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创

今古文创

2023年23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今古文创》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泛社科类型优秀理论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     展开

类型

周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0.00 ¥6.00
目录

文学评论

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摘要】阿来《蘑菇圈》中的时间描写极精致,作者巧妙安排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将明确的时间标志与模糊的时间表达结合,使用各类具有时间隐喻的意象如鸟叫声、雪线等指代时间,用“蘑菇圈”的生生不息体现循环的时间观,并暗示人类命运,引发生态哲思。将时间...
荒诞中的不朽
【摘要】小说创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意图谬论”,塞万提斯创作《堂吉诃德》,本意是埋葬传统的骑士小说,他辛辣的笔调让当时的读者捧腹大笑,但几百年后,读者却能从《堂吉诃德》中读出理想主义者的坚守,看到其中高扬的人文主义精神。在滑稽和戏谑外,塞万提...
《迷舟》:寓言化的历史人生观
【摘要】《迷舟》是先锋派作家格非的代表作,一直以来以其独特的叙事形式和新颖的历史观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本文选择《迷舟》中的代表性意象这一视角,由表及里,分析其寓言性,探寻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触及格非在《迷舟》之中埋下的历史隐喻,解读格非的...
雷·布拉德伯里《细雨将至》的文体学解读
【摘要】《细雨将至》是美国作家雷·布拉德伯里创作的后启示录短篇小说,故事聚焦于一幢全自动化的智能房屋,讲述了科技文明的最终归宿。作为一部富有诗意与哲思的经典之作,这篇小说不但展现出作者的写作风格,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独有特色。因此,...
《杀死一只知更鸟》:情境定义下个人存在的探索
【摘要】《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作家哈珀·李的长篇小说。该书于1961年获得普利策奖,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众多关注。除对当时美国种族歧视的批判外,其塑造的人物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成为该书成功的关键。情境定义(d...
《宠儿》中的黑人女性觉醒历程解读
【摘要】托尼·莫里森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的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宠儿》描写了那个特殊时代的制度、种族、性别对于女性的歧视与压迫,体现出了奴隶制时期黑奴女性们举步维艰的生活状况。《宠儿》中暗含着莫里森对黑奴女性生存境...
浅论《五号屠场》中边缘人比利的身份认同危机与悲剧命运
【摘要】1945年由英美空军联合发动的德累斯顿大轰炸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争议的事件之一。作为大轰炸的见证者和幸存者,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冯内古特以此为灵感创作了半自传小说《五号屠场》,其主人公比利·皮尔格林为一个受虐型的边缘人形...
《儿童法案》中主人公菲奥娜的人生困境
【摘要】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新世纪新作《儿童法案》,以主人公菲奥娜·迈耶的职业经历和家庭生活构成小说的清晰叙事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麦克尤恩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重视,帮助读者直接进入女主人公在现代社会、...

文学研究

刘心武《钟鼓楼》中“对立统一”的思辨性书写
【摘要】《钟鼓楼》作为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之一,在人物塑造、心理分析、时间叙事与主题意象等方面显示出了“对立统一”的思辨性。作品塑造了多组二元对立的人物,并用中华传统美德化解人物间的矛盾;对于人物的非理性心理做出理性的介入,使其内心的...
论陶渊明诗中蕴含的文人风骨
【摘要】东晋诗人陶渊明在诗歌的题材上进行了全新的开拓,成为我国第一位“田园派”诗人,为文人开辟了一条归隐之路。他的诗文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醇厚隽永。本文以其诗作《归去来兮辞并序》《归园田居》(其一)和《饮酒》(其五)为例,赏析陶渊明...
《三千年艳尸记》女性身份建构
【摘要】哈葛德代表作《三千年艳尸记》属于西方通俗文学,自出版以来广受中国近代译者们的推崇。以林纾为代表的翻译家对哈氏小说进行译介,林纾成就了哈葛德小说在中国的影响力(邹瑞玥,2009)。对于《三千年艳尸记》,学者们大多从文学角度进行评论分析...
本谷有希子“说话文学”短篇小说中的当代日本“异化”女性
【摘要】日本当代女性作家本谷有希子运用日本传统“说话文学”的表现形式,创作了许多具有“吊诡之美”的女性文学,描绘了一幅幅新式的当代日本社会都市传说与现实的生活图景。本文通过分析《狗们》《多摩子的年轮蛋糕》《秸秆丈夫》三部具有“说话文学”风格...

