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选刊·下半月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3年08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散文选刊》1984年10月创刊,河南省文联主办。是中国国内创刊较早的专门选发全国报刊散文精品的文学期刊,展示中国散文创...     展开

类型

月刊

类别

文学小说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0.00 ¥6.00
目录

原创精品

兄弟习文记
淡入:山区水电站有一对兄弟 淡入是一种电影术语,指画面由暗变亮,由模糊到逐渐清晰,最后完全清晰,是电影中表示时间空间转换的一种技巧。作为电视人,姑且以此还原我们那个青葱年岁。 画面从1983 年初春的湖南省沅陵县岩屋潭水电站切入,且由模糊到...
蛮牯佬
1977 年,我高中毕业,毅然报名下农村劳动。那一年,我十六岁。 到生产队的第一天,队里为我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晚上,数十个人挤在一个黑乎乎的屋子里,队长刚刚讲完话,后面黑暗的角落传出一个声音:“卵屎这么大,毛都冇退,来这干什么?”引发安...
撕棉花
大约六七岁时,我便学会了撕棉花这种手艺。 在我们晋南农村,“ 撕”的读音同“僧”。撕棉花是一项纯手工型技术,自从有了最简易的榨花工具,这项技术在民间便渐渐失传。然而,多少年后的上世纪70年代初,这种最原始、最古老的手工技术在各个植棉区农户的...
跟着儿子游美国
那天,我和妻参加完儿子在北京大学的博士毕业典礼,儿子又带着我们参观了一圈儿北大燕园,让我们短暂感受了一下那浓厚的文化氛围。未名湖畔,博雅塔下,留下了一家人幸福的合影。 在这之前,儿子已被美国的耶鲁大学邀请前去做博士后。用心的儿子提前给我们买...

生活随笔

守灵
春插过后的一个中午,与我共享堂屋活到101 岁的癞婆老娘突然死在生产队的榨油作坊旁边。死不瞑目的她,仰面朝着悠悠转动的油榨作坊的巨大水轮。说她是突然死去也不确切,这位老人对于自己死亡有预感。这几天,她天天去平时基本不去的榨油坊,对着转动的水...
不及庭前萱草花
今年五一假期,我回到故乡看望老娘。当我走进屋里,来到坐在沙发上的母亲跟前时,看到她在擦眼泪。小妹打趣说娘哭啥哩?娘说,想恁哥了,恁哥就回来啦,高兴呗。 老娘八十多了,年轻时在生产队干农活时累伤了膝盖,二十年前做过人工膝关节置换大手术,现在下...
命运多舛的麻雀
21 世纪的天空,鸟是稀罕物,人们对天上飞翔、地上玩耍的鸟类,充满了善意。 数十年前则是另一番景象。那时候的天空,辽阔而深邃,老鹰高飞,雁群阵阵,抒写着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可“诗画”下的人吃无干饭,菜缺荤腥,他们除了在地里刨食,不得不向天...
以动物命名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野生植物是以动物的形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我那时教书的山区就有不少这种植物,而且有的还是饭桌上的一道美食呢。 春季的山上,遍坡都是龙爪菜,一根根刺破泥土,挤开茅草,伸着龙爪,迎风而立。龙爪菜是不错的山珍,营养十分丰富,从山上采...
茬口
本来是顺着一条直路走,望见河对岸新起了一处建筑,墙壁、屋顶轮廓式样特别另类,午后的阳光正斜照过去,类似玻璃一般的材料反照着明晃晃的光亮。毫无疑问,这肯定是山里又一个新事物。 有点儿好奇,想过去看,又不是十分迫切,因为近年来这条峡谷中所发生的...
人间有真情
一走进灯火辉煌的会议室,就看见第一排座位的中间人头攒动,笑语声喧。我心有所动,疾步走了过去,透过人墙的缝隙,窥见众星拱月般的人群中间,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正在忙碌地与大家合影。老者头发稀疏,平头长脸,浓眉大眼,鼻阔唇厚,脸色红润,表情严肃,不...
消失的脚步声
我顶着一头蓬乱的头发出了房门。 餐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早餐。父亲坐在餐桌边,目光透过厚厚的镜片落在我的脸上。不用看我也知道,那是一张蜡黄的脸和一对熊猫眼。 昨晚睡得怎么样?父亲小心翼翼地问。 我皱了皱眉,没吱声。 这段时间以来,我不愿跟任何人...
母亲和她的闺蜜
天气晴好,阳光灿烂。母亲带着我回故乡看望她的闺蜜。看到我们,秋姨笑容满面,声音年轻得蹦蹦跳跳的。 秋姨是地主的女儿,嫁给了另一个地主的儿子。母亲是大队支书的女儿,嫁给了根正苗红的父亲,父亲后来也当上了大队支书。两家人同住在一个生产队,隔着一...
追车的少女
上世纪70 代末,公路只通到村部,从一个自然村到另一个自然村,得翻山越岭,走上一两个小时,远的要走四五个小时。我是山里的孩子,每天帮父母下地干农活儿,放牛养猪,直到10 岁,也没有走出过自己的村子。 夏天,是我们编织梦想和畅想未来的季节。每...
沟头·沟尾
那条通往深山的峡沟在我年少的记忆里特别长,沟尾是我们逢村,沟头的山腰上挂着叫青龙的瑶族人小屯子。青龙屯口那户人家的主人挺和善,每次路过,他总是走出门来打招呼,叫我们进屋去歇。我听奶奶称他“元红”。 走进元红家,我心里一沉。那座房屋,除了竹席...
村庄的记忆
八月的村庄,风夹杂着稻草成熟的气味和禾苗清甜的气息,泥土的芳香,还有那蚕豆花开出的淡紫的、微红的、粉嫩的微笑,从墨绿的地平线上吹过来,它掠过广阔的田野和田野里无边的寂静,掠过清澈的天空和天空下无垠的稻田,停在了村口的那一株陈年古树上,喘息着...
孤独的言说
进入四十岁以后,我说话越来越少,文章却越写越长。 从小时候起,我就是一个沉默的人,尤其是在陌生人面前。其实我很想与这个世界对话。我逼迫着自己的内心向世俗靠拢,尽力去学一些夸张、虚拟、排比、婉曲之类的修辞手法,并尽量自然地运用到交流与对话中。...

