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24年03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设有:中外音乐史论、传统音乐与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创作理论与作品评介、教研札谭、书评...     展开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0.00 ¥6.00
目录

艺术教育研究

论新学科目录视域下艺术专业博士的建设与发展
[摘 要] 2022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出台,新的学科目录调整使艺术领域新设立的6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建设与培养进入新的探索进程。艺术领域专业博士建设缺乏本土经验,在宏观层面,如何顺应国家和时代的要求,包括在人工智能、ChatGPT、元...
“破”与“立”
[摘 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的正式颁布为国民教育发展带来了各种新的变化,当中最为显著的修订内容便是对艺术课程设置进行了优化: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音乐学研究

沉浸与编织:对歌套路与跨日对歌的持续
[摘 要] 在民间跨日对歌套路丰富的地方知识和文化表征下,中国两性对歌的思维导图、行为规范、音素资源和礼唱过程等集体歌唱要素值得关注。作为“时间空间化”的歌唱诗性智慧,除了不同时段“歌路”和歌书、叙事歌、歌牌、典故组成的歌套交织的纵横经纬线...
智慧与权巧:作为音乐家的佛陀
[摘 要] 佛典中一则佛陀奏乐的公案引起我们对佛教音乐意蕴的追问,通过对佛陀音乐修养、音乐观的探讨,可以知道佛陀对音乐的真实态度是批判与肯定、禁与用的辩证统一,并反映在教理和戒律中,而执于任何一端都不能代表佛陀的本怀。在了解佛陀的音乐辩证法...
田芝翁《太古遗音》成书年代考辨
[摘 要] 田芝翁《太古遗音》作为首部以琴事为学之专书,在我国琴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此书成书年代众说纷纭:有言成于北宋者,亦有言成于南宋者,还有笼统概言成于宋代者。依田书之别本明精钞彩绘本《太古遗音》为文献基础,考察宋代避讳制度...
全面抗战时期战地音乐教育工作考述
[摘 要] 全面抗战以来,战地音乐逐步在我国各战区部队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提振部队士气、调节士兵心理的重要方式,音乐在前线得到了政府、军队、社会组织的重视和发展,战地音乐教育工作逐渐走向正规。全面抗战爆发后,为进一步满足士兵对战地音乐的需求...
西安鼓乐宫调研究问题三则
[摘 要]“宫调”是研究西安鼓乐的重要论题,亦是西安鼓乐被誉为“唐宋遗音”的重要论据支撑。思考如何认识西安鼓乐的译谱音列、记谱音列、其宫调的唐宋渊源三个问题,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西安鼓乐宫调的结构关系及其历史源流。从西安鼓乐宫调在记谱所用八声音...
图写琴曲:“秋鸿”琴谱册研究
[摘 要]“秋鸿”琴谱册是一套图像与琴谱合装成册页的特殊古琴谱。从图、谱、曲的时代风格分析,它应该是由明代宫廷制作,制作年代在1425—1546年之间。细读琴谱册中的《秋鸿图》与《秋鸿》谱,可以观察到画家是如何将琴曲绘制成图像,琴曲又是如何...
上党细乐与冀中笙管乐风格差异及其成因辨析
[摘 要] 上党细乐与冀中笙管乐同属北方“笙管乐”乐种,但音乐风格却存在较大差异。即便同名同曲,在韵谱等方面亦存在一定区别。除了普遍意义上地域、方言等潜在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冀中笙管乐属于僧道音乐风格的延续,而上党细乐却非宗教化风格。...
晋剧须生丁派不同风格唱词的时长特征研究
[摘 要] 晋剧须生丁果仙独自成派最主要的原因是对以前的唱腔进行了合理的“扬弃”,因而具备开创流派的条件。从晋剧流派的形成来看,演出空间与演员的独特风格是必备的双重因素,其中,晋剧须生丁派演员的唱腔风格独特性在声学层面表现出了音高时长控制的...
鲍曼对“世界音乐”的界定及其对我国相关研究的启示
