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评论

当代作家评论

2024年06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当代作家评论》创刊于1984年1月25日,是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主管的文学评论类双月期刊,对当代作家、作品进行学术点...     展开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文摘文萃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0.00 ¥12.00
目录

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专栏

作者必须始终在场
本期3篇文章好像各说各的,但都指向同一个问题:不管怎样调整作者在小说叙述中的位置,作者本人都必须在场。 小说叙述一旦展开,作者便无处躲闪。 作者可以化妆,但不是为了从叙述中消逝,而是想更好地与读者和描写对象取得有效交流。 当然,在场的方式不...
重返外部:关于当代小说的一个观察
一 腊月十五,离除夕也就十来天。 大约九点三十五分,卫达夫走到浙江大戏院门前,对面就是四马路菜场。① 这是孙甘露的小说《千里江山图》的开头两段,随后11个地下党员紧锣密鼓地分别入场,再被分头追击。30年前,他的长篇小说《呼吸》的开头两段的字...
听从内心的召唤
创作无定规,理论却是铁律,因此二者冲突便为常态。作家对文艺理论必定熟稔并了然于胸,其理论素养越深厚,创作便越自由。理论能提供维度、视角与视野,能俯瞰人类创作的秘辛,穷其之所以然。但是,优秀的作家在重视理论的同时也必定藐视之,因为创作是活的,...
有机论解构与“物性的幽灵”
一般认为,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通行小说理论往往在小说“三要素”之间建立某种阐释关联,即在分析单一要素时,将其作用指向其他两者。在这种视域下,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就是烘托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等。这种主流观点在很多文学概论教材中...

新东北·新南方

“融合文学”、伤痕记忆与代际危机
在当下,围绕“新东北文学”和“东北文艺复兴”(也包括“新南方写作”或“新南方文学”)等概念的讨论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一种危险,即如果陷入一种过于文学史化—学科化的话语权之争中,将极大地削弱或抵消这些概念所内蕴的能动性与把握现实的潜能。对笔者而言...
“地方”的发现
一、作为文学锚定点的“地方” “地方”向来就是文学书写中的一个突出点位,地域性风景、地方性风俗、方言式语词、地区性观念等,都作为“地方”的构成性因素影响着文学的地方化表达。早在1923年,周作人就主张新文学应该“忠于地”①,在周作人看来,这...
以“罪”为证:“新东北文学”中的悬疑叙事
近年来,以双雪涛、班宇、郑执、贾行家等为代表的年轻东北作家共同促成了一场“东北文艺复兴”,他们也因此被称为“新东北作家群”①。这个标签与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的称谓相呼应②,均代表了一种集体身份。这一身份不仅指向作家们的原生地,也凸...

当代文学观察

人工智能对网络文学批评的介入及其限度
中国网络文学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相关研究覆盖了网络文学的多个层面,批评界也适时介入网络文学发展之中。然而,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深度与其广泛的受众根基、庞大的作品总量相比,呈现出极不相称、极不平衡的状态。无论是对单个文本的剖析与阐释,还是对网...
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小说“跨界”写作的策略、限度及反思
一、“跨界”和儿童文学“跨界”写作 1957年,福特公司生产了一款设计灵感源自飞机的汽车产品——埃德赛尔汽车,并在出厂当日创下6500辆的销售纪录,“跨界”概念也由此产生。随后,“跨界”概念溢出设计领域而在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艺术界...
逆西方现代性的当代摄构与书写实践
《陈晓明文集》2023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陈晓明学术思想的高度浓缩与硬核展示。毫无疑问,陈晓明的文学批评与当代文学理论构建是里程碑式的,为当代文学研究树了一块界碑。这一评价,完全是基于他所要挑战难题阶位而做的判断。当代文学批评、文学史...
东北乡土小说的抒情传统及当代演变
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问题近年来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当代文学与传统的关系,以及二者如何对接等问题也由此得到了极大关注。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提出将当代文学研究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论域。在此论题下,中国现当代文学独特的文化资源、文学传统、审美特征,...

