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选刊·下半月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4年08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散文选刊》1984年10月创刊,河南省文联主办。是中国国内创刊较早的专门选发全国报刊散文精品的文学期刊,展示中国散文创...     展开

类型

月刊

类别

文学小说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0.00 ¥6.00
目录

彭见明散文小辑

彭见明散文小辑
墨香冉冉 一个人持久的兴趣,可能与他生命最初形成的兴趣有关,当然,这种兴趣应该是有意思、不低俗,能够成长和持续的。在我的兴趣库存中,保留得最好最久的是写字。 我的写字兴趣始于上世纪60 年代初,那时我有七八岁了。其时有一位姓汤的私塾先生入驻...

原创精品

等差数列里的姊妹
我有一个姐姐,大我三岁;我有一个弟弟,小我三岁;姐姐叫英,我叫镑(后来,身份证名字改为“磅”),弟弟叫法。身处社会最底层的父母,他们以农民最朴实的本能,经过一番煞费苦心的设计,终于把我们弄成一个等差数列带进了人间。 其实,我还有一个妹妹老四...
芦花姑娘
盛夏里,坑塘的青蛙老早地把韩家酄村叫醒了。 我拉开窗帘,推开窗子,一团薄雾飘了进来,遮住了视线。忽而薄雾又偷偷地溜出了屋子,不知飘到哪里去了。在离屋子十几米处的坑边上站着一位二十出头的姑娘。她穿着白纱裙和蓝纱无袖衬衫,身材苗条、长发披肩,显...
外婆的金子
我和外婆终是分开了。 外婆在哪里呢?她住在县城里呀。外婆住在县城里做什么呢?要赚钱呀。 我知道外婆在城里租住的房子,那是老建家正房后面的拖背小屋,走过一条落满淡紫泡桐花的小巷,绕过主人的正门,就来到一扇破旧的木门前。木闩上套着一根生锈的铁链...
最美的遇见
一 天气预报今天下午降温,有台风光顾。 果不出所料,大约下午四五点钟,“呼呼”的风声气势汹汹而至,拍打着办公室的窗玻璃,并从细微的窗缝儿强行钻入,有种势不可挡、咄咄逼人的气势。办公桌上那盆一米多高的绿色植物万年青也招架不住了,摇摆起来,我真...