形象研究

从个人主义角度分析《到灯塔去》
【摘要】作为女性主义初级阶段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思想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到灯塔去》是伍尔夫运用意识流进行叙事的作品之一,本文从伍尔夫的个人生活经历、女性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对待生活的不同...
死亡之镜下的欲望和人情
【摘要】艾丽丝·门罗在1998年发表了小说集《好女人的爱情》,短篇小说《好女人的爱情》是其中的同名故事。像门罗的其他故事一样,死亡是该故事重要的轴线。它不仅是故事发展的动力,也是使小说中人性诸相显影的魔镜。无论是喧嚣的欲念和淡漠的...
通向永恒的桥梁
【摘要】象征主义文学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个现代主义文学现象,也是世界范围内象征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象征主义作家和诗人中,美国作家爱伦·坡被视为象征主义的先驱,他的创作直接或间接地对俄国象征主义尤其是老一辈象征主义者的创作...
论杜拉斯《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中母亲悲剧命运成因
【摘要】《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是玛格丽特·杜拉斯早期重要作品之一,杜拉斯用温婉、细腻的视角讲述了一家人奔赴法国殖民地的生活境况。捻除读者对文中殖民地面貌的猎奇外,其中的女性人物更加引发深思。母亲用生命之躯追逐财富,却在实践中逐...

文化集萃

君子之道:《论语》的现象与表征
【摘要】提及孔子,提及儒家思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先贤们对于“仁”与“礼”的诠释,想到“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想到博大的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而“君子”也是儒家价值观体系当中一个不可割舍的文化符号。《论语》并非“君子”一词的发端,《尚书...
从“修齐治平”到“经世致用”:清初儒官治国理念的嬗变
【摘要】古之儒者,图以学优而仕,以修齐治平为道,而后得以治国安邦,故使儒学久居庙堂,鲜少入世。而清初经世思潮的出现为儒官治国提供了新的理论方向,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儒官的治国理念。本文通过解读历史文本并汲取前人的理论成果,分析清朝初期儒...
刘整降元及四川战局的变化
【摘要】宋元之际出现了许多叛宋降元的将领,蜀中名将刘整就是其中一员。刘整入元时,元军正处于蒙哥汗病死军中,久攻川蜀不下的困境。忽必烈也刚刚即汗位,忙于平定内乱,并没有将主要精力投放到南下攻宋,南宋与蒙军在四川一直处于相峙的态势。但刘整降元事...
三国曹魏政权海疆缺乏有效治理原因探析
【摘要】三国时期,曹魏在统一北方地区后,对边疆地区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政策;但是,曹魏的边疆治理政策主要侧重于陆疆,在面对广阔的海疆时,曹魏却缺乏行之有效的防御体系,这也为曹魏统治下的北方地区带来了不稳定因素。究其原因,与曹魏缺乏海防...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思想探析
【摘要】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表述这一思想是在1886年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一书中。在1894年恩格斯再次重申对“合力”的概念,他致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提出“合力”造就了社...
明清时期贵州学术文化地理初探
【摘要】明代设立贵州布政使司,贵州开始建省,为了维护官方统治,朝廷推行儒学教育,贵州学术文化获得了初步发展,学术成果不断涌现,清代进一步迅速发展,呈现学术文化繁荣景象。从学术人才的分布来看,其中贵阳、遵义地区较多;从著作分类来看,以集部最多...
论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摘要】从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发展意义层面来看,两税法作为唐朝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的重大调整,究其实质,是在保证封建统治阶级的更大利益的前提下,顺应了土地占有形态发生变化和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轻的历史发展趋势的,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的新税...
“历史终结论”逻辑预设的哲学批判
【摘要】“历史终结论”在价值预设上追求“普世价值”和在历史预设上追求历史普遍性,以证明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是合乎情理的。“历史终结论”并没有从实际中寻找真实,客观描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价值追求,而是将人抽象化、理想化,不把人放在经济生活领域...