[摘 要]“世界音乐”是当今国际音乐学界一个前沿研究话题,也是当前中国民族音乐学关注的热点。了解鲍曼为世界权威音乐大辞典《历史与当代音乐》(MGG)撰写的“世界音乐”词条,能够展现国际民族音乐学界对世界音乐的理解、研究观念和视角,探讨对我国...
具身共演、气氛空间与居间体验
[摘 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艺术的“行为表演转向”催生了“行为表演艺术”。作为艺术的“行为表演”,一方面摒弃了角色扮演,将“表演”还原为演员具身行为的自指性展演;另一方面破除了观演二分,将观看还原为观众具身参与的合作性共演。因此,...
音乐表演中表演者和欣赏者的人际交往论
[摘 要] 交往是多人之间的语言或非语言的互动,音乐表演交往是表演者和欣赏者的感情互动。结合人际传播模式来建构音乐表演中的人际交往论,表演者和欣赏者通过听觉与视觉渠道展开感情交往,交往的声环境、光环境,交往主体的主观经验以及观演距离与空间形...
默里·谢弗声景思想研究
[摘 要] 西方音乐文化对智化的、具有形式意味的音乐本体之推崇,导致了听觉意识逐渐被削弱,听觉意识甚至被作为人的幻想所诟病。而传统艺术音乐与多样化声音的冲击造成了音乐形式本体与声音本质的分裂。基于此,默里·谢弗的声景思想规避传统的...
音乐表演中的对称破缺研究
[摘 要] 对称与对称破缺,是一对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概念,可运用到科学、艺术和人类活动的许多其他方面。音乐表演与对称破缺有紧密的缔结,其审美根源既来自人们对自然界形态的顺应,也因演奏者的“生气灌注”使音乐作品具有较高的主体自由。在肖邦《黑...
跨媒介叙事的创新:民族歌剧《江姐》复排与重排的艺术价值与意义阐释
[摘 要] 对于经典歌剧进行不断复排、重排是当前歌剧艺术创作与表演的普遍现象。梳理民族歌剧《江姐》复排、重排的演出历史,对比复排、重排剧目的演绎,可以看到歌剧《江姐》复排与重排的艺术价值在于:跨媒介叙事下音乐在塑造剧作角色时突出了独特的中国...
略论中国传统乐教向近代学校美育素养论的转换
[摘 要]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通才型”君子为目标的“泛乐化”中国传统乐教,在20世纪初受到西方科学革命的强势冲击后,开始出现礼教成分完全退化、诗教乐教分离、国人整全心理结构破碎等情况。为建设有民族话语特色的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体系,梁启超以...
数字人文视域下新世纪两岸闽南语歌曲语义网络分析
[摘 要] 数字人文研究范式借助计算机技术,对传统人文学科进行量化研究和可视化呈现。从数字人文的视角出发,新世纪两岸闽南语歌曲的创作和传播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选取530首大陆歌曲和634首台湾歌曲进行语义网络分析,...
新里曼极简声部进行思维的集合空间拓展
[摘 要] 在新里曼理论框架下,拓展极简声部进行思维至音级集合空间,保持了集合和声结构的基本型不变性和互为倒影的标准序结构二元对称。此方法解决了理论上对于分析超出三音集合(037)变换时的模糊性,并解决了变换标签多对一的解读等问题。另一方面...
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幕·场·景”的音乐结构构建
[摘 要] 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被认为是俄罗斯歌剧中的珍稀“巨雕”,其幕、场、景的结构独具特色。这些构架的成功搭建源于作曲家精湛的技术磨砺和独到的戏剧意识,使其笔下的多种音乐材料和结构原则与戏剧完美融合,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
新时代民族化流行音乐对外传播赋权新路径探究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与“文化强国”倡议的提出,为我国文化建设与传播路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优化包装营销策略、强化创作力推陈出新和促进跨文化平等对话是提升民族化流行音乐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中国民族化流行音乐有潜力在全球文化市场中扩...