生活随笔

以另一种方式惦念
每年清明、阴历七月十五、十月一、大年三十,爹娘都要回家上坟。村里严禁明火焚烧,那些纸衣、纸钱、纸房子就免了,但坟头祭奠一次不能少。 娘跟舅给姥姥上坟去了。 爹回到老屋,形单影只孤零零一个。兄妹三个,他占中间。二姑45 岁那年,突发脑出血,抢...
两地书,一世情
公元前143 年,西汉才子、辞赋家司马相如游历至卓文君的故乡——四川临邛。 时秋风送爽,玉露晶莹,在临邛首富卓王孙家中,司马相如瞥见卓王孙女儿卓文君才华与美貌并存,心动不已。随即,即兴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凤求凰》:“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
慢慢即漫漫
2023年,岳母、舅父、伯父接连病逝。当他们不再足踏晨霜、为俗世奔波的那一刻,当他们携一世记忆离去的那一刻,我深深陷入无尽的关乎入世的挣扎与反思。 世间生命最终会消散于太虚,归于平静,那么,眼前的一切是否真的就如空爪擒幻龙?烛光照千寻,亲情...
听!那胭脂花开的声音
我与文学结缘始于1992 年的春天。 那时,我正读高一。一个课间休息时间,同学们都跑到教学楼下玩耍去了,唯有这位来自山丹的同学捧着一本装帧精美的《焉支山》杂志正读得津津有味。 他在看什么呢?我十分好奇。于是,我搞了个恶作剧想吓唬他一下。不料...
我的静夜思
在这个世界上,我的第一张书桌却安放在我的大腿上。真是奇特! 这年中秋节,赏完月,我爹让我先上楼睡,他便去收拾搅拌草料,等我家的牛嚼吃了一会儿才离开。上楼的时候,我没睡着,听他轻手轻脚,恐怕是不想惊醒了我。我侧身望着,问:“爹,食喂好了?” ...
祖屋记事
祖屋是一座二进二出的府第式建筑,左边还有一排偏房,和那个时代大多数偏房一样,它有着自己的功能。进门后,院子里有两棵橘树,到了橘树挂满果实的日子,孩子们无不垂涎三尺。堂叔说,这两棵橘树是三爷爷种的。 在没有电视和网络的年代,院子成为我们童年里...
一节柜子
母亲生长在一个叫八仙峒的山村,外公外婆离世得早,她与舅舅自幼在满外公(外公的弟弟)箍持下成长,叔侄三人相依为命。 没上过一天学的母亲,成人后嫁给了几公里外一位上过学且有固定薪资的工薪人氏。因为文化程度悬殊,家庭背景差异太大,这段婚姻终于在她...
不笑的父亲
父亲离开我已经多年,在我的内心深处,他埋得很深很深。近年来,一直想写写父亲,但往往提笔又搁下,酝酿过多次,终未如愿,我总是认为自己懂他太少。 可是在我童年的时代,我曾经那么地讨厌父亲。他总是板着脸,蹙着眉,好像别人永远欠他的,他从没夸过我,...
渐渐深起来的苍凉
暮色从村口涌进的时候,我独自一人站在村口,好似一个迷路的孩子打量一座突然出现在眼里的村庄。那棵虬枝虬干的老槐树荡然无存,时间改变了一切,可时间不能救赎一切。 老槐树曾经葱茏遮日,从茂密的枝叶里打下来的日光斑驳在我曾经少年的脸上,风从远方来,...
静静的村庄
离开村庄,是若干年前的事情,那个时候村庄是热闹的。当我再一次回到村庄的时候,村庄已经变得寂静了。曾经熟悉的人们,只剩下个别认识的老者和大部分不认识的后生。 我走在乡村的道路上,只有我脚步的声音,只有我呼吸的声音,村庄太安静了。一个好像认识但...
我动态中的大姐
大姐比我大八岁,我是她背着长大的。在我出生后,父亲就不见了,可能是因为我们还小,妈妈也不告诉真相,只有她才知道这个男人为什么离开,而我从小起就对父亲没有什么概念,后来我大点儿从别人口中得知,他是个“负心汉”。当时家里情况特别困难,母亲要靠一...
晚风轻柔地吹
大年初一晚十一点多,姐姐的电话铃声急促响起:“你姐夫病重,今晚很不对劲儿了。” 我有些不地道地想,12 年啊,姐姐可要熬出头了。 赶到姐姐家。姐姐双眼通红,面色憔悴,语无伦次地絮叨着:“昨天团年饭吃得很少。”“今天早上只吃了两个汤圆。”“水...

静观山水

夜宿山寺
人这一生,能夜宿山寺几回? 若干年前,我远嫁到九龙鼎山下,那时的九龙鼎,虽然只是一所深山小寺庙,却神话般活在当地山民的心里。 听亲戚们说,九龙鼎上有九龙九井,井水清冽甘甜,治百病养众生。通往金顶的三十六阶云梯天道上,神仙经常乘云歇脚,聚在九...
去三亚
去三亚的路上,打开车窗,任温暖的风吹拂脸颊。这一次没有晕车,心情如春天花海般美丽。道路两旁是笔直高耸的油棕树和一晃而过的椰树林,穿过林木看去,香蕉田里的香蕉树青葱茂密,好像内地的玉米地一样,不同的是玉米有青葱、有成熟、有枯黄、有收获,也有砍...
天古为徒悟其变
中国书画是一门大学问。既是大学问,就要用大智慧去挖掘它,挖到它的老根,摸到它的脉络,找到它的规律。练书法,就要知道中国书法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演变的。就像一些大书法家说的,练书法不去殷墟,不去中国汉字博物馆不行。殷墟,坐落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
野茶闲趣
我的茶几上摆着滇红、普洱、铁观音、大红袍等名品,包装精致,熠熠闪耀。朋友临门,品茗闲话,可为一乐。在这些贵族们旁边,还有一个褐色玻璃罐子卑微地蹲着,里面装着粗糙的茶叶。它无名无姓,不入雅流,可它却是我的宝贝呢。 身为教师的我,在滇中牟定小县...
在马鞍寨邂逅一场雪
昨晚整理照片,一张雪景图跳入眼帘: 白皑皑的大雪铺满马鞍寨的山山岭岭,几位姐妹身穿红色冲锋衣,脚缠稻草绳,手拄拐杖,在尺把厚的雪道上戏闹。打雪仗,玩儿雪球,堆雪人,那开心的样子,简直就是一群快乐无比的白雪公主。 精彩瞬间,令我思绪飞驰,仿佛...
过黄鹤楼
曾看到贾平凹《三游华山》的文章,文中讲述他三次游华山的经历,都是到了华山而不登山,只在景区门口或山脚下转悠一圈儿就回去了。别人问他这是为何?他给出的理由是:不去山上,山上的美妙就永远产生吸引力。还说好东西不可一次饱享,慢慢消化才是。在前往武...

