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比较《德伯家的苔丝》两个中译本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译者主体性随着现代阐释学的发展而产生,指的是译者基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原文本进行解读与再创造,译者在翻译的各个过程中都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本文在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比较张谷若版和孙致礼版的两个《苔丝》中译本,试图阐述译者主体性对译本的影响。

【关键词】乔治·斯坦纳;译者主体性;张译本与孙译本;《苔丝》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0-009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0.029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由他创作的《德伯家的苔丝》堪称世界文学中的瑰宝,一经问世就广为流传。(剩余6203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