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评论版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10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名作欣赏(评论版)是对于历史人物以及事件从联系中找到一个历史的契合点,进行介绍。如果是作品的欣赏偏向于从点出发来看历史,...     展开

类型

月刊

类别

文学小说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5.00 ¥15.00
目录

吴文化研究

朱熹家训及其思想对江南文化世家的影响
关键词:朱熹 家训 江南文化世家 家训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优秀思想的结晶,从为人处世、经营家庭等多个方面对后代进行教诲和训诫。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1130—1200),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把...
锡山秦氏家训与江南文化
作为江南名门望族的典型代表,锡山秦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沉淀下来的家训,不仅具有独到的家族文化底色,更具有鲜明的江南地域文化特色。以世孝崇德、读书崇教、睦族崇宗为核心理念的家训,是锡山秦氏江南世族大家地位得以维系和绵延的精神法宝...
浅析古代蚕桑诗歌主题
中国是蚕桑文化的起源地,蚕桑文化与诗词碰撞产生了多姿多彩的火花,形成了具有独特意义和丰富内涵的蚕桑诗词。先秦至唐,蚕桑诗歌逐渐完善,表述意义逐渐丰富,表达方式也日渐完善。...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的江南蚕桑文化
在中国古代,农桑并重,种桑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并逐渐形成了融诗词、书法、绘画为一体的蚕桑文化,表现形式多样。诗词歌赋里有关蚕桑的内容更多,南宋诗人范成大所著《四时田园杂兴》系列组诗再现了江南地区的蚕桑文化。...

西方文学中的蒙古人形象研究

他者文化的建构与自我文化的认知
《 忽必烈汗》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S·T·柯勒律治的重要代表作,有关诗人对他者文化的想象与建构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本文通过对忽必烈汗人物形象及其他诗歌意象的分析,旨在揭示诗人对异域东方世界的想象和建构是基于对自我文化...
《中国孤儿》中成吉思汗的形象分析
伏尔泰是欧洲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其代表作《中国孤儿》引发了学界的关注,国内外对《中国孤儿》的研究多集中在18世纪弥漫于欧洲的“中国热”对伏尔泰的影响,然而鲜有关于主人公成吉思汗形象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成吉思汗形象的多维分析旨在揭示伏尔泰在成吉...

木心研究(六)

木心诗歌的互文性解读
木心的诗歌具有强烈的互文性特征,他通过对前文本的改写与重构建立了自己的诗歌领地。木心诗歌的前文本涵盖古今中外,他在世界的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用淬炼过的汉语重构和改造前文本,在他的诗歌领地中,木心以强烈的个人风格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

学者天地

《白鹿原》中人物鹿子霖命运探析
《 白鹿原》描写鹿子霖人物性格凸显狡狯,学者对其人物性格评议甚多,其中“恶魔说”“虚伪说”较为突显,然而笔者认为鹿子霖人物形象具有阶段性反映,鹿子霖青年时好争利,壮年时好争名,老年时好酒色。他的性格具有谋利精明、徇私圆滑、诡计得意、遇险胆怯...
从《文城》看余华的创作变化
余华是当代文坛比较有特色的作家。时隔八年,他带着《文城》再次踏入文坛,小说延续着他此前的创作风格,但又有着明显的变化。在《文城》中,余华的创作手法从冷漠叙事到激情描写,文本结构从碎片拼接到以偏补正,笔下的人物从卑微忍让到坚强崇高。这一系列的...
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义色彩研究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主要收录了作者从1919年到1921之间的诗篇,这些诗歌在创作形式上有效突破了传统格局的束缚,创造出了一种雄浑奔放、浪漫理想的自由诗体,成了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通览《女神》全集,不难发现...
桃红李白,各自精彩
燕燕与红娘,是关汉卿和王实甫创造的两个婢女形象,是开在中国古代文学人物形象长廊中的两朵奇葩,她们一个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婚姻而努力抗争;一个为了成全张生和崔莺莺的美满姻缘与封建家长斗智斗勇。千古以来互相媲美着,这两个人物形象就像春天的红色桃花...
《三十而已》:都市情感剧中的“独立女性”叙事
电视剧《三十而已》播出后引起了公共媒体上关于“全职太太算不算独立女性”的讨论,“独立女性”已经成为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基准参照系和叙事立场,本文从文本建构、女性叙事、媒介价值体系构建与传播角度探讨这个时代的“独立女性”表征与价值体系。...