罗淑英散文小辑

海啸和阳光
有时我在想,如果时间慢一点,或者我们把目光分一点儿给那些一直深爱着我们的老人,是不是还可以让他们在有限的余生过得更有期待些? 婆(奶奶)叫易从先,一个瘦削的女人,也是个经历磨难依然坚韧的女人。 婆总爱唤我“素”,以至于我的三爸幺爸也跟着叫我...
我的她们
回忆起大学的生活来。 大一是在花溪读的,那个时候的花溪大学城还有些荒芜,许多建筑还在修建当中,我们第二学年才正式开始入住,学校就在工地上,绿化少得可怜,一下雨到处是厚厚的稀泥,不小心人就会随着湿滑的黄泥摔在去上课的路上。 我对花溪的环境和天...
白雾四起
曾记得自己有几张照片,夹在小学的成绩册里,后来随父母搬了几次家,成绩册便不翼而飞了。 心里时常悄悄埋怨母亲,如果她会收拾,把我的那本“宝贝”收藏好,那几张珍贵的照片就不会失踪了。 但从不敢开口给母亲谈起这件事,要知道,那时的她为了一家人的生...
世界没有荒芜
在美容院待了一小时又五十分钟,离开时已是傍晚八点二十分。 街角不似往常热闹,大概是天气冷了的缘故,唯有汽车呼噜噜来咕噜噜去。 出租车停在我的跟前,我让它先走,我想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回家。 馨天地那家炸土豆的店铺还开着,他们家的生意一直很红...
树上的她
燥热的午后,你提着几兜白菜从地下超市走出来,保鲜膜绑着的葱蔫得有些过分,你低头把黄的那几根儿抽出来扔进垃圾桶。麦当劳门口人潮涌动,一位老人挑了两担李子售卖,远远望去,那满满两担的李子青青翠翠,如老人一般神采奕奕,几个女人牵着孩子围了上去。 ...

