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评论版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11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名作欣赏(评论版)是对于历史人物以及事件从联系中找到一个历史的契合点,进行介绍。如果是作品的欣赏偏向于从点出发来看历史,...     展开

类型

月刊

类别

文学小说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5.00 ¥15.00
目录

本期推荐·“银发写作“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银发写作”现象初探
摘要:随着中国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新时代“银发写作”现象随之浮出了历史地表,并呈方兴未艾之势。“银发写作”现象的勃兴表现出与国家的养老政策相互应和,契合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时代精神,对于新时代中国养老问题具有积极的...
银发写作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摘要:“银发写作”既是一个古老的现象,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本文试图对“银发写作”这一概念进行阐释,指出其对象的多样性,产生语境的特殊性,并回顾其历史,展望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银发写作”概念的提出,旨在发挥老年人的余热,激励他们写出历史、写...
“银发写作”刍议
摘要:新时代的“银发写作”现象和斐然成绩已经引起学界的关注,“银发写作”的概念凸显了老人写作的珍贵、高贵和纯洁,也表达了对老人写作的美好祝福。“银发写作”现象也体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时代精神与理念,使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不断提...
家国情怀烛照下的“银发写作”
摘要:新时代“银发写作”的高潮迭起,佳作频出,浓郁的家国情怀是其中最突出的主题。除了承袭传统文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家国情怀在银发作家的笔下还得到了不断深化与扩展,内涵与表达从单一走向多元,在宏大叙事的军事题材的书写中、在故土情怀的抒发中表达...

博士之声

楚国凤文化与王熙凤形象的建构
摘要:《红楼梦》最重要的文化渊源,是我国南方的楚文化。无论是作者的创作心态,还是作品的整体构思、主要人物的构建都渗透着楚文化的因素。小说中,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与楚国的凤文化渊源颇深,本文从楚国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王熙凤形象的设定与楚凤的关联...
论敦煌佛曲歌辞的形式特征
摘要:《诗经》三百篇皆能合乐而歌,而敦煌佛曲歌辞也能够合乐而唱,歌辞的形式特征与音乐有很大的关系,这也符合中国诗乐相合的传统。敦煌佛曲的形式特征主要表现在艺术构思、表现手法、节奏三方面。 关键词:敦煌佛曲歌辞形式特征 敦煌佛曲作为音乐文学的...
话剧《张謇》编剧理念的得失
摘要:话剧《张謇》的编创者以张謇与日本银行家的斗争作为主要戏剧冲突,将张謇塑造为“以一人敌一国”的民族主义英雄形象。揆诸史实,张謇的悲剧不仅仅是国家贫弱招致外国资本势力的压榨,更值得反思的是当时民族资本家的见死不救,然而此为编创者所忽视。另...
城市小说现代性的前沿研究
摘要:《狄更斯城市小说的现代性研究》是蔡熙教授近15年来在狄更斯研究领域深耕的成果结晶。在我国传统的文学研究领域,狄更斯仅仅被看作一位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很少有学者对狄更斯城市小说的现代性进入全面、深入的挖掘分析,可以说,该著是国内第一部从...
“复苏”抑或“蒙昧”
摘要:“卡列宁”是批判现实主义名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重要人物形象,作者托尔斯泰借此一形象,展示了一个旧时代严肃的封建官僚在面对新思想时的内心冲突,也诠释了作为自然个体、但背负因袭重担的人,在新时代的两种发展可能性:一是走向自由...
《看电影的人》的存在空间叙事分析
摘要:《看电影的人》讲述了主人公比克探索周围世界并追求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故事,体现了作家沃克·珀西的空间思想。珀西运用居住空间的转换来呈现比克身份的改变,巧妙地推动了比克寻求自我的叙事进程。珀西通过设置虚幻空间和真实空间的相互隐射...

红楼女子评点(十八)

清代《红楼梦》评点论赵姨娘及其“不善终矣”
摘要:作为贾政的侧室,赵姨娘凭一双儿女获得半主的地位。她不甘雌伏,争逐一生。清代《红楼梦》评点对于赵姨娘的评述,几皆落入贬义。关于出身,言之较少,聊胜于无,或云“补明”得不露痕迹,或谓“本无须补”。关于性情,论之较多:“愚极”“妒忌”“毒心...

