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收藏

东方收藏

2025年08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东方收藏》创刊于2009年,是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东方收藏》杂志编辑部出版的收藏文化类刊。该刊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展开

类型

月刊

类别

艺术收藏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0.00 ¥12.00
目录

东方焦点

抗战题材木刻版画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展览叙事
摘要:自鲁迅发起新兴木刻运动之后,木刻版画便逐渐成为革命文艺的利器,其作品或反映抗战时期的民众生活,或曝光日军的侵略恶行,或激发民众的抗战热忱。近年来,诸多展览更是将其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展现于世,使广大观众通过这些作品深入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
日本所藏中国古代绘画的复原研究
摘要:20世纪60年代,日本率先在艺术类大学中导入“文化财保存学”相关课程,开启文化遗产保存修复学科制教育的序幕,其与西方文化遗产保护学高等教育相比,有着显著的区别。历经半个多世纪,其教育理念从职业型人才输出转向研究型人才培养。在历年的博士...

杂项珍玩

海昏侯墓出土错金青铜当卢纹样考释
摘要:海昏侯墓出土的错金青铜当卢纹样丰富,包含动物、几何及复合纹样。其工艺以错金为主,辅以其他技法,展现高超水准。这些纹样既体现宗教神话内涵,又作为社会等级象征,更反映当时的审美与艺术追求,为研究汉代的文化、工艺及社会观念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至元四年双龙纹铜镜初探
摘要:古代铜镜拥有辉煌悠久的历史,是古人用来梳妆照容和辟邪祈福的物品。铜镜题材丰富多样、造型各有千秋,因其精细高超的制作工艺和精巧繁复的纹饰而独具魅力。文章对漳县博物馆馆藏至元四年双龙纹铜镜进行研究,分析其纹饰、工艺、用途等,进而探讨它的文...
明清玉器中持莲童子造型的寓意分析
摘要:明清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达到鼎盛,其在艺术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承载上均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持莲童子造型在明清玉器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一造型并不仅仅是艺术上的精巧设计,更蕴含着丰富且深邃的寓意。文章旨在对明清玉器中持莲童子造型的寓...

说陶论瓷

江西遂川中洲晋墓随葬青瓷与铜器的艺术风格分析
摘要:晋代作为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的重要历史时期,其独特的政治、文化环境深刻影响了墓葬随葬品的艺术风格。遂川中洲晋墓出土的青瓷与铜器随葬品,宛如一扇窗口,为我们窥探这一时期的艺术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通过对遂川中洲晋墓随葬青瓷与铜器的深...
岷县博物馆馆藏汉代陶器初步研究
摘要:岷县博物馆收藏诸多秦汉时期的文物与标本,如陶器、铜器、铁器、骨器等,其中以陶器为大宗,主要包括罐、壶、瓶、仓、瓦等,类型比较丰富,延续时间较长。文章就馆藏的部分汉代陶器进行初步研究,通过参考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和考古发掘资料,与周边区域...
南阳十八罗汉像烧制地及艺术特色探析
摘要:明代河南钧州地区的琉璃烧制技艺已臻于高水平,佛像的塑造、用色及烧造工艺均形成独特风格,且造型精美,千姿百态,充分体现中原琉璃烧制的高超技艺和审美价值。文章从南阳十八罗汉的题记、烧制地、烧造工艺及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进一步梳理和深入研究...