文艺观察

小说与音乐的联姻
佩特在《文艺复兴论》里说:“一切艺术都以逼近音乐为指归。” ①在俄罗斯艺术史上,音乐与文学联姻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当属柴可夫斯基于1877—1878年根据普希金最著名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改编而成的同名歌剧,它的问世开辟了...
“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摘要】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是近代欧洲史上赫赫有名的艺术学者,也是最早对古希腊造型艺术进行探索与研究并对其加以赞赏的艺术家,他的研究成果曾在欧洲掀起了一股崇拜希腊艺术的热潮,这对他同时代和后世的艺术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温克尔曼看来,希腊艺...
从西部片看印第安人形象描绘的变迁
【摘要】美国种族问题一直是热议的话题,从其建国到如今,种族矛盾一直未能解决,冲突时有发生。而印第安人作为其原居住民,受到的歧视和偏见不亚于黑人。但美国人对印第安人的态度也有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通过影视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示。从妖魔化印第...
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和电影《许三观》的比较研究
【摘要】改编自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韩国电影《许三观》以亲情伦理片为定位,对原著故事背景、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皆进行了较大改编,偏离了原著探讨生存和平等的主题,显得温度有余而深度不足。通过对文本和电影的比较分析,尝试启发不同文化视域下的电...
图像学视域下的《桃花源图》
【摘要】《桃花源图》是明代画家仇英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为文本所绘,描绘了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图像学是一种致力于图像意义内容,在文化大背景下解释图像含义和作品整体意义的美术史研究方法,图像学也适用于那些可以找到相应文化史料的中国绘画作品,本文...

文化传播

汉语中程度副词“太”和英语中“too”的对比研究
【摘要】程度副词,作为副词的一种,主要作用就是对一个形容词或者副词在程度上加以修饰和限定,一般在被修饰的形容词或者副词之前出现。[1]在汉语中的“太”和英语中的“too”二者都是实际交流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程度副词。但是二语学习者往往会忽略二者...
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浅析唐诗《鸟鸣涧》及其俄译本
【摘要】认知诗学兴起于20世纪末,是研究文学文本或文学话语的一种跨学科研究方法,理论基础主要源自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对文学作品进行研读是其探索目标。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诗学的主要理论框架之一,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本文以唐诗《鸟鸣涧》及其俄...
目的论视角下的传记文学翻译研究
【摘要】人物传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作品形式,既是人物志的主体,又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罗伯特·佩恩·沃伦(Robert Penn Warren),作为美国第一任桂冠诗人,对20世纪的美国文学尤其是诗歌文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呼兰河传》英译本文化负载词翻译伦理研究
【摘要】文化负载词是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承载着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内涵。译文的质量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质量息息相关。本文根据切斯特曼提出的再现、服务、交际、规范、承诺五种翻译伦理模式,分析探究了葛浩文在翻译《呼兰河传》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语言文化学视角下俄汉语“ветер/风”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摘要】“风”是人类所熟知的一种天气现象。隐喻是语言、认知与文化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日常生活中,人们基于对“风”的体验,产生了与“风”相关的一系列隐喻,并用其理解新事物、构建抽象概念。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从语言文化学的视角对俄汉语“ве...
国内近十年汉外语言对比研究综述(2012—2021)
【摘要】基于王文斌先生提出的广义“对比语言学”概念,概括了近十年国内汉外语言对比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发现了其对比语种多样化、研究领域与成果多层面化、研究理论与方法多元化、研究视角汉语主体化的主要特点,并思考了未来研究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国...

文化综合

汉语网络流行语的顺应性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网络流行语大量出现并活跃在人们日常交际中。网络流行语不仅反映了人们的心理,更是整个社会生活的投影。因此,网络热词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的语料选自《咬文嚼字》杂志发布的2020年和2021年十大流行语和百度...
浅议汉英道歉语道歉内容的差异
【摘要】汉英道歉语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引起冲突。汉英道歉内容上存在的差异是引起文化冲突的关键之一。清楚道歉的缘由,学会对症下药,并且融入当地文化,保持真诚的态度,是成功道歉,缓和矛盾的致胜法宝。 【关键词】《家有儿女》;《生活...
语言学视角下分析城乡墙体标语
【摘要】城乡墙体标语作为传统的传播媒介,其功能主要有以下三种:政治宣传、公益传播和商业推广;其发展过程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20世纪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时期、20世纪90年代、进入21世纪至今。其语言特点具体表现为音节押韵、存...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余华《在细雨中呼喊》概念隐喻研究
【摘要】文学小说隐喻研究成为当今认知语言学领域十分热门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余华首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作为研究对象,从认知隐喻的角度探析该小说中的文本特点和艺术风格。这部小说是余华先锋文学创作转向传统文学的第一部作品,在语言上有两个时期共...
汕尾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的新范式研究
【摘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文化精髓,对塑造地方城市特色、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汕尾手工艺文化为例,通过分析其内涵、特征、意义等方面,探索汕尾手工艺文化的活化利用的创新传承的三种途径,指出了手工艺文化的活化利用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7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今古文创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今古文创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