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当代阐释(一)

诗化的艺术:古琴艺术的闲适美学初论
摘要:文章将以古典诗文中的古琴叙事为切入点,从伦理、神话与审美三个维度,结合“诗性智慧”学说与礼乐制度,对古琴艺术中的诗化概念进行分析,从儒道文化方面对“闲适美学”展开理论溯源并初步进行定义,得出古琴艺术的闲适美学乃体验美学子系的初论,进而...

闺阁诗苑

“明珠翠羽非吾好,善病工愁未是痴”
摘要:汪端生长名门,敏而好学,淹贯群书,不仅获得了极高的文学造诣,且博学多识,有磊落的心性和高远的志向,在清代闺阁诗人中独树一帜。 关键词:好学成癖博学多识女子而有士风 汪端(1793—1838),字允庄,又字小韫,浙江钱塘人,生长名门,自...

项目呈现

社会翻译学视角下金介甫与戴乃迭英译《边城》对比研究
摘要:基于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的社会学理论,以金介甫与戴乃迭译介的沈从文小说《边城》为研究对象,分析两位译者在翻译资本、惯习和场域等方面的具体差异,及其在文本中的映射:译者不同翻译资本指导...
肖复兴散文的北大荒情结
摘要:肖复兴散文集《北大荒断简》形成了朴实自然的美学风格,对故土的无限眷恋,对故人的心怀感恩,对青春的永远铭记,共同构成了肖复兴散文的北大荒情结。 关键词:肖复兴《北大荒断简》故土故人青春 作家肖复兴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直致力于散文创作...
王叔之《庄子义疏》佚文价值考论
摘要:王叔之《庄子义疏》成书于晋宋之际,是今可知最早为《庄子》及郭象注作“疏”的著作,比成玄英《南华真经疏》早两个多世纪。《庄子义疏》在南北朝至盛唐时期一直流传有序,大约在中晚唐时期亡佚,今仅存五十余条佚文。通过佚文可以看到,王叔之《庄子义...
论宋代骚体赋题材内容的复与变
摘要:宋代骚体赋在题材内容上,既有对前代的模拟和学习,也有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特点,这种既继承又创新的创作现象,即所谓的“复”与“变”。宋代骚体赋题材内容上的“复”,体现在前代骚体赋中的悼骚、言志、咏怀、咏物、述行等题材,在宋代骚体赋创作中都得...
女性主义理论视角下《牡丹亭》中的女性形象及成因研究
摘要:汤显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牡丹亭》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国文学史上地位极高,是古典戏剧的瑰宝。本文基于女性主义理论视角,分析《牡丹亭》中的女性形象并分析产生这些形象的原因。 关键词:女性主义理论《牡丹亭》女...
了解之同情: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指向
摘要:新课标提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理念,它意味着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将教材节选的文本放置在更为完整的作品背景下,结合作家生平和时代背景,展开相关解读。通过这种完整的阅读训练,尽可能地回归原著主旨,从而产生“了解之同情”的效果。这种有意...
长篇经典名著的历史与人物教学
摘要:《万历十五年》是由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1976年用英语撰写的一本关于明朝的史学著作,原名为“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译为《1587,毫不重要的一年》。对研究明朝历史的学者来说,是不可错过的一...
中国现代社会言情小说的兴起与燕赵梨园文化的传播
摘要:在现代文学史上,中国现代社会言情小说(以下简称社会言情小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综合清末社会小说的“社会”与民初鸳鸯蝴蝶派小说的“言情”,于“五四”前后兴起于文坛,随着“五四”启蒙思想的推动而改良,产生了张恨水、刘云若、秦瘦鸥等优秀的...
神性回望与现代超越
摘要:21世纪以来,生态小说创作面临人物扁平、叙事雷同、主题浅表的“时代症候”。陈应松《森林沉默》超越植物书写层面,反映现代人与自然母体之间失衡现象之外,还旨在借助诗意化哲思语言反思现代语境中神性元素与拓宽生态阐释现代转型之路径,从而对当下...
从大地到天空:宋宁刚诗歌论
摘要:陕西“80后”诗人宋宁刚近年出版《你的光》《小远与阿巴斯》《写给孩子的诗》等多部诗集,同时因其哲学博士的学理背景和相当分量的诗学论集受到学界关注,笔者立足当代诗学着重考察宋宁刚诗歌创作在语言体式、内容意蕴和精神趣味等方面的立体呈现,以...
时间的叙事艺术研究
摘要:东北工业文学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文化软实力,在彰显工业精神、弘扬工业文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东北工业题材小说家通过对叙事时间的良好把握,表现出故事时间与话语时间的差异性,以叙述时序与叙述时距的叙事技巧建构故事,以此达到与读者...

