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I乏燃料运输容器维保实施及经验反馈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DOI:10.16661/j.cnki.1672-3791.2312-5042-5211

通信作者:张宇(1995—),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核能科学工程。E-mail:957412395@qq.com。

摘要:随着我国核工业几十年的发展,核电站及其他研究堆产生的放射性废物逐渐增多,对于放射性废物与乏燃料的运输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而乏燃料安全运输的关键在于运输容器。(剩余7289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