精短美文

饭盒
母亲在我们学校附近的一家工厂上班。每天早上,母亲会准备好两个饭盒,里面装着我们两人的午饭。中午,她会在工厂的食堂热一下,在上午放学后送给我。 我的饭盒里,常常是两个馒头或四两米饭,一份炒青菜,偶尔母亲也会买一点儿肉或鱼给我改善一下生活。而母...
刘公登龙先生纪略
我与登龙先生是同乡,我们都是西华县奉母镇人。他的老家是刘庄,我的老家是沟刘,南北相距不到5 公里。时光匆匆,我们相识已经30 多年了! 1988 年,我从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西华县城西郊的河南省西华师范任教。出于对文学的热爱,曾到县文...
珍惜浮生半日闲
作家梁衡说:“我到苏州,是特地为它的园林而来的。”而我此次前往苏州,则是临时起意,为着一件着急的事儿。 到了苏州,计划中的事情竟然提前完成。第二天早餐时,我在餐厅慢慢地品味一碗苏州捞面,据说这是本地特色。我曾见过天南海北的各种面条,但苏州的...
70后的男人
70 后的我虽然如此不堪,但是,为了自我安慰,就说男人四十一枝花,如果是花,那该是什么花? 玫瑰花吗?肯定不是,70 后的男人埋头于工作的繁杂中,纠缠于家庭的琐碎中,早已失去了往日情怀,与玫瑰花的浪漫相去十万八千里。 蜡梅花吗?70 后的男...
情感的花朵
我听见你的声音 我听见你的声音,从远方赶过来,像走在他乡的我的表妹。暖暖的感觉从心里荡漾,像春风吹开了门前童年的小河。 我听见你的声音,有一种薰香的宁静、微笑,犹如月色里淡开的菊荷。迢迢是一种挂念,挂念是一份读不透的典籍,在案头、枕边。 我...
阳历年
元旦是阳历年,放了假的人会有空儿把这一天过出年味儿来。在农村,很少过阳历年,过年要等到除夕,过阴历年。 元旦要回家看父母。我们不来,他们该咋过还是咋过。左邻右舍,串门拉呱;院落照常打扫,鸡狗照常喂食;父亲围着火炉喝起浓茶,母亲盘坐炕上绣着鞋...
姥姥的“面糊”
在记忆的深处,总有一些味道与情感紧密相连,它们不只是一种食物的香气,更是一种时光的标记,一种家的温暖。对我而言,那便是姥姥煎的“面糊”。 在北方乡间的清晨,太阳还未完全露出笑脸,厨房里便开始传出噼里啪啦的炒菜声。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但老...
泪为谁流
我喜欢刘庆邦老师的作品,有诸多原因,一是他是河南人,最早在新密米村煤矿工作,距离巩义非常近;二是他的作品多是农村题材和煤矿题材,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小人物,我也是农民的儿子,二十岁之前都在农村,这些作品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像是老家的左邻右舍,感觉...
赶花朝
花朝节前夕,我们慕名来访。不为别的,只为这延续近900 年的花朝节,在旧街这方僻壤的小镇,如何能经久不衰? 听过一次摄影讲座,一名摄影记者镜头里40 年的旧街花朝节。从80 年代,到2023年,那名摄影记者,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愣头青,熬成了一...
躬身为父,昂首为天
有了孩子以后,我打算将父母接到城里与我们一起同住,帮忙带着孩子。 父亲一进门,打量着儿子装修的这套房子,小心翼翼地套上了脚套。我说:“爸,这是自己的家,不需要这么复杂,穿着鞋子又没事。”父亲摆了摆手:“这样也方便,你看打扫得这么干净,踩上几...
蒲公英的爱
我是由奶奶抚养长大的,奶奶与蒲公英占据了我童年的主要版面。 春风轻轻一吹,嫩绿的草芽从后山坡的杂草间冒出头,被轻柔的雨水洗过,被细碎的阳光暖过,蒲公英就咧嘴笑了,笑得金灿灿的,笑得满地打滚儿,笑得四下撒欢儿,笑得满世界都有了童话的味道。活泼...
没有“文化”的父亲
父亲没有上过一天学,兄弟四人中只有父亲没上过学,从小就挥舞着羊鞭放羊了。 父亲十六岁的那年,大伯父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带领他一家人走上了逃荒、要饭之路。后来听父亲说,有人捎信过来,说大伯还是饿死在了逃荒的路上;二伯父带着我父亲去了山东济宁的一...