博士之声

篆书创作要点和文化素养表现研究
篆书的取法要注意顺序,其理论取法和技法取法在顺序上有着不同的要求。在篆书创作时,要注重墨法、字形、书作格局和情绪表现,同时还要注意文化素养的表现。高质量的篆书书作,要做到金石气和书卷气的协调,还要做到文学美和书法美的协调。...
河州之痛
“ 相思湖作家群”这一文学风景已在八桂大地上蔚然成风,作家群中的“90 后”作家祁十木的作品突破地域空间的一元呈现,逐渐融合民族叙事、南国叙事、异乡言说为多元构筑,通过南国之西南与北国之西北交织的边地书写在故土与新居对比之痛、原生家庭关系之...
身体符号与身份转喻
创作始于20世纪中期、结束于21世纪初期的多丽丝·莱辛,不可避免地关注了这一时期由于西方国家海外扩张和全球化高涨所带来的身份认同问题。身份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和不同的因素交织在一起,莱辛在创作中就充分关注了身体符号与身份之间的关...

研究生创新园地

《坛经》隐喻句式英译研究
文章以内容分析为方法,借助Nvivo12计算机质性辅助软件,选取《坛经》及其三个海外英译本为样本,进行隐喻主要句式的推导及其英译对策的发现。研究表明:《坛经》源语中存在大量隐喻句式,主要可分为机锋隐喻、寓言隐喻和偈颂隐喻。文章通过对英译本的...

项目呈现

清代“杜诗”的评判与讨论
中国诗歌史上两颗璀璨的明星都诞生于唐朝,作为其中之一的中唐诗人——杜甫,有着兼济天下的理想信念,其诗歌上至达官贵族,下承黎民百姓,无不散发着“诗史”的气息,意义之深远引起历朝历代的“杜诗”研究。清代作为“杜诗”研究的高潮时期,诞生了数不胜数...
产业资本联姻新文化重镇
20世纪20年代革新后的《小说月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份举足轻重的文学期刊,但《小说月报》作为商务印书馆旗下的文化商品,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商业和文化的双重性质,本文将从商务印书馆和接手革新的茅盾两方面对《小说月报》的成功革新进行分析,探讨...
新媒体影像: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故事的叙述者
随着时代进步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各大短视频平台涌现,传播主流价值的方式选择更加多元。影像传播成为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主力军,了解影像传播,分析其特点及利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影像传播手段来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黔桂瑶族歌谣生态隐喻叙事
瑶族歌谣通过生态元素的描绘,映射、讴歌本民族的生产、生活情感和价值观,几乎每一句歌词都散发着浓郁的生态韵味,是概念隐喻映射机制的生动反映。山是稳健坚定的内涵,水是灵动深邃的象征,庄稼是生产的收获,也是精神的寄托,“香草善鸟”承载着民族的精神...
论姚璇秋表演艺术的特征
论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姚璇秋表演艺术的特征:第一,扎实圆融的表演基本功;第二,兼收并蓄、推陈出新的艺术创新精神;第三,对艺术真实的高度追求。姚璇秋的表演超越了地域和语言疆界,使非潮汕地区的观众也领略到了潮剧的魅力。...
维克拉姆·塞斯《拙政园》诗集研究
维克拉姆·塞斯的诗集《拙政园》的成功可归因于诗人在印度、美国和中国丰富的跨国游历经历,也离不开中西文学的熏陶。其诗歌具有新形式主义的特点,遵循传统诗歌押韵的同时,也关注普通百姓生活,聚焦现代社会热点话题,充满着人文主义关怀。...
中国传统志愿思想及其对深圳城市精神建设的意义
孔子、曾子、子思、张载、王阳明、徐复观等人在其言语及行为中传承与发展了儒家的志愿思想。《道德经》及《太上感应篇》等文献传递的关于志愿服务中的起心动念、关于如何看待荣誉与善举等观点体现了道家与道教的志愿思想。释迦牟尼、法显、玄奘、鉴真、太虚等...