大学生双创园地

《红楼梦》与希腊神话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对比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深,推进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走出去已成为势在必行的历史重任。在有关《红楼梦》人本主义思想的研究中,国内学者通常是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对其进行探讨。本文秉持创新理念,通过对比分析法,...

古典丛谈

李商隐诗与无望
摘要:“诗家总爱西昆好 , 只恨无人作郑笺。”元好问此言表达了古来文人对李商隐诗的偏爱。在李商隐众多的诗集作品中,他的情诗最为人所传颂。这类诗中有一大部分都是纯粹的情诗。可以这么说,我们研究李商隐的某首情诗,再从这首诗引申到其他同类型诗作,...
“巧”触发青衫湿
摘要:《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作诗之旨”,被历代文人广为传颂。文中的琵琶女和白居易都有过一段在京城风光的岁月,琵琶女作为倡女在京城红极一时,颇受追捧;白居易作为京官和大唐朝廷关系密切。他们如今都流落到偏僻的江州,...
论历代对李清照《渔家傲》词接受的偏差
摘要: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是其少有的豪放风格的作品,宋词研究者对其属否豪放词颇有争议。一直以来,人们都习惯从婉约词角度去鉴赏欣赏接受李清照的词。本文从思想内容、典故意象和表达风格等方面来分析《渔家傲》,论述此词属于豪放词。...
浅谈郭熙《林泉高致》对中国山水画写生创作之影响
摘要:郭熙是中国山水画历史上著名的画家和绘画理论家,由其子郭思根据郭熙生前所言整理汇编而成的《林泉高致》,其蕴含了丰富的山水画理论与山水画创作技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文将郭熙《林泉高致》与中国山水画写生相互联系,分析《林泉高致》中山水画的...

书评在线

穿过百花盛开是一种跋涉
摘要:新时期散文洋溢充盈着独特的生命意识,由此形成了作家多元化的个性特色。李文莲《新时期中国散文的生命意识》一书,以“生命意识”为核心视角,以一场跋涉式的姿态,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新时期中国散文的基本情态、内容面向和艺术特色,是相关研究领域的一...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摘要:《我的深情为你守候》是为纪念钱理群先生的夫人崔可忻女士而编纂的一部纪念集,本书所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早已远远超越了缅怀逝者的编纂初衷。该书完整呈现了崔可忻女士作为知识女性独立不倚的精神风范,其生命境界与人格魅力足堪垂范当世。同...

性别世界

《红楼梦》中女性形象新变的神话学解读
摘要:《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发生了一些新变,曹雪芹正面塑造了反抗传统女性道德和觉醒了自我意识的女性形象,将女性的情感、自我意识、社会地位置于明面思考。女性形象新变的背后隐藏着源自作者集体无意识领域的女性崇拜观,人心理内部潜藏的集体无意识对女...
《家》:母性形象的在场与缺席
摘要:《家》中刻画了许多母性形象,她们的在场和缺席对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先分析缺席生母,即小说主角高家三兄弟的母亲,其虽在物理意义上不存在,但对高家三兄弟,尤其是觉新,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她的存在是一种特殊的在场。进而从爱...
论盛慧《风叩门环》中农村老年女性的生活
摘要:当下农村的大部分青壮年都纷纷背井离乡走进城市,只剩下一些老年人留守在村庄。盛慧的小说《风叩门环》就是以农村老年女性的现实生活为切入点,通过对农村老年女性现实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形象地呈现了农村老年女性的生活状态:她们生活在农村,无论时...
拜厄特小说《占有》之双性同体解读
摘要:《占有:一部罗曼司》是英国女作家安·苏·拜厄特发表于1990年的长篇小说,荣获英语文学的最高荣誉——布克奖。本文通过分析书中梅卢西娜、拉蒙特和莫德三位女主人公,发现这三位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均展现出“双性同体”特...