静观山水

“锅庄”:西宁的一张名片
“壮观”一词不足以形容观摩一场舞蹈的感受,能用“震撼”来形容的,我认为非西宁“锅庄”莫属了。 初到西宁,青海省演艺集团的领导就向我推荐:“锅庄,是西宁的一大景观,抽空你一定要去看看。” 说来也巧,不久后,我与援友、故宫博物院的两位老师,在青...
元谋土林
没有什么风景,能比元谋土林更让我激动了。 我说的土林,位于云贵高原。它是云南元谋的一大地质奇观、高原上地塑土造的森林,是几百万年来风雨雕琢的褚红土岭城堡,显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威力的土林。 疫情后首次远行,心中当然充满希冀,这一路奔来有几千...
金色的秋天
秋天让混沌的天空一扫阴霾。白云一朵一朵地组团儿,膨胀成一座座“棉花垛”,任性随意地游弋,撕裂开满身灰尘的帷幕,终于让人一窥真容,原来是那么的悠深湛蓝。 一条浊溪亦尘埃落定,清澈得一眼能见到底儿。鱼儿成群结队游荡,从一个地方去往另一个地方,稍...
节气
1 村子里的春天是从立春开始的。风从江面吹来,仍然寒冷刺骨,但天空有些不同,以往的凝滞与沉郁,似乎有了一点儿松弛。立春一刻的爆竹,连绵起伏,这是村民们的喝彩,要迎接一个变动的、新生的、赋予可能的季节的到来。 奶奶用粗糙的双手拔起了一个萝卜,...
打糍粑
每当年关临近,即将轮到打糍粑的人家,会在头天将糯米淘洗干净,然后浸泡起来,静等打糍粑了。 打糍粑的工具并不复杂:甑子,几根圆木棍,石臼。供蒸米用的甑子,状似木桶,在距底部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处,是可透气的木板或竹篾编成的圆形底。木板间留有空隙...
畲川
九溪,也叫茅畲溪,有两大源头,分别是山卡岭和平田岭,到达北洋康山入永宁江。根据旧志记载:“柏嘉山下诸溪凡九,故名九溪。”九条支流分别是:山卡岭水、石猪坑水、西岙水、义和庄水、沙埠岙水、大澧岙水、西岑水、小澧岙水、平田岭水。柏嘉山和这些淙淙溪...