袁崇焕之庙
风景秀丽的龙潭湖公园里,有一座明代英雄袁崇焕的庙。 袁崇焕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 年)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兵部主事。当时,袁崇焕担任山海关外宁远城的守备任务,拒绝了努尔哈赤的劝降,将从南方运来的西洋“红衣大炮”排列在城头上,准备向后金八旗...
逐光而行
父亲说,我是清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出生的,老家的方言管“天亮”叫“天光”,因而父亲给我取了一个带“光”的名字,一来让我记得自己的出生时辰,二来希望我有一个光明的前程。 说来很是凑巧,我从小就怕黑。有时天边的乌云压来,会吓得哇哇大哭;偶尔家里停...
南瓜花
每次回乡下老家,总喜欢走走看看,因为在那片生身之地上,留下了我太多的回顾与眷恋。尽管那里也曾给过我一些淡淡的忧伤,随着时光的推移,都慢慢地云散烟消,每每忆起或身临其间,都顿时清新而美好起来。 这个时节回老家,最是耀眼的当属那些盛开的南瓜花,...
前排的女生
她坐在他的前面的第一排,属于小个子同学。 上课的时候,她那一头黑发下面留出的两条辫子时而静静得如杨柳下垂,时而如毛毛虫一样左右蠕动。她的辫子很粗,但是很短,短得像兔子的尾巴。他心里这么想的时候,眼前已经幻化出一幅兔子的身影。他又感觉到有些不...
风中飘来书香味
十月下旬的一天,我们到市区近郊的玉屏山探寻玉屏书院遗址。 稀疏的小雨,在上午十点的时光里,织成一缕缕淡烟,弥漫于山川。茶山便道上的黄泥,酥软无骨,像膏一般,两旁粗细不一的鲜活普洱茶树,似梯田依山而上,直达玉屏书院遗址边沿。城区建筑群、采茶人...
写给春天
春天朝我走来。 我确信,在冬季片刻的宁静后,万物复苏的声音悄悄地传过来。树木攀缘的枝蔓,落叶装扮过的土地,小草入睡后的长梦,走了冬天的鸟儿,大河解封的冰凌,小河在空隙中露出的石子,从春天轻柔的风里,在我与你喝茶之间,把一些温暖的事情变成了潮...
夜宿故园
很久没有回故园过夜了,常常思念那万籁俱静的山村夜晚。淡淡的月光,蓝蓝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小院的廊檐旁,那山风徐徐,烟火闪烁,絮叨不休的陈年往事总在心头萦绕…… 去年翻盖装修了老屋,多次准备回故乡住几天重温旧梦。是暮春小城的春色唤醒了乡愁,...
母爱永远年轻
母亲今年刚好年满六旬,风风雨雨走过了不长不短一个甲子。 俗话说,年过六旬可称寿,母亲没有过生日的习惯,她极力反对我们给她过寿,她的口头禅是:“我还这么年轻!”这怎能行? 母亲生日那天恰逢周六,我上午有事,要去单位处理,正好稳住了归家心切的母...
生命流淌的小溪
小时候,亲眼看见,一夜春雨千山浪,百壑波涌万溪潮。溪流有多少湾道,多少坝潭,多少悬崖,多少漩涡,多少滩头激流,多少长潭巨浪,都在妈妈们的心窝里漩流激荡…… “回来啦,回来啦!爷爷回来啦!爸爸回来啦!”牵着娃儿的妈妈在门前打望,惊呼着娃儿:“...
夏有青蒿
夏夜难熬。 小时候,没有电扇,也没有蚊香,对付暑热和蚊虫最好的利器,便是一把蒲扇。父亲坐在台阶上,抽完一袋烟,起身,去小东屋,拿出一根草绳,放在正屋地上,正屋是我们睡觉的地方。然后,又抓来一把干树叶,用火柴点燃,拿起草绳,将草绳头放在火苗上...
西阳宫里话孝德
天气爽朗之日,我和几位文友欣然来到西阳宫谒游。 西阳宫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1007—1072 年)故里所在地,坐落在江西省永丰县沙溪镇政府西南约3 华里处的纪念性学校——欧阳修中学校园内。一踏进欧阳修中学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
已远的水乡排影
朋友送我一条挺大的“螺丝青”鱼,我不忍心吃,想起霞住在水岸边,就驾车沿龙泉溪下游开去。 霞与我已经多年没有见面,知道了我的来意,她放下手上的活儿来陪我。阳光下,水波潋滟,湖光倒影;岸处水草葱绿,微风徐来,一圈圈儿水纹荡漾;小舟叶叶漂浮水面,...