古典丛谈

《山海经》“肥遗”考
《 山海经》 描写的“肥遗”共有四种,分别是游蛇“肥遗”、飞蛇“肥遗”、飞鸟“肥遗”与人蛇“肥遗”。飞蛇“肥遗”介于飞鸟“肥遗”与游蛇“肥遗”之间,本质是生与死的对立;人蛇“肥遗”的形象在对其他三种“肥遗”的超越中生成。“肥遗”的变迁过程体...
《诗经》中的一抹旖旎风光
《蒹葭》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领悟这篇课文有助于初中学生感受并鉴赏诗歌中的音乐美、情境美。教师如果只单纯地教导学生翻译和背诵原文的话,不仅体会不到华夏千年文明的吟唱,还会让学生丧失想要学习国学的激情和动力。《...
论《左传》邲之战的对比描写
《左传》的叙事技巧和叙事手法独具匠心,谋篇布局巧妙,对后世的叙事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 左传》的散文叙事艺术更是炉火纯青,其中战争描写是其叙事的精华,在先秦散文中独树一帜。本文选取《左传》中著名的四大战役中的邲之战为研究对象,其叙事以“...
孟浩然诗歌中的生态美学分析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多篇诗作流传后世,我们在品读之后,不仅被他的文学才华所折服,其心胸之广阔、追求之高洁更是让人为之着迷。无论是孟浩然的文学才华,还是心胸追求,都潜藏于诗歌生态美学之中,而想要深入解读其生态美学思想,了解诗歌渊源是...
论陆游茶诗的艺术特色
陆游一生痴迷饮茶,并且以茶入诗,创作了三百余首茶诗。这些茶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体现了陆游鲜明的创作特色。从表现手法看,其茶诗注重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同时对动态与静态的把握极为巧妙,描写细致入微,传神生动;从情感内涵看,诗中既抒发了陆游报国无门...
诗与灵境的传达
本文简述了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产生的学术争议,详细分析诗人的游历地点以及诗歌主旨。陆游作诗反对雕琢,兼具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特色,其诗“清空一气,明白如话”,多用平易晓畅的语言以构造富有生命情调的意境。但鲜少有学者对此诗意境的创造进行赏析,本...
“十年一觉扬州梦”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唐宋年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盛,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引起文人的向往。秦观早年曾前往扬州冶游,写下数首歌颂扬州和回忆扬州生活的词作,形成了秦观独特的“扬州梦”书写。本文试从艺术特色的角度,对秦观词中“扬州梦”...

求同存异

堂吉诃德与孔乙己人物形象比较
堂吉诃德与孔乙己作为中西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典型形象,都创作于一个社会矛盾激烈、现代性新生力量发生的时代,两个人物在行为方式、性格特点和思想价值层面上有着某些本质性的共同点。“堂吉诃德”和“孔乙己”都不是他们原初的名字,后起的名字和命...
当神走下圣坛
“ 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是家喻户晓的神话,20世纪20年代,鲁迅对这两则神话以“新编”的形式进行了重写。鲁迅把英雄放置于凡俗中,既融入了自身的现实困境,又表达了他对战士道路及未来的深度思考。红柯的短篇小说《家》写的是后羿和嫦娥被贬凡间后...
“哥特—罗曼史”与“哥特—反罗曼史”
孙频《异香》是关于带有哥特式恐怖、神秘色彩的“灰姑娘”追逐婚姻的故事,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经典“哥特- 罗曼史”叙事相比,可见出不同民族、时代的女作家借用哥特小说范式,在情感书写中表达阶级与性别身份...
顾城与洛尔迦诗歌自然意象之比较
顾城和洛尔迦都是天才型诗人,在诗歌领域均取得了重要成就,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并且,洛尔迦的诗歌对顾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都倾心于大自然,受到大自然的熏陶与浸染,运用众多的自然意象来表达自己对生命、死亡与爱的思考。本文从比较视域出发...
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异同解读小说《不一样的太阳》
《不一样的太阳》是《不一样的太阳》中篇小说集的开篇之作。小说由德国作家刘瑛女士创作,讲述了中国小学生蔚伶跟随父母到德国求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学习和生活难题,并在其母亲泓韵的努力下,学业和生活问题都得到了圆满解决。文章中的事件反映出中德两个家庭...

性别世界

元杂剧女性形象个性成因再探
元代作为我国戏剧第一个繁盛期,佳作荟萃。元杂剧在观照现实生活中塑造了诸多极具个性的女性形象。目前学界对于元杂剧女性形象的研究成果丰硕,而对其成因探索较为薄弱。本文从封建道统的弱化、创作主体的觉醒、婚姻观念的变化和女性形象的传承等四个方面进行...
许地山婚恋小说中的女性观念及创作机制
许地山作为“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在作品中塑造了多样的女性形象,为推动女性意识觉醒、思想解放提供了方向和动力,其作品展现了男作家书写女性的优势,也不可避免地暴露了思维惯性影响下创作的不足。本文以许地山婚恋小说为研究对象,试分析文本...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毒木圣经》
芭芭拉·金索沃是当代美国文坛极具影响力的女作家。《毒木圣经》是其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也是她最丰富、最意味深长的小说。本文从女性生态主义视角出发分析被压迫的女性以及被人类统治的自然,以女性的觉醒和自然的反抗为例,探讨两位普莱斯女性所体...