中国当代文学再评价

“重读”作为方法:再论赵树理文学研究
赵树理自1940年代在解放区崭露头角以来,围绕其作品的批评、解读、研究和“重读”便未曾间断。在这一过程中,1940年代至1970年代的“革命范式”①奠定了赵树理研究的基础,它遵循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意识形态框架,主要从阶级论和阶...
当乡村少女遭遇都市文明
铁凝的《哦,香雪》从1982年创作到现在,因其敏锐把握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历史转型期的集体想象,并将其外化为一种近乎完美的表现形式,甫一出场就走上了经典化的道路。最初,读者和评论者从这个作品中看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

《河山传》评论小辑

故乡、直觉与新手法的尝试
一、“就这样在故乡,我生活了十九年” 陕西“三大家”,陕北的路遥、关中的陈忠实、商洛的贾平凹,他们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文学世界。路遥、陈忠实的文学导师是柳青,柳青的小说极大地影响了他们。最近阅读柳青佚作《在旷野里》,他精炼的文字、对关中风...
新时期以来乡村文化变迁的文学镜像
所谓乡村文化,即是以中国农民为创造主体,以乡村为生存空间,在长期稳定的生产、生活中积累形成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作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建构基质,乡村文化所包蕴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习俗观念,在历时性的嬗变与共时性的扩散过程中,对乡土大众...
绕树三匝,终于有枝可依
贾平凹是一位介入现实能力极强的当代作家,在他的长篇小说《河山传》中,我们看到了农民进城后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在时代大潮推动下,农民涌向城市,希望在城里扎根。尽管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但他们为生存奔波的本质并未改变。《河山传》中的人物在城中“...

《猛虎下山》评论小辑

不疯魔,不成佛
一 在中国当代小说常见的叙事场景里,最不缺少生死场、疯人院和伊甸园这一类文化景观。它们所表征的现代性危机,一旦经由暴力、存在与爱情主题的书写,便足以呈现当代小说的整体面向。这当然是作家群体追求小说“现代性”的结果。只不过在现代性神话幻灭以后...
《猛虎下山》:中年写作、常态特征与先锋意识
李修文是“70后”作家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不仅作为编辑直接策划了“70后”作家的首次出场,而且以作家身份参与了新生代作家韩东、朱文发起的“断裂”问卷调查;1990年代,李修文书写了大量至美至幻的“仿古小说”,一时洛阳纸贵,成为文坛佳话,“少年...
论《猛虎下山》的两极情感结构
一 从所叙述的事件来看,《猛虎下山》与中国20世纪90年代企业变革所带来的下岗分流紧密相关。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一场席卷全国的企业改革扑面而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有些企业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不得已关停,或施行减...

龚学敏诗歌评论小辑

直抵自然生命真相的智性书写
今天,野生动物保护(以法律、法规规定的保护范围为准)已经成为一项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和全球视野下的一个国际性话题。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一个显著事实就是,很多一度濒危的野生动物种群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野生动物保护...
从景观社会到共同体社会
要对龚学敏的诗歌做一个阐释,无疑是一项非常冒险的行为:一方面,他的诗歌既具有庞德意象主义风格,从《长征》到《濒临》的书写,就明显带着庞德的流风余韵;另一方面,他的诗歌又是现实主义的,《钢的城》《四川在上》《濒临》等诗集无一不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作家作品评论