戏剧影视学研究

美国非营利性戏剧组织透视
[摘 要] 美国非营利戏剧组织是戏剧生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具有最广大的观众群体。其在组织形态上是具有免税资格501c3的法律实体,实行董事会、艺术总监、管理总监三角形的管理结构,并采取以固定剧目轮演制、季票订购制为主的艺术生产方式。非营利戏...
跨界改编、形态创新与戏曲传播圈层化的突破
[摘 要]“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的火爆出圈,是由多重因素共同造就的,其破圈背后的文化意义值得深思。就内容生产来说,该剧对武侠IP的跨界改编,发挥了经典影片固有感召力和青春越剧审美优势的合力,消弭了传统戏曲与当代观众之...
《碧血花》的版本源流与修改
[摘 要] 魏如晦(阿英)所创作的《碧血花》现有4个版本存世,版本之间内容和收录情况等存在不同。基于创作思路的变化,作家对剧作的情节和人物设置等进行了修改;基于历史剧创作观念,其对剧作中原型人物进行严谨地考证,修改了相应的人物名字,补充人物...
日用类书“侑觞门”中曲牌的主要形态与文化功能
[摘 要] 明清时期民间书坊编刊的诸多综合性日用类书中一般都有“侑觞门”或“酒令门”,专门辑录各类时兴酒令,以供四民采择使用。其中全用曲牌和部分用曲牌的酒令占了很大比重。其主要形态可分为“《西厢记》类”“曲牌串合类”“曲牌与其他典籍结合类”...
网络消费时代古偶仙侠剧的虐恋话语与文化景观
[摘 要] 古偶仙侠剧以女主为视角,叙述“虐恋”爱情故事,制作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符号景观,打造IP文化产业链,形塑着现代大众文化产业与网生代的审美趣味。但是,古偶仙侠剧如何规避泛娱乐化的迷失,赋予更深刻的历史内涵与现实意义,应该是今后发...
话语与路径:大运河生态影像的国际传播潜力分析
[摘 要] 新时代以来中国大运河生态影像成为公共影像生产与国际传播的热点之一。从当代的运河生态影像中大致可以提炼出三种主流生态话语:景观生态学话语、生态理性主义话语、反思人类世话语。这三种话语分别镶嵌于纪录片、自媒体图片与短视频、博物馆投影...

舞蹈学研究

舞蹈的身体之维
[摘 要] 身体是舞蹈的载体和基础,舞蹈最重要的是借助于身体这个媒介来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舞蹈真正以身体的“在世存在”为本源,相反,大多数舞蹈在本质上仅把身体当作通向精神、社会、情感、神灵、个人遭遇等等的工具而进行身体之外的意义的表达。法国...
土家族毛古斯舞的符号形式与象征互释
[摘 要] 土家族毛古斯舞是一种古老的仪式舞蹈,以演绎土家先祖“毛人”故事为主,展现土家先民原始渔猎生活。文章基于湘西龙山县靛房镇石堤村的田野调查,从语言产生的文化环境理解毛古斯舞的身体外形特质,它既是舞者先觉经验的符号化显现,也是在文化生...

艺苑札谭

张列指挥艺术探赜
[摘 要] 指挥家张列艺术生涯的50年,是他探索与思考中国民族管弦乐发展的50年。陕西歌舞剧院浓郁的人文氛围,滋养了他“戏比天大”的为艺之道;指挥舞台上,他视“精品创作与精湛演奏”为乐团发展之道,与南北两地多家民族乐团同携手砥砺前行;在全球...
以仪式为语境,以表演为中介
[中图分类号] J607;J60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667(2024)03-0186-04 仪式是与人类信仰崇拜、政治礼仪、社会风俗等观念紧密相连的文化行为。19世纪末,随着西方人类学跨学科研究的兴起,仪式...

名家说课

典章制度文献:我国古代音乐历史演变的丰盈载体
[摘 要] 在我国古代社会,典章中的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部分。礼,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由于历代统治者对“礼乐”的推崇,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留存了大量的、...

彩色图版

本期名家 周星
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重点教学试验示范中心“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主任、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5-6届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校戏...
南京艺术学院近期活动剪影
南京艺术学院近期活动剪影...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36.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