小说论丛

质朴淡雅,趣远情真
汪曾祺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独特的发展。其小说语言的特点可概括为回归传统、取法民间、诗意表达。以传统中文句式、词汇的运用、白描手法的运用来达到回归传统的目标;语言取法民间表现在口语方言的妙用、俗词透雅、善用短句三方面;诗意表...
李劼人《天魔舞》的欲望书写
李劼人创作的《天魔舞》以双线并进的叙事方式对抗战时期成都地区人民的社会生活进行了细致描绘,作者从欲望这一视角刻画各色人物,通过书写物质、情爱、权力等多种欲望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客观反映出个体面临的生存和精神方面的双重困境以及在欲望的膨胀下...
生态美学视野下阿城《树王》解读
《 树王》是阿城“三王”系列中的一部,这部作品中的庄禅意味、道学气息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而这部小说也包含浓重的生态意识,包括作品中对灵性自然的描写、对生态平等思想的呼吁以及对“天人合一”的追求,都体现了阿城对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的反思。本文...
《北京折叠》:冰冷之下,希望犹存
《 北京折叠》作为郝景芳的代表作,又以现实中的繁华热闹、人口众多的北京为参照物,本身就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差异,具有独特的人文意义,体现了学者的社会关怀。作者以科幻为外壳,更清晰地把日常生活的阶层断裂展现出来,既令人胆战心惊又在细节之处倍感...
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分析中国当代网络玄幻小说中的三界模式
中国当代网络玄幻小说在中国传统神仙志怪文化和西方魔幻文学的共同作用下孕育了其独特的三界模式。三界模式根据东方式万物有灵的思维将人的灵分为仙界、人界、鬼界。与此同时,西方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将人格分为三个层次:超我、自我、本我。...
浅析狄更斯的浪漫主义精神
狄更斯的作品大多关注批判现实主义,尽管狄更斯的出生背景、人生历程等注定了狄更斯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但狄更斯所经历的情感经验、文学历程等让他的作品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倾向。浪漫主义精神贯穿在《远大前程》这部作品中,因此本文将从“回归自然”“关注...
“等待和希望”
《 基督山伯爵》作为大仲马的著名长篇通俗小说,其最突出的主题除了复仇之外,还蕴含了主人公从水手唐泰斯到基督山伯爵的成长历程。在当时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作者将目光从历史的沉浮中拉近,聚焦于小人物成长为“英雄”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展现了...
幽默与讽刺:马克·吐温小说的语言艺术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他的小说大都立足于美国的社会现实,用真情实感的语言艺术、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来揭露社会的苦难和黑暗,具有强烈的幽默与讽刺效果,是浪漫主义和现...

文苑经纬

21世纪前二十年(2001—2020)李清照《词论》研究综述
经统计与整理,21世纪以来,对《词论》 的研究主要涉及作者作年研究、写作成因探析、文本细节研究,以及价值研究,呈现多元化态势。总体上,李清照《词论》 研究呈现不断深化、细化的趋势,李清照《词论》 价值研究仍是《 词论》研究的热点,而其他方面...
从评价标准看现代中国文学史建构的可能性与艰巨性
“ 现代中国文学史”观的提出是必要和合理的,单从评价标准来看,这一史观的实践存在着艰巨性,具体表现在书写者的精神文化信仰的焦虑、现代中国文学的界定的复杂和人道主义内涵的复杂三个方面 。但并不是不可行的,我们可以确定一种相对客观的临时性评价标...
新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两个效益”的辩证思考
学术期刊在新媒体背景下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更明显,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学术期刊在新媒体的传播下,“两个效益”相辅相成的关系愈显紧密。为实现学术期刊的“两个效益”,需明确学术期刊虽具有商品属性,但当前还不...
和谐的狂欢:论劳伦斯作品中的直觉艺术与生命整体性
劳伦斯的作品以两性和谐为媒介,追寻高贵的生命的和谐,以反讽工业资本主义对人性的异化和戕害。本文将分析劳伦斯的两部作品《儿子与情人》和《虹》当中显在的对生命整体性的追求,在直觉的体验中达到灵性的终端,在此种和谐的场域中获得纯粹和崇高的生命本质...
饶余燕钢琴音乐创作探究
饶余燕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一生创作了700 余部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涉及声乐与器乐众多领域。本文集中对其钢琴音乐创作进行总结与探究,饶余燕先生在钢琴音乐创作上展现出他精湛的技法、丰富饱满的情感、浓郁的地域色彩,同时具有很强的...
宫泽贤治童话叙事中幻想与现实统一的文学手法
宫泽贤治童话集在日本文学界有较高的地位,这得益于作者宫泽贤治所创造的独特的叙事手法。作为佛教徒,宫泽贤治在塑造了玄妙的幻想