾之中,“俄狄浦斯情结”是扭曲的封建大家庭下的必然产物,而这种畸形的心理状态也暗示着两代人终身困于吃人的封建秩序牢笼的生存悲剧的必然走势,王菊豆的悲剧结局也是压迫的女性话语权的缩影。(剩余5128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