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变有致,回归本原
——2025年数学新高考I卷评析与复习备考启示

打开文本图片集
在我国教育体系里,高考无疑是人才选拔与教育教学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对教育生态有着深远影响.数学学科在高考中始终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试题的命制不仅直接关联到学生升学,更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教育理念与教学要求的变化.深入剖析2025年数学新高考I卷,对把握后续高考命题走向以及科学开展复习备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1总体评析
1.1 稳中有变
与2024年相比,2025年数学新高考I卷在命题上呈现出更为灵活的特征,考查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拓展,高度重视对学生基础能力的检验.试题难度保持相对稳定,遵循低起点、阶梯递进、由浅入深的设计思路,从多个维度、不同层次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查.选择题与填空题设置巧妙,从基础易解题目到需要深入理解才能作答的题目合理分布,分散了难点,且多题设置为压轴题,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能力的舞台.
许多试题的命题背景紧密依托教材,严格遵循“题在书外,根在书内"的原则.大多数试题(如表1)聚焦于数学基本知识、方法以及规律,在知识考查的范围、深度、广度以及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方面,与数学课程标准高度契合.这一导向旨在引导学校严格依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表1
续表
注:表1中的必修一、二分别指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册,选择性必修一、二、三分别指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
1.2 变中求新
1)贴近实际应用
数学是高度抽象且自成体系的学科,部分学生易养成“模式化”解题习惯.2025年数学新高考1卷设计了有实际背景的客观题,难度不大,能反映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能力,如第6题帆船比赛情境考查向量知识,第15题研究疾病与超声波检查结果关系,体现统计知识的应用.
2)高思维量与开放性
试卷解答题篇幅不长但思维量高,关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点覆盖面广,通过创新设问方式,增强试题探索性、综合性和解法的开放性,考查学生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摒弃固化复习备考模式,如第8题在题目形式和语言叙述上创新,第19题设置三角函数情境考查创新思维,
3)鼓励尝试精神
对于难度较大的试题,如第17题、第18题和第19题,学生解答困难,得分不高.研究新问题需从试探开始,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失败不等于失分,摒弃“知难而退"的应试策略.
4)灵活布局与创新立意
内容布局灵活:试卷各主题内容试题排布顺序灵活,知识模块难易度动态调整,考查学生应变和创新能力,如立体几何外接球问题调整到解答题,概率中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与期望调整到填空题.
命题立意创新:凸显数学思维,让学生“多想少算”,鼓励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如第8题和第10题有多种解法,体现“多想少算”的重要性.
打破常规结构:教学应克服“经验主义”,每个主题内容都可能作为压轴题载体,“机械刷题”和“套路训练"非有效方法,考点和考法遵循数学课程标准.
2 对比分析
下面分析近几年数学新高考I卷的知识点分值分布情况(如表2)考查内容比较(如表 3~5) 。(剩余562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