学术研究

从馆藏“善父吉父酃”看两周时期青铜酃酒器的形制与演变
摘要:以馆藏“善父吉父酃”为例,探讨两周时期青铜酃酒器的字形构造、定名问题及其形制演变。通过对铭文、器型和装饰纹样的分析,揭示酃器在青铜礼器中的独立性和创新价值,以及它在西周晚期向春秋早期礼制变革中的作用。文章指出,青铜酃在继承传统青铜罍基...
从史密簋铭文看西周的历史地理
摘要:陕西安康出土的史密簋,用93字铭文记载西周时期周王的一次东征行动,为探究西周政治、军事、社会状况提供宝贵线索。文章考释史密簋的铭文,对其中涉及的地理名词、方国关系、军事路线进行深入分析,探究西周时期的历史地理状况。研究发现,铭文中的“...
三交史视域下郭里木棺板画的墓葬美学艺术探究
摘要:吐蕃时期(7—9世纪)的墓葬棺板画作为青藏高原独特的文化遗存,近年因青海郭里木等地的考古发现引发多学科关注。过往研究表明,其图像融合本土宗教信仰、中原唐风及中亚艺术元素。在理论层面,现当代学者以图像学、文化传播等为基础,构建“西域风格...
多民族交融视角下的麦积山石窟艺术
摘要:文章从多民族交融视角出发,对麦积山石窟艺术展开探索研究。探讨其历史溯源,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各朝代开凿历程;分析多民族交融在窟龛形制、造像艺术、壁画内容上的呈现;剖析旅游产业带动、文创产品开发、学术研究与教育价值衍生等经济价值;探...
文脉传承与底蕴彰显
摘要:探讨苏东坡与“常州三杰”的艺术文化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推动地域文化的传播,还能拓宽地域文化的视野。为此,文章以苏东坡和“常州三杰”为例,阐述他们与常州的深厚渊源,并针对常州地域文化发展特点,提出苏东坡与“常州三杰”的艺术文化形象创...
北宋大中祥符经幢考析
摘要:北宋大中祥符经幢原位于山西沁县万安山灵泉寺遗址,1986年经考古发掘与修复后迁至沁县南涅水石刻博物馆。该经幢由宋代幢身与无明确纪年的其他构件组合而成,通高3.9米,共12层,雕刻内容包含伎乐、罗汉、瑞兽等形象,工艺精湛,充分展现了北宋...
古建筑美学鉴赏
摘要:古建筑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它们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结晶,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古建筑正面临被遗忘、被破坏的危机。因此,对古建筑进行美学鉴赏与保护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长乐学宫作为一...
韩庄《17世纪初中国的主题、自然与再现》研究方法探析
摘要:文章就美国著名中国艺术史学家韩庄《17世纪初中国的主题、自然与再现》展开研究,阐释其叙述脉络与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学术方法的创新之处与启示意义。17世纪的中国绘画以及董其昌历来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韩庄对以往被熟知和接受的权威性研...
北京上庄东岳庙斗栱形制年代辨析
摘要:北京上庄东岳庙是清初重臣明珠家族的家庙,现存建筑多建于明清时期,单体形制各有差异。文章利用建筑考古的形制类型学研究方法,基于学界对明清北京官式建筑斗栱形制分期的研究成果,对庙中三座木结构大式建筑的斗栱形制和年代特征展开分析。研究可知,...
绍兴舜王庙建筑空间叙事与文化隐喻研究
摘要:绍兴舜王庙是浙江会稽山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祭祀舜王的庙宇,展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装饰艺术和民俗文化。借助建筑测绘和文献分析,显示舜王庙通过轴线秩序、功能分区与装饰艺术的协同作用,将礼制规范和地域文化凝练于建筑空间中。这不仅为传统...
内乡县衙古建筑群特征与艺术价值分析
摘要:内乡县衙作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其建筑风格吸收明清时期建筑的特点和精华,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明清风格古建筑群。它的建筑风格严格遵循中国传统礼制,采用中轴对称布局,主体建筑沿中轴线依次分布。这种布局方式不仅体现古代官署...
广德市耿姓民宅建筑形制和价值探析
摘要:耿姓民宅作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对其进行实地勘察、查阅文献、走访的基础上,文章对耿姓民宅的建筑形制及价值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高人们对皖南古民居的认识和有效保护。 关键词:耿姓民宅;建筑形制;价值;探析 ...

品书读画

“实与意”:历代兰亭图绘之变迁
摘要: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集”盛会,因其参会的文人数量之多、风景之美,加上所作诗文流传千古,因此成为备受后世向往的集会活动。兰亭盛会这一主题也被历代画家描绘成画,由此产生不少兰亭图。文章旨在分析兰亭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及其所反映...
明清扇面画的艺术特征与鉴藏体系建构
摘要:明清扇面画主要以折扇和团扇为载体,二者在功能选择上融合实用与审美。文章结合图像学、物质文化研究及科技鉴定,揭示其艺术与历史价值。题材上,山水、花鸟、人物扇面分别彰显文人精神、生趣及文化映射;笔墨上,画家在方寸间突破技法,融合“诗书画印...
王世镗草书四条屏与传统草书技法的关系研究
摘要:文章以传统草书技法核心要素及其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草书在笔法、结构及用墨上的技法特点,综合考量王世镗草书四条屏的尺幅架构和书写材质,剖析其内容主题与文化底蕴,深度探究其对传统草书技法的承袭,具体表现为章草传统笔法、结构规制、用墨...
林风眠风景作品中的诗性意蕴
摘要:林风眠作为20世纪的艺术巨匠,不断探索和实践中西艺术的发展融合之路。在接受现代艺术的学习之后,林风眠对中国传统艺术中意境、诗意的表达有了更为深入的探索与创新。其作品中浸润着中国传统艺术的笔墨意蕴与西方现代绘画的构成形式,画面呈现率真自...
浅析“母体文化”对朱德群和赵无极绘画的影响
摘要:朱德群和赵无极作为20世纪中叶移居法国寻求发展的华人艺术家代表,其艺术创作同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双重影响。文章从“母体文化”的角度出发,结合两位艺术家的教育背景和绘画作品,分析中国艺术精神、东方传统符号、诗性美学等传统文...

