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造地质学课程虚-实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比如显微构造地质学、高级构造地质学等。
    石强 周煜欣 倪嘉齐
  • “两性一度”视域下“构造地质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策略研究
    虽然一些地质类院校开设了高等构造地质学讲授定量研究构造变形的基本方法,但主要针对研究生开设,本科生教学内容多停留在基础构造地质学内容的教学。
    平贵东 巩磊 王海学
  • 新工科背景下“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
    以上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对构造地质学类课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虎 裴秋明 覃礼貌 梁翼 赵晓彦
  • 构造地质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探讨
    构造地质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科学的辩证思维,野外工作需要成员间的相互协作。
    孔华 李欢 张德贤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此外,在“构造地质学”理论教学时,还可以通过可视化与地质图相对应的立体图结合等方法来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在平面和立体空间之间切换自如,从而更好地开展构造地质学专业知识的学习
    唐翠华
  •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构造地质学课程改革的探讨
    [2]曾佐勋,樊光明.构造地质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08.[3]李忠,郝娜娜,王京.构造地质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
    郝娜娜 李程 牛庆合
  • 翻转课堂引入构造地质学课程实践与思考*
    作者:李靖,山西能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构造地质学和煤系非常规能源地质;王路,山西能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煤系能源地质勘探(030600)。
    李靖 王路
  • OBE理念下“构造地质学”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探讨
    [7]郝娜娜,李程,牛庆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构造地质学课程改革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3,(30):7376.
    张鹏 黄宇琪 刘洪洋 谢小平 李涛
  • “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3]王岸,袁爱华.构造地质学哲学思维探讨与教学[J].中国地质教育,2011(2):10-13.[4]朱梦洁.
    李加好 牛漫兰 李强
  • 新形势下线上教学模式探索
    如作者在上第二章之前,利用抢答“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地质构造?”“构造地质学有哪些常用的方法?”等问题,来回顾第一章绪论所学内容。
    吴诗勇
  • “大洋底构造地质学”课程国际化建设探析
    “大洋底构造地质学”实践课程教学法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3(20):74-76.[8]胡建华.中国大学课程国际化发展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9):69-71.
    廖远涛 任建业 佟殿君
  • 土木类招生背景下地质类课程设置探究
    “构造地质学”知识点多而杂,涉及岩石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学科,可采用启发式教学,讲授地质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认识地质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的规律。
    李程 郝娜娜 高尚
  • 探究地球科学的奥秘
    主要从事地质学相关专业研究和教学工作;招收研究生方向为构造地质学和矿物学、岩石学及矿床学。 ρ3
    田亚铭 陈越 孙玮 龚婷婷 赵甫峰 侯中健
  • 基于地勘行业发展迁移的资源勘查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在“构造地质学”授课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课程成绩,基本杜绝不及格现象;通过地质认识实习考察,学生对观察过的同类地质现象认知程度较为深入。
    马叶情 张昱 孙文礼
  • 高等教育新形势下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重构思路探索
    无论地质工程专业面向哪个行业领域,地质学基础、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都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足够重视。
    宋腾蛟 常虹 张丽
  • 大类培养下“地质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全面实施的背景下,通过学生对郯城近代地震活动规律、机制的探究,强化实践教学,由书本到自然,让学生“置身”于地震表现形式的地质演变过程之中,学会“将今论古”地运用地学思维,加深对断裂活动的认识,促进其对构造地质学及地质学的整体认识
    宫伟 戴黎明 邢军辉
  • 新工科背景下“地下地质制图”课程改革与实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教改项目(JG2022 003),新工科背景下的《地下地质制图》课程改革与实践性教材建设作者简介:陈刚强(1983— ),男,河南沈丘人,博士,副教授,现从事构造地质学及油气成藏方面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陈刚强 李世宏
  • 埋在大地里的“香肠”
    在这个石香肠构造中,横截面包含最大拉伸应变轴(a)和最小压缩应变轴(c),而石香肠体平行于中间应变轴(b),所以石香肠构造在构造地质学中又被记作b型线状构造。
    张宏远
  • 电闪雷击在生命起源中发挥重要作用
    指导该项研究的构造地质学与构造学教授桑德拉·皮亚佐罗说:“我们的研究成果令人兴奋,它打开了未来几个研究方向的大门,包括在类似地球的早期环境中寻找和深入分析新鲜的电闪石;深入分析闪电加热对其他矿物的影响
    张佳欣
  • 名山大川当课堂
    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的一名教师,除了主讲“普通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这两门理论课程,我还主讲“普通地质实习”这门野外实践课程。
    罗良
加载中...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