伟大记忆如何被书写
李舫的抗美援朝题材纪实文学《回家》①对当下社会具有一种特殊的价值意义。它通过对抗美援朝题材的再挖掘,创造性地融入前沿、深刻的家国观念,向人们彰显:尽管那一代人的背影已在现实中远去,渐渐成为民族记忆的一部分,但正因如此,他们的功勋才越发值得后...
终结的故事如何延续?
一 莫言小说《生死疲劳》①的结尾安排讲故事的人现身讲故事,小说的收尾方式和这个讲故事的人一样不同寻常。“这孩子生来就不同寻常。他身体瘦小,脑袋奇大,有极强的记忆力和天才的语言能力。”“年龄虽小但目光老辣”的蓝千岁天生异禀,幼小的躯体形态和驳...
探寻生命的故乡
凭借别具一格的散文创作奠定自己文坛地位的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近几年来一直专心致力于小说创作,先后发表了“乌兰牧骑的孩子”系列小说、《送你一条大河》《乌苏里密林奇遇》《马娃子》等作品。这一次,鲍尔吉·原野能够轻松顺利地...
残酷诗意的营造与原乡情结的呈现
在文学研究领域内,现代性、主体性、文学性皆是高频率出现的术语。这一组关键词中,如果说主体性和文学性尚属于阶段性涌起的话语场内容的话,那么现代性这一词语,则贯穿了百年中国文学的发展。1985年,随着美国学者杰姆逊访华演讲及后续的诸多西方现代性...
抒情与史诗:论熊育群的小说
熊育群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诗歌走上文坛,后又以散文扬名。其小说创作始于中篇小说《无巢》(2007年),后又出版三部颇具影响的长篇小说:《连尔居》(2013年)、《己卯年雨雪》(2016年)和《金墟》(2022年)。从诗歌、散文到小说,...
主体间性视域下余华小说叙事伦理的嬗变
如果从叙事伦理维度细读余华作品,我们则能够看到作品中人物和叙述者之间、文本内部的声音之间以及叙述者与现实之间存在一种间性关系,而这种间性关系因其随着文本特点与不同时期创作的叙事伦理演绎出多样化的形态,这恰好体现了文学活动作为自我主体与世界主...
复调形式与总体性伦理
一、“非虚构”的文体复调 《去北川》①凡十三章,每章设一主题,分梳地方族群纷杂的生活样态和历史传统,广涉北川的自然风土、人文景观、传说记忆、生活习俗、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情况。区别于方志等记述文体,《去北川》不固守全知叙事视角,“我”一边详述...
“明天”如何“更好”:张怡微小说的情感政治学
一、亲密的公共性与情感劳动 张怡微作品所激发的情动效果,可以理解为“亲密的公众”(intimate public)的延伸效应。在《女性抱怨》中,贝兰特提出,自1930年代起,经由大众传媒、印刷技术的推动,女性在对“感伤文学”的共同消费中形成...

当代诗歌论坛

21世纪初“狂欢化诗学”的几个关键词
引 言 狂欢的仪式起源于欧洲的中世纪甚或更早。作为一种民间文化,这种存在的独特性非常明显。“狂欢”或“狂欢化”作为文化研究或文学理论研究的话题,一般都会追溯到米哈伊尔·巴赫金的小说研究。的确,巴赫金通过“对拉伯雷的《巨人传》的研究...
世宾《交叉路口》与完整性写作的新探索
世宾的诗集《交叉路口》①收录了他近年创作的100多首诗歌,体现出其“完整性写作”人文主义本体诗学理论诗性路径的新探索。作为“完整性写作”的扛纛者,世宾对“完整性写作”坚定不移的呼吁和研究,在这部诗集中获得了较充分的体现。在关于“完整性写作”...
相关杂志
  • 读者

    读者

    2025年09期
    ¥7.00
  • 意林

    意林

    2025年02期
    ¥3.69
  • 读者校园版·成长

    读者校园版·成长

    2025年05期
    ¥8.00
  • 读者欣赏

    读者欣赏

    2025年02期
    ¥12.00
  • 海外星云

    海外星云

    2025年02期
    ¥5.49
  • 海外文摘

    海外文摘

    2025年04期
    ¥7.29
  • 新青年

    新青年

    2025年04期
    ¥3.69
  • 视野

    视野

    2025年07期
    ¥4.89
  • 海外文摘·文学版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5年04期
    ¥12.00
  •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5年04期
    ¥4.29
  • 北方人

    北方人

    2025年04期
    ¥4.89
  • 扬子江文学评论

    扬子江文学评论

    2025年02期
    ¥9.00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7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当代作家评论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当代作家评论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