小说论丛

直面现实的人性与人生:汪曾祺晚期小说思想片论
摘要:汪曾祺晚年的小说创作有前后两个高潮期,本文将其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的所有小说作为晚期小说的讨论范畴。通过分析发现,汪曾祺在晚期小说中改变了早期小说的理想化态度,他直面现实,一方面用各种“小恶”表现人性的幽暗和异化,另一方面透过不同的...
浅析《寒夜》中的少者形象汪小宣
摘要:巴金的《寒夜》是以抗日战争作为时代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整部作品笔调平实,讲述了汪文宣一家三代人的悲剧故事,文中着墨最少的是汪文宣之子汪小宣,但他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存在,在家庭中“缺席”的他不仅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纽带,还是一个家庭分崩离析...
从“旧社区”到“新城市”:王占黑小说中的老年空间
摘要:《街道江湖》《空响炮》和《小花旦》作为王占黑不同时期的作品,均关注了城市中的老年空间。她用文字追溯老年群体的生命历程,书写他们如何处理空间转换带来的茫然无措,过去的生活方式如何与现在碰撞,并以此为窗口,透视时代的变化在个体身上如何体现...
人与自然和谐的诗意书写
摘要:《驯鹿六季》延续了黑鹤一贯的动物本位创作风格,讲述了一位少年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与鄂温克老人秋鸟一同生活,经历“六季”后获得了成长的故事。本文从叙述风格、人物成长以及自然隐喻三个层面分别阐述小说的创作风格和主旨意蕴,进一步感悟文字背后...
深度赏析《城堡》的虚妄与绝望
摘要:卡夫卡的《城堡》通过对主人公抵达城堡的无知希望和竭力探寻的描述,表达了主人公所有希望和努力终将落空的绝望。《城堡》的故事架构简单抽象,文笔干净冷直,卡夫卡以奇特的方式,鞭辟入里地描述了现代人面临的虚妄与困境。 关键词:《城堡》卡夫卡虚...
原型批评视角下的《简·爱》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简·爱》给世界文学史留下了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本文以原型批评为方法重新解读这一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灰姑娘为原型揭示简·爱的自我成长之路,并将罗切斯特与古希腊神话原型哈迪斯进行比较分析,从...
《红字》的语言特点及人名解读
摘要:从语言学视角分析,诞生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会受到文化以及认知视域的双重影响,体现出不同的特点。《红字》是由霍桑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北美殖民期间的一场恋爱悲剧,小说表现出了非常浓厚的时代特色和文化意蕴,大量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的应用,...
论《血色子午线》中的景观描写与伦理选择
摘要:《血色子午线》是科马克·麦卡锡的一部重要小说,麦卡锡试图通过景观描写的变化来论述少年伦理选择的变化,对比少年在与格兰顿黑帮的旅程中所途经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景观,以阐述三种景观下少年兽性与人性的对抗。自然景观激发了少年...
颠覆权威
摘要:《玛莎·奎斯特》作为多丽丝·莱辛的半自传作品,深刻展现了莱辛25年非洲边缘人的经历。作品中女性、非英裔白人及黑人都是那片殖民地上的边缘人,但他们却不甘屈居于各自的权威中心之下。本文试图运用米哈伊尔·巴赫金...

诗文评鉴

朝鲜朝文人刘希庆汉诗的民族性浅析
摘要:刘希庆是朝鲜朝委巷文人群体中的一位代表人物,著有《村隐集》与《丧礼集》。刘希庆在创作汉诗之时多取法于中国唐诗,17世纪译官洪世泰曾评价其汉诗:“其为诗,闲淡近唐。”然而,刘希庆受三唐诗人与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他在接受唐诗的同时,还不忘...
“白日梦”观照下济慈与李贺的诗歌世界
摘要: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美学思想,文学艺术与梦相似,都是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家无意识欲望的表达,是寄托着愿望和幻想的白日梦。从这种观照下看,济慈与李贺都有着超凡的筑梦能力,凭借着对美的感悟力,他们驾驭着想象,驱使着情感,在白日梦里挥斥...
异样斑斓
摘要:戈麦作为一名当代诗人,其诗歌具有强烈的个人特征和审美价值,时至今日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和人类情绪表达息息相关的色彩,在戈麦的诗歌中频繁出现,通过梳理、统计不同色彩在戈麦诗歌中的运用情况,并以数据的形式进行呈现,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诗人对...
进步视角下的动物诗歌《老鼠请愿书》和《致小驴》
摘要:19世纪由工业革命所引发的科学进步话题吸引了诗人的注意,探讨动物形象与身份的诗歌随之诞生。这些诗歌都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类“进步”的质疑,他们在呼吁保护动物权利的同时,也在思考人类在工业化时代该如何在“进步”的浪潮中自处。本文将以安娜&#...
华兹华斯:“绿色批评浪潮”下的自然诗人
摘要: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湖畔诗人的重要成员,被称为“桂冠诗人”。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本文从生态批评视角研究华兹华斯的诗歌,探析华诗的生态意识及其追求...

