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报

中国美术报

2023年35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中国美术报》成立于2015年12月26日,是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国家级美术专业媒体。2015年1月,由...     展开

类型

周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6.00 ¥3.69
目录

美术新闻

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新变革
【导语】继AlphaGo打败围棋世界冠军后,2022年底,美国OpenAI公司发布的ChatGPT再次将人工智能技术推上新高度,也有人将这一年定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成立
9月22日,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成立暨研究院顾问、研究员、博导聘任仪式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百余名艺术大家名师齐聚于此,共襄中国画传承传播、人才培养的新时代盛举。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原副校(院)长何毅亭、全国党建研...
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9月22日,2023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论坛在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近400名来自思想文化、国际传播领域的中外知名专家和专业人士参加活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文化学院院长郝明金出席开...
交融·共生 首届中国—东盟美术作品双年展在广西举办
本报讯 9月17日,由中国油画学会、广西美术家协会、广西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的“交融·共生”首届中国—东盟美术作品双年展在广西美术馆开展。靳尚谊、许江、黄格胜、吴长江、黄铁山、隋建国、发他拉坡·黎帕尼等中国与东盟国家的190...
文脉传薪 2023中国写意油画学派作品年展开幕
本报讯 9月21日,“文脉传薪——2023中国写意油画学派作品年展”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担任总策划,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中心主任郑工担任学术主持,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李自健美...
空间的能量 2023首都公共艺术汇报展启幕
本报讯 9月21日,以“空间的能量”为主题的“2023首都公共艺术汇报展”在四个展场同期开幕。展览由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通州区政府、中国国家画院和北投集团联合主办。本届展览按照“城市的展场,空间的艺术”策展理念,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首都公共...
开放创新 焕新北京 2023北京国际设计周开幕
本报讯 9月2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北京国际设计周正式开幕。开幕式在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设计小镇举行。 开幕式上,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秘书长、北京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
庞贝神话 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古希腊古罗马珍品文物展在京举办
本报讯 9月25日,由意大利驻华使馆、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提供支持,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以及天禹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庞贝神话——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古希腊古罗马珍品文物展”开幕式在国家...
设计学三大体系建设研究现状评估与对策建议研究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促进新时代文化艺术的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深化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
艺坛短波
姜宸英《选诗类钞》未刊稿合璧展出 9月22日,“梦归水乡——姜宸英《选诗类钞》研究展”在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开幕。展览分为“如湛园者当不泯”“诗文倾折海内士”“翰林识鉴洞古今”三个单元,将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藏《选诗类钞》未刊稿及题跋、蓝瑛《嘉...
张祖英:诗性的艺术
本报讯 9月23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刘海粟美术馆共同主办的“诗性的艺术——张祖英油画作品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展。“诗性的艺术”是张祖英对自己油画艺术追求的定位,他把自己数十年的油画艺术创作概括为...
尼玛泽仁:苍茫与真诚
本报讯 9月28日,由书画频道主办的“苍茫与真诚——尼玛泽仁绘画艺术展”书画频道美术馆开展,汇聚了尼玛泽仁近年来的百余幅作品,涵盖写意画、工笔重彩画、人物画、唐卡等门类,以丰富的内容主题,讲述藏地故事,传承民族文化。他的创作在强烈的历史感和...
俞云阶:勇猛精进
本报讯 9月22日,“勇猛精进——俞云阶文献展”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拉开帷幕。此展由上海油画雕塑院、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上海艺术研究中心和上海美术学院共同协办。本次展览是上海油画雕塑大师(名家)文献系列展之...
尚可:观·想的表达
本报讯 9月26日,由中国国家画院、广西书画院、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观·想的表达——尚可作品展”广西书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共展出艺术家尚可近年来创作的作品80余件,其作品通过色墨的交融、形象的透叠、各种图形符号的勾连,营构了现代...
丰中铁:刀刻山河 风格永存
本报讯 9月26日,由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版画系、成都慕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刀刻山河 风格永存——丰中铁艺术回顾展”在四川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是四川版画大家系列展之一。 丰中铁,四川...

