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声合唱《雨巷》音乐创作的艺术特色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是三十年代象征主义文学的最佳代表作品之一。作者运用象征性手法巧妙地将“雨巷”和“丁香般的姑娘”等意象相结合,共同构筑一场易醒易碎的忧伤幻梦。2017年,夏炎彬将这首诗谱曲,创作出一首与原诗同名的混声合唱作品《雨巷》。该作品主题动机简单而富有理性,多声部创作手法形式多样,和声语言丰富,大量使用不协和的二度音程等特征,极大程度体现了原诗“凄美、朦胧”的意境,同时音乐的创作手法也体现了音乐与诗词的高度融合。(剩余5557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