封面人物

墨韵生香处 花鸟见精神
在当代花鸟画坛的璀璨星河中,黄少武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江西这片浸润千年文脉的土地上开辟出一方独具韵味的艺术天地。作为江西花鸟画家的杰出代表,他将赣鄱大地的自然灵气、传统书画的笔墨精髓与个人的生命感悟相融合,在花鸟画题材的创...

艺术品鉴

时代之歌:赵艳霞水彩作品欣赏
赵艳霞简介 赵艳霞,河北衡水人。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擅长水彩画。 2000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2006年荣获“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曾任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中共延庆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第29届奥运会...
吴山明简介
吴山明(1940—2021),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人。画家,美术教育家,当代中国画坛领军人物,浙派人物画杰出代表,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学院“哲匠奖”金奖。 曾任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导、中国...
高晔简介
高晔,本名高晔芸,1947年生,浙江青田人。画家、作曲家。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女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理事、吴山明美术馆名誉馆长、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顾问。曾任浙江省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副主...

博物之窗

博物馆展陈空间采光设计探究
摘要:天然光具有比人工光更好的视觉功效,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于博物馆展陈空间,有利于展品展示、观众观展的视觉体验以及建筑节能环保。文章对我国博物馆展陈空间采光设计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结合国内外相关成功案例开展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保护文物...
符号学视域下杭州博物馆“物华天宝”展厅考古成果的传播路径研究
摘要:从符号学视角出发,深入探讨杭州博物馆“物华天宝”展厅考古成果的传播路径。研究指出,该展厅通过构建个体符号、符号系统及传播网络三层次架构,将考古文物转化为可感知、可理解的文化信息。展厅利用实物展陈、多媒体导览及互动体验等手段,形成多层次...
刍议博物馆展品的排列设计
摘要:博物馆展陈中的展品排列设计,是指依据展品的性质、特点以及观众的接受能力,对展品进行恰当的设计。这是一项考虑陈列空间、形式、手法以及展品的形式、尺度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工作,在博物馆展览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其不仅需要充分发挥每件展品的价值,...
沉浸式体验活动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设计与应用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公众文化需求的升级,博物馆传统展览模式亟须革新,沉浸式体验活动成为创新焦点。文章聚焦沉浸式体验活动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设计与应用,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技术创新优化、内容形式融合、实现个性化体验等策略,旨在推动沉浸式体...
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发挥策略分析
摘要:博物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教育职能已逐步成为继典藏、研究、展示之外的第四种核心功能。当前,社会公众对博物馆提出更高期待,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也成为研究热点。基于此,文章分析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常见问题,并围...
基于LDA主题模型的观众行为与心理研究
摘要:以古代绘画为主题的展览,对于弘扬文物的价值和提升观众的审美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社交媒体评论文本为博物馆观众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文章以“人间有味是清欢——明清画境中的生活景象”展览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小红书、微博等平台观...
数字化归档技术对开封博物馆古籍文献的保护策略
摘要:在古籍文献保护压力上升与文物数字化转型同步推进的背景下,传统纸质典藏受限于保存条件脆弱、信息传播受阻与物理退化不可逆等因素,制约着馆藏资源的有效传承与活化利用。数字化归档技术具备无损采集、结构建模与可视存取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实现古籍信...
博物馆数字化展示赋能区域文化传承路径探究
摘要: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数字化展示成为推动区域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文章聚焦肇庆地区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实践,通过对该地区多家博物馆的数字化展陈案例分析,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展陈的应用成效与创新模式,以及其对区域文化传承的赋能作用。同...
新时代博物馆教育功能实现路径探析
摘要: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持续加强,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其社会教育功能日益受到国家政策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当下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现面临教育形式单一、观众参与度不足、数字化应用滞后等一系列挑战,难以...
新形势下基层博物馆社教功能路径研究
摘要:文章以兖州博物馆为例,从当前基层博物馆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入手,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博物馆社教功能的新型路径和创新模式,引发对社教模式下基层博物馆发展前景的思考和展望,以期为研究基层文博单位教育功能的改进和突破提供思路与借鉴。 关键词:基层...
基层中小型博物馆临时展览工作的体会和思考
摘要:宿迁市博物馆作为宿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举办临时展览是其重要工作之一。文章以2024年度宿迁市博物馆举办的临时展览为例,梳理其概况和内容,围绕如何将临时展览办出新意和效果等内容,总结举办模式,并谈...