绿皮火车
我喜欢绿皮火车如风一般急促钻入重叠大山间的隧道,突然一声鸣笛,眼前一片漆黑,惊心动魄,我只知道要去的是远方。 一个人坐火车去远行,也有遭罪的时候。 那年,我在绿皮火车上整整站了八个小时,到了用餐的时间,默默填饱肚子,默默洗漱,没有睡觉的地方...
笑声漫过油茶林
旭日融融,暖风微醺,一场春雨过后,家乡的油茶林新添了一袭嫩绿的裙裾。 车子刚停在一处稍空旷的路边,弟弟妹妹就一溜烟地钻入油茶林,拨开林中野草、小灌木,欢快地探寻着。 “妈妈,油茶树的叶子都是绿色的,怎么这片白中泛着红呢?它好像涂了腮红,摸一...
稻花香
离开家好多年了,家乡田野上那迷人的景色时常浮现在眼前。 当我踏着异乡土地上的枯叶,迎来了又一个秋天的时候。心中总会搅起对家乡浓重的眷恋,眷恋中裹着乡愁的凄婉和忧伤,身边的秋景也随着低吟的秋风变得异样了。心灵的脚步仿佛是游荡在一片褶皱荒芜的土...
期盼一场雨
我的故乡在南方的一座小城,大致有两个雨季,一个在春季,一个在秋季。 故乡的春雨,大概从惊蛰就降临人间了。因为雨季的存在,在我们那儿,每家每户旧房子的青瓦屋檐下都挖有排水沟。每当到了雨季,雨水顺着屋檐滴滴答答地落在水沟里,在水沟内荡漾起无数灿...
清明螺蛳香
家乡虽然称不上水乡古镇,但是塘坝沟渠众多,盛产鱼虾、螺蛳、河蚌等。俗话说:清明螺,赛过鹅。由于营养价值高,再加上味美,烧螺蛳深受众人喜爱。小城卤菜摊儿上,或是巷口老奶奶小炉上钢筋锅里炖的,一盆盆、一锅锅的香辣味道的螺蛳,只需十多元,摊主就会...
陪伴
母亲比老爸年长一岁,不识字。老爸属狗,老妈属鸡,用我们家乡的话来说:“妻大一,黄金堆屋脊。”也怪,我们全家虽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本人为买一套军队的“经济适用住房”,甚至欠着借款十余万元,但是总的而言,兄弟姐妹各得其所,安居乐业。 无论是省城的...
母校食堂
初中的时候,我们住校的学生吃的是“大伙”。 那时,母校食堂的西南角有一口老井,井水清冽,食堂师傅总是用打上来的井水为我们一遍遍地舂米、淘菜。东南角是一片开阔的田地,一年四季青菜不断,食堂师傅用自己种出来的萝卜、白菜、土豆、南瓜、辣椒等为住校...
相关杂志
  • 当代

    当代

    2025年02期
    ¥12.00
  • 北京文学

    北京文学

    2025年04期
    ¥15.00
  • 译林

    译林

    2025年02期
    ¥12.00
  • 啄木鸟

    啄木鸟

    2025年05期
    ¥9.00
  • 十月

    十月

    2025年02期
    ¥15.00
  • 美文

    美文

    2025年08期
    ¥9.00
  • 上海文学

    上海文学

    2025年05期
    ¥9.00
  • 辽河

    辽河

    2025年04期
    ¥7.29
  •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2025年02期
    ¥6.00
  •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

    2024年10期
    ¥6.00
  •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5年04期
    ¥15.00
  • 小品文选刊

    小品文选刊

    2025年05期
    ¥4.8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7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散文选刊·下半月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散文选刊·下半月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