精短美文

那棵树
说说那棵树的故事。 当年,我只读了一年多初中,就因历史原因在家里当起每天拿五分工的社员。那时我的两个哥哥只有二哥在家里,大哥外流到江西当烧窑师傅去了。二哥对我的这种选择非常欢迎,因为那时我家是一个有十多个人吃饭的大家庭,而真正的劳动力只有二...
过家家
“婚姻大事,岂同儿戏?”所谓儿戏,指的就是过家家。 不说大人,就说说小孩子们的过家家。记忆中的过家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就是根据自己当地结婚的习俗,尽量逼真一些。一般就是七八个常在一起耍的孩子,有的时候随意指定,有的时候根据男女通过“剪子包...
麦饭香
作为源起陕西的一道特色小吃,土生土长的西安人,谁没有吃过麦饭呢? 小时候,家里的餐桌上始终少不了一盘麦饭。母亲是蒸麦饭的高手,蒸制的麦饭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种类特别丰富。蒸麦饭的食材大多以野菜为主,春天的白蒿是首选。那时,母亲经常带着我...
父亲的茶人生
父亲退休多年,每天一大早起来,他就习惯泡好一壶茶,喝完再去吃饭,这壶茶俨然成了他的“开胃茶”。 有一回放学回家,嘴巴似乎要冒烟,看到桌上父亲早晨泡好的茶,我想都没想,直接拿起茶壶,对着壶嘴一顿猛喝:“苦,太苦了!”只喝了一口,立马狠狠吐了出...
岛上书屋
岛上书屋 鼓浪屿不大,预留的时间也足够充分,但终归,我们是旅人。 日光岩,龙山洞,皓月园,笔山公园,林语堂故居,林巧稚纪念馆……虽说努力避开了人流最多的时段,岛上也没有机动车辆,菠萝饭鱼丸汤也很补充体力,但我们终于还是倦了。 就那么疲惫而略...
第一次登台演出
我们大队的知青一共有六位,阴盛阳衰,只有一名男的,性别比严重失调;本土化严重,除一名上海知青外,其他的来自霍邱县城。这些知青,一个个长得很好,男的英俊,女的秀美,言行得体,能歌善舞,与村里的父老乡亲迥然不同。 那时候,每个大队都成立了文艺宣...
草庵小径
华表山上绿树成荫,山石嶙峋,山脚下有屹立千年、悠远古朴的草庵寺。 进入大门,只见一条条石板小径,在碧绿草地间延伸,修剪过的小草四处张望。长方形、正方形的石板,保持着自然而然的皱褶,刻着岁月的痕迹,不言不语,但尘封于时光中的往事,它应该是记得...
你是那一树的蔷薇花
不久前,弟弟回家吃饭,在饭桌上的时候,弟弟说,回家路上看到有一户人家庭院种了三株蔷薇,花开得很艳,很是好看。我亦点头表示赞同,随口说想种蔷薇花很久了。没料到,第三日去天台晒衣服,看到妈妈正在摆弄花盆,走近一看,原来是种了两株蔷薇,妈妈略一抬...
“野花”也是花
大凡家里种花养花,总爱选大众普遍喜爱的,比如月季,杜鹃,蜡梅,桂花,水仙,兰花……因为在多数人的审美情结里,只有这些花才可以被称作家花,也才有资格被摆上家里的台面。然而,妻子除了保留上述品种的花,还利用历年积剩的花盆和家门前的空闲地,种植一...
书香
1977 年,全国恢复高考,我们全公社推荐三人,幺爸首推第一。高考结束,他不负众望,特别是他的应试现场作文《批读书无用论》,受到了时任平昌县委招办主任、进修校校长胡光裕等领导的称赞,由此幺爸也顺利考入西南师范学院(后更名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
年画
快过年了!到了腊月再加上放寒假,我们这些小孩子简直高兴得快要疯了。 在人声嘈杂的集上,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是年画摊儿,卖画儿人将画儿一张张挂在墙上,或在树上拴根绳,将画儿挂在绳上,不能挂的画儿,就一沓一沓地铺在地上,再用砖头瓦块压住。我们挤在...
一棵香樟
一棵香樟,生长在小村的村口,生长着小村芬芳的风景,把小村的门面撑开了光鲜亮丽,把小村风貌撑出了郁郁葱葱,小村的富足、祥和与温暖,日夜丰饶在香樟的繁枝茂叶之中。 童年的岁月里,樟树伸展的厚实密茂所荫庇的那块宽大的土地,便是我们欢跃的乐园。春夏...
如许的灯光
小时候,灯光点亮我心中的希望,在如豆的油灯下,知识如发芽的种子,蓬勃地生长成一片绿荫,在眼前铺展为春光明媚、繁花盛开的景象。 长大后,我第一次从父母牵挂的视线里走出,记得那天还没黎明,老屋的灯光还亮着,两位老人送我到村口,走了很远后,他们还...
遇见古筝,遇见夏
六月,夏至未至,只此青绿。有夏日的雨,落在青砖黛瓦,落在葱郁的江南,落在一座小城,没有诗意,也没有温情,只有梅子的味道,淋湿了季节的风景。 一张张古筝,给历史谱上了神韵;一根根筝弦,刻下了岁月的年轮;一声声筝鸣,给这个青夏拨弄出了心灵的安静...
杀猪匠
邻村徐三,生得肩宽背厚,膀大腰圆,父亲见他长成铁塔一样的身子,便让他学杀猪。 杀猪要胆大,徐三有的是力气,常常背后藏着一把铁钩往猪圈里走,猪一见到这样的巨灵神立马就蔫了,徐三用铁钩钩住猪的下巴就大踏步往前走……从放血到最后把肉抬上车子,徐三...
梅兰竹菊,中华气质。 取其之一的竹,生性秉直,像一个人,顶天立地,遍地生根。 在蜀地四川,在眉山,进苏祠,只要看见竹,就会想起一个人。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仿佛看见苏东坡,峨冠博带,美髯虬须,正穿过历史的烟云,踏空而来。仰视寰宇,此...
她喜欢过一个男孩
她,从偏僻山村考入这所学校,跟城市的同学们相比,一眼,就能看出她身上的乡土气。 高中第二年,他在教室的走廊里,迎面碰到了她。他微微一笑,带着一丝腼腆,犹如一束光,照亮了女孩儿的心。男女同学之间在80 年代,相处还是比较拘谨。她只在课堂上假装...
幸福的生活从早餐开始
周末的时候,我常去衡水的街头小吃摊上吃早点。 早餐之中,我最爱油条。衡量早餐丰盛与否的标准,就是有无油条,如果没有油条,就觉得好像少了什么似的。有了油条,才觉得丰盛。刚炸好的油条,热乎乎、香喷喷,让人味蕾大开,吃着有滋味、有回味。想起小时候...
童年的伙伴
小兵是和我一起长大的邻居,他们家有六个孩子,前面几个当了兵,他行六,所以叫小兵。 有一次,小兵在院子里玩儿,看见一只鸽子在偷吃别人晒的绿豆。他闭着小嘴,两只小眼睛盯着鸽子,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没想到机灵的鸽子一下子飞了起来,把他吓了一跳。 冬...
婺源三月似水墨
车到江岭,天上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透过车窗向外看,潮湿的玻璃上,一条条垂直的水流之间,透露着断断续续的风景,静心细看,那是一种别样的美丽。路边不远的洼地里,盛开的油菜花,黄遍了原野。一队队游人,打着雨伞,穿行在花海的垄边。那些五颜六色的...
野人
连续建站,几个月都在森林腹地,就像野人一样,没遮没拦地在山中行走。 白天太阳像一把大伞,把我和森林都罩在了一起。全身暖暖的好似神仙一样,林中的树木就成了我属下的小仙,或是还没有修炼成仙的小妖。我会肆无忌惮地向它们发号施令,让它们肃立不动。我...
登临老山界
上山之前,对于老山界的认知来自中学语文课本上陆定一先生脍炙人口的名作《老山界》。 大巴车在一千多米高的层峦叠嶂中穿行,盘旋而上,在半山腰停下来了。从炎热的都市跋山涉水赶来,老山界给予我们的见面礼,是一缕最清凉舒适惬意的山风。陆定一老先生在2...
我的童年下了一场雪
2002 年冬季的大雪,铺盖了四季如春的小山村,一夜之间留下一地的白。 父亲背着年幼的二妹,翻开锅碗瓢盆接雪,而我一直在门口盼望母亲归家。 父亲的急性子,把母亲推搡之后,她气急败坏地回了娘家。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在默默无言的状态下度过。年...