文物保护

山东省济宁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统计分析与特征研究
摘要:我国根据不可移动文物的价值,将其划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等不同的保护类别。济宁市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现有688处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对济宁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面系统的统计,深入分析其数量、...
文化基因解码视角下益阳市传统民居保护性再生路径研究
摘要:文章以湖南益阳明清古巷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基于文化基因理论构建“诊断—重组—验证”保护再生路径,提出三策略,实证形成闭环,为湖湘传统民居活化提供实践范式。 关键词:传统民居;保护路径;再生设计策略 在乡村振兴与文化强国背景下,传统民居...
曲阜石门山与《桃花扇》的文化活化构想
摘要:曲阜石门山与清代戏曲作家孔尚任有不解之缘,是他出仕前隐居和晚年终老的地方。对于戏剧《桃花扇》剧本的创作,孔尚任自谓“始于未出仕时,经十余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始成”,在当时社会上引发巨大关注。石门山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

红色印记

革命旧址类纪念馆陈列展览的空间叙事与精神传承
摘要:革命旧址类纪念馆作为历史事件发生的真实空间,其展览叙事具有独特的空间属性与精神承载功能。文章以“空间即叙事”为核心的展览策略,分析旧址本体作为“第一展品”的叙事优势、时间维度交织的呈现方法、多维叙事载体的协同效应以及情感共鸣与精神升华...
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教育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了解红色历史、感受红色氛围的过程中,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知...

史藏钩沉

扬州八怪题画诗的文人雅趣与廉政教育通俗化路径研究
摘要:文章深入探究扬州八怪的题画诗,梳理其背后的文化土壤、艺术特色,了解其中所蕴含的廉政思想。在此基础上,将扬州八怪题画诗中的廉政元素应用于当前的廉政教育。研究发现,题画诗的艺术表现方式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可为廉政教育提供丰富素材,实现廉政...

考古发现

新疆墓葬所反映的丝绸之路丧葬文化
摘要:文章全面且深入地考察新疆不同历史时期墓葬的类型分布状况以及随葬品的具体特征情况,其主要目的是精准揭示当地丧葬习俗的发展演变脉络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墓葬构造进行细致且全面的拆解分析,以及对随葬品种类开展全面系统且深入的梳理,...

非遗传承

数字媒介在湘绣图案传承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湘绣图案承载着深厚的湖湘文化内涵,在数字化时代面临传承创新的重要机遇,数字媒介技术为湘绣图案的保护、传播与发展提供全新路径。AI智能技术实现湘绣图案的自动化创作与精准复原,跨界融合模式推动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重构与创新表达,高仿真数字湘...
马尾绣非遗品牌建设研究
摘要:文章立足于文旅产业融合时代背景,论述马尾绣非遗品牌的文化价值,并对水族马尾绣这一非遗品牌的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下的互联网传播环境,针对性地提出马尾绣非遗品牌传播路径,以促进马尾绣非遗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AIGC赋能湘西苗银锻造技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路径探索
摘要:湘西苗族银饰是我国首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对象,也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优秀民族艺术。但是,其当下的传承面临许多挑战。文章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为切入点,探讨其在湘西苗银锻造技艺传承与创新中的纹饰、工艺及推广等方面的应用...
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进课堂协同育人的实践
摘要:文章聚焦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进课堂的协同育人模式,以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与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合作为例,深入探讨该模式在非遗传承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和成效。通过双导师教学、实践教学、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协同,不仅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促...