文苑经纬

刘大杰的生命情怀与晚明文学的接受
摘要:在刘大杰早期的研究中,晚明的小品文是重点,而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写作中,这一重点转移到公安、竟陵派的文学理论上。在他的叙述中,公安、竟陵派的理论是对过去文学的一场革命,他们的创作则是一场“文学运动”,小品文也是“革命”“创造”的产物...
朱之蕃与许筠的文学交流
摘要:有明一代,中朝关系密切,使臣往来频繁,朱之蕃与许筠的交往是使臣交往的典范。在朱之蕃出使期间,二人通过《达川》诗的酬唱增进友谊,朱之蕃也为许筠姊兰雪轩诗集作序,展现了对许筠的欣赏之情,许筠也表达了崇敬之心。二人的文学批评交流促进了两国文...
王国维美育视野下的“不隔”说
摘要:王国维指出人生的本质在于生活之欲,人们受困于无法满足的欲望时,就会陷入苦痛。而要摆脱此种永无止境的欲望世界,于苦痛之中得以解脱,则有赖于通过艺术所进入的超脱利害的审美状态。此种状态是物我之间相互敞开的“不隔”之境,它的进入联系着一个超...
理想与现实冲突中的当代知识分子
摘要:知识分子内心精神信仰与道德责任意识的发展变化向来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理想与现实,坚守与妥协,重义与重利,在诸多心理的纠结对立之间,知识分子该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进行取舍。本文以《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一地鸡毛》《沧浪之水》三部作品为样本,...
浅议曹文轩儿童文学独特的苦难书写
摘要:在曹文轩的儿童文学创作中,其“哀而不伤”的儿童苦难书写唯美而深刻,可谓独树一帜。他擅长用诗意化的表达消解生活的悲凉,以浪漫而美丽的自然书写、美好而善良的人性书写削弱和淡化人生的种种苦难,并直击人的灵魂最深处,从而让读者在舔舐苦难的伤口...
《生死疲劳》英译本中的形象变异
摘要:中国文学作品的对外译介影响着国外读者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本文运用形象学理论,以葛浩文《生死疲劳》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考察英译本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变异的表现及其原因。研究发现,英译本中的中国文化形象融合了目的语文化的特征,这主要是因为译者受到...
电影《波斯语课》:以语言之名的德国战后反思书写
摘要: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75周年纪念年的背景下,上映于2020年的德国电影《波斯语课》以纳粹大屠杀为切入点,围绕着战后反思和历史记忆等问题展开。相较于直接再现血腥场面的传统战争题材影片,《波斯语课》放弃了宏大的历史叙事方式,转而从个体微观...
相关杂志
  • 当代

    当代

    2025年02期
    ¥12.00
  • 北京文学

    北京文学

    2025年04期
    ¥15.00
  • 译林

    译林

    2025年02期
    ¥12.00
  • 啄木鸟

    啄木鸟

    2025年04期
    ¥9.00
  • 十月

    十月

    2025年01期
    ¥15.00
  • 美文

    美文

    2025年08期
    ¥9.00
  • 上海文学

    上海文学

    2025年04期
    ¥9.00
  • 辽河

    辽河

    2025年04期
    ¥7.29
  •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2025年02期
    ¥6.00
  •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

    2024年10期
    ¥6.00
  •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5年04期
    ¥15.00
  • 小品文选刊

    小品文选刊

    2025年04期
    ¥4.8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80.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名作欣赏·评论版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名作欣赏·评论版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