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希望》到《兰花草》:诗与歌改编的文体修辞研究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胡适以五言白话诗体创作《希望》,该诗句式工整、句式表达短促,以“兰花草”意象隐喻留白,从而召唤多重诗意想象。后《希望》改编为歌曲《兰花草》,歌曲语言形式以副歌重复、旋律断句等音乐修辞手段,实现听觉层面的音乐节奏自由化,在听官将诗人个体的焦虑转换为大众的情感共鸣。这种诗与歌的改编,在形式上显示出早期新诗与流行歌曲的跨文体对话。(剩余5110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