专题

面向未来:艺术课程重新设计的思辨
在今日制定国家基础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开展艺术教育之际,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作为创作实践的艺术教育”与“作为审美体验的艺术教育”以及多元化的艺术教育观点各自的优势,避免其局限性。 学校美术课程的边界既不是“硬边界”,更不是无边界,而是“软边界”...
美育现场:对高校社会美育的关注与行动
聚力终身教育学习,深化教育内涵和本质理解:目前而言,在各学科的互联网教育不断更迭下,线上美育研究开始火热,美育线上平台虽不匮乏,但全优质和全资源平台的打造和有效使用还不够,面向未来的终身教育和“互联网+教育”的未来变革及内涵建设,亟待我们做...
理性、情感、信仰和艺术
在精神世界的运行中,理性、情感、信仰,犹如轰鸣的飞轮,带动着精神体前行。理性分出科学、人文,对应技术、制度;情感关乎心灵,衍生审美和艺术;信仰是生命意志,托付活着的价值。失去理性,情感就成了“不明飞行物”,可能是无尽灾难。同样,在情感的荒漠...
从学校美育到社会美育: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确定了“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深度融合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培养“多能一专”的复合型美术教育优秀人才,让美育课程教学回到地方、进入现场、投身生活;让生活经验成为表达的对象、成为...
美学将是未来的伦理学
高尔基在《母亲》一书中预言: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我们谈高校美术教育不应该被美院情结所羁绊,我们应该更多地立足于大众美育和社会美育视角: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美是回来做自己,更是道德的力量。事实上,师范美术教育的最后落脚点不是画家,而是人的全面...
一念、两翼、三题、四通:新时代美术类研究生教研培养经验与创新路径
“一念”是指艺道日新、美育谐行。“道”是方法论,即脚下的道路怎么走;也是本体论,即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日新”则语出《礼记·大学》,其文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美育谐行则是理念重组,促进美育课程协同教...
变与不变:艺术新课标导向的美术课程逻辑
对于未来课程指向的素养导向、学科实践、综合学习、因材施教等方面的发展理念,如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与时俱进,我们需要更全面、更深入地思考美育的意义和方法,实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想象力和...
上海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
上海作为中国较早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发源地之一,美术资源积淀深厚,美术创作与研究成果丰富,一度在全国领先。然而在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上海的美术逐渐被甩在了后面。所谓上海“海纳百川”,应该是指其某一个领域...
分论坛学术点评
分论坛一:当代美育改革与发展 学术主持:李梅(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 点评内容:本论坛共有16位研究生带来的16篇论文演讲分享,他们分别来自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第十回展(全国巡回展)即将在京启动
河山画会简介 1986年针对当时关于国画前途的讨论,部分中青年山水画家在北京饭店举行了理论研讨会。李可染先生亲自参加并做了重要发言,提出“东方既白”的艺术理念,表明对中国画传统与中华文化前途命运充满信心。中青年画家都非常赞同李先生的观点,认...
造极之世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 陈寅恪 从10世纪中期到13世纪后期,中国在宋代不仅迎来重要的转型变革,更一举攀上文化最顶峰。此黄金属性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多领域:受益商品经...
意造:中国书法浪漫主义创新之路
中国书法发展有几个重要历史节点,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态”。 唐代“尚法”书风如高峰挡住宋人书法发展的出路,宋人只能另辟蹊径,突破唐人技法高度完备的樊篱,闯出一条“尚意”新路。与唐人“尚法”的主流相比,宋人书法更注重意趣...
雨林之魅——郭子良作品展
艺术家简介 郭子良,1964年生,籍贯广东顺德,199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专业画家,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其中国画作品参加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及各类全...
区域风貌和时代精神抒写的绘画表达
9月13日,“区域风貌和时代精神抒写的绘画表达——河北美术馆馆藏主题性美术创作作品研究展·油画篇”在河北美术馆登场,78幅观照现实的油画作品为公众集中讲述太行故事、塞罕坝故事和长城故事。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如何用优秀的美...

美育

临摹,作为中国画的传承方式
中国画是一个传承体系,作为传承方式的临摹,通过依仿学习建立起不同时代画家及艺术实践之间的跨时空联系,维系着中国画的世代相传、永续发展。融入主体创造意识的“意临”既是致敬传统也是激活传统,使传统资源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再生。每个时代的画家都会基于...

副刊

无极之风
【编者按】 2023年正值赵无极逝世十周年,9月26日,“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本次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重要文化项目、2...
我理想中的美术史
牛津大学教授马丁·坎普撰写《图画背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和证据》,提出了一个他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尽管后现代、现代和传统研究文艺复兴的作者都在阐述文艺复兴的艺术,可是我们却常常觉得它们之间驴唇不对马嘴,目的不同的艺术写作根本无法...
新书推荐
《笔法·章法·字结构——书法形态研究》 作者:邱振中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作为一部跨越40年的重要理论著作,本书完整呈现了邱振中关于书法形态的研究成果。本书围绕笔法、章法、字结构三个方面展开,构建了相关的形态理论。其...

艺术家

李宝林:从大海到大山
从大海到大山,是我的人生历程, 也是我人生的追求。 人应该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大山一样的境界。 从艺犹如登山,登上一座山, 前面还有更高的山。 山路崎岖,心无羁绊。 尽心尽力、顺其自然是我的人生格言。 ——李宝林 李宝林简介 李宝林,现任中国...
山河 岁月 真情
古榕石舍祁连山,一片真情历岁艰。 气厚神凝如汉刻,烟云金铁月如镮。 宝林的画,就像他的为人:真诚、朴实、平易、宽厚、坚毅、善良,不慕浮华、不喜张扬。老同学都知道,在宝林身上,深挚的感情主宰着通达的理性,内向的性情包孕着少有的顽强,脚踏实地的...
“现代山水”的探索者与先行者
李宝林是“李家山水”画派中的重要画家之一,虽然他在李可染的山水绘画中汲取了一种壮阔而幽深的意境,但画面中凝结而成的形式感却是在李可染绘画的基础之上,融合并发挥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批画家在形式语言上的共同建构与探索。李宝林继李可染之后,在将...
大山堂堂
毋庸置疑,李宝林山水画的审美范畴属于“崇高美”,其作品不仅在艺术语言上以高远的构图、浓重的墨色、刚正的用笔等形成强烈个性面貌,而且在整体上营造出一种“大山堂堂”的苍茫与壮美。 李宝林的山水画继承了中国文人画的艺术风格,兼具着北宋全景山水的绘...
浑茫雄健的家山意象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传承路径主要分为两条,一条是师承于古人和师辈,一条是求索于自然造化。但从近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来看,这两条路径应如何结合与交织成为山水画家共同应对的课题,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以中央美术学院和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
安重深沉的金石画风
李宝林并不治印,却对金石篆刻如醉如痴。他说最让他心驰神往的艺术天地就是古碑古印古拓,那种斑驳、残损、厚拙和艰涩,最能激起他心灵的共鸣。 我们读李宝林的画,确有一种读碑的感觉,在我第一次较为仔细地看到他的一批国画原作时,这感觉异常强烈,所以,...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今年我就七十岁了,我时常想起《论语·为政》中说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短短的话,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精神里程的自剖,表明了他在不同年龄段的追求及所...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91.88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中国美术报

杂志价格:¥3.6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中国美术报

杂志价格:¥3.6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