文创天地

基于情感三层次理论的博物馆IP形象设计探究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正经历从“文物守护者”向“文化传播者”的角色转变。文章以湖南博物院为例,探索如何通过情感化设计提升博物馆IP的文化传播效果。针对当前博物馆IP存在的形象同质化、互动性弱、文化内涵浅等问题,从视觉吸引力、使用体...
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视域下开封铁塔展示利用策略思考
摘要:在开封铁塔展示利用过程中,要始终紧密围绕开封全市的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首先重点关注铁塔与开封城市相互依存发展的共生关系,挖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所带来的优质价值内涵;其次要坚持原状展示与数字化展示相结合,适应新形势下数据分析、传播媒...
国潮传统纹样在快消品包装中的设计应用
摘要:在国潮文化复兴与快消品市场竞争双重驱动下,传统纹样成为包装差异化设计的重要文化载体。文章通过解构几何纹样、自然纹样、吉祥纹样的设计基因,提炼其秩序构建、流动韵律、语义转译三大核心特征;结合快消品包装的即时识别性、场景适配性、情感共鸣性...
数字时代“图符艺象”驱动的设计学创新创业生态构建
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为设计学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图符艺象”作为设计学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过程中的重要构成要素,通过对其内涵的研究,能够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教育相融合,从而将文化产业建设与“图符...

工艺美术

论石雕中龙的“气势”营造
摘要:文章聚焦石雕中龙的“气势”营造。首先阐释龙在传统雕刻中的核心地位——作为祥瑞象征,从红山文化C 形玉龙到明清“龙凤呈祥”木雕,承载着先民的祈福心愿与宇宙观;作为权力隐喻,从商周青铜器龙纹到明清紫禁城龙柱,成为等级制度的视觉载体;作为艺...
传统工艺美术的色彩语言及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融合
摘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色彩体系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独特的艺术价值。在现代社会结构演变及城市化进程中,建筑与室内设计趋同化困境凸显,因此引入传统工艺美术色彩表达语汇意义重大。文章围绕传统工艺美术色彩与现代环境设计融合展开,首先追溯传统工艺美...

艺人心语

宋式美学基因在古典家具中的体现
宋式美学以“格物致知”的理性精神、“淡泊天真”的文人意趣、“诗画入境”的空间意境、“器以载道”的伦理观念为四大基因,分别在家具的结构功能、装饰风格和空间营造上深度渗透。受其影响的宋式家具呈现清雅风骨,兼具人性化功能与文化符号意义,既体现“以...
浅析银饰与大漆结合的工艺创作
引言 银饰与大漆作为两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材料,各自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近年来,随着工艺美术领域的不断创新发展,将银饰与大漆结合的工艺创作逐渐受到关注。这种结合不仅融合两种材料的优势,还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 ...
《悠然自得》品鉴
笔者的石雕作品《悠然自得》(见图),以老挝石为载体,巧妙运用薄意技法雕琢而成。老挝石质地细腻温润,该作品主要雕刻5条金鱼,它们虽姿态各异,却始终朝着同一方向游动,暗含“同向而行,悠然共生”的意趣。细看每条金鱼:有的侧身摆尾,尾鳍如蝶翼轻展;...

域外传真

18世纪西方静物画中的瓷器
摘要:18世纪,中国瓷器随着中西方贸易广泛传播至欧洲,催生了以浮华、艳丽为特点的洛可可艺术。文章从18世纪法国画家夏尔丹的静物画《橄榄瓶》出发,探究作品中瓷器所体现的社会、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中西方文化交流现象。 关键词:中国瓷器;夏尔丹;静...
巴比松画派对风景油画教学的变革与实践探究
摘要:文章立足教育视角,探究法国巴比松画派在风景油画教学中的变革与实践。首先对巴比松画派的历史背景和风格特征进行深入阐述,继而分析其代表人物作品对教学内容的启示。在现代教育需求的背景下,指出传统教学模式所面临的问题,为教学方法提供创新路径。...
相关杂志
  • 美术界

    美术界

    2025年09期
    ¥12.00
  • 艺术品鉴

    艺术品鉴

    2025年09期
    ¥9.90
  • 中国收藏

    中国收藏

    2025年10期
    ¥18.00
  • 人民音乐

    人民音乐

    2025年09期
    ¥14.49
  •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18期
    ¥18.00
  • 上海戏剧

    上海戏剧

    2025年05期
    ¥6.00
  • 上海工艺美术

    上海工艺美术

    2025年03期
    ¥12.00
  • 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

    2025年04期
    ¥12.00
  • 东方收藏

    东方收藏

    2025年08期
    ¥12.00
  •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2025年30期
    ¥9.90
  • 电影评介

    电影评介

    2025年16期
    ¥9.00
  • 乡村地理

    乡村地理

    2025年03期
    ¥12.00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44.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东方收藏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东方收藏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