校园小作家

关于冬眠
假如人类可以冬眠,动物们会不会大肆破坏森林? 一只动物在森林里悠闲地散着步,心想:这儿的环境多好啊,在这儿修建一个木房子,喝喝茶该多好啊!于是那只动物立马回家把电锯拿来了,把木头砍了又砍,不久后就砍了几百棵树。修建好木房子后又觉得不好看,就...
铭记一只猫
初见猫时,我还在上小学。 放假回家,一推开门就发现有个毛茸茸的小家伙被锁在桌角旁,不吭声也不躲人,瘦瘦小小的好像营养不良,我心想,人营养不良头发会变黄,没想到猫也是,像个瘦骨嶙峋的脏兮兮的小流浪汉。黄白相间的绒毛贴在身上,显得眼睛更加突出,...

演讲

文字创造与文化传承
当下我们面临着两个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所谓科技的挑战,这个挑战于我们每个人都很迫切。几十年前人们换笔,电脑成了写作的工具,这种科技挑战对于文学创作和史学研究会造成什么影响?我认为影响很大。在电脑被引入之前,人们习惯于用笔写作,写作工具不同,...

文讯

本刊2023年第1期签约作家名单
何正良 张建全 杨满沧 何武 张希良 刘帆 韦云海 段华 刘文 吴海涛 王文富 张仲永 孙晓平 杨耀 何运平 李志斌 黄忠美 陈淑芬 陆盛 孔令周 庄千慧 杨林静 倪宇春 李蔚霞 周宏伟 何锡联 余剑英 史云喜 张国安 黄康生 汤学汉 王晓...
相关杂志
  • 当代

    当代

    2025年02期
    ¥12.00
  • 译林

    译林

    2025年03期
    ¥12.00
  • 北京文学

    北京文学

    2025年04期
    ¥15.00
  • 啄木鸟

    啄木鸟

    2025年05期
    ¥9.00
  • 十月

    十月

    2025年02期
    ¥15.00
  • 美文

    美文

    2025年09期
    ¥9.00
  • 上海文学

    上海文学

    2025年05期
    ¥9.00
  • 辽河

    辽河

    2025年04期
    ¥7.29
  •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2025年02期
    ¥6.00
  •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

    2024年10期
    ¥6.00
  •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5年04期
    ¥15.00
  • 小品文选刊

    小品文选刊

    2025年05期
    ¥4.8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7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散文选刊·下半月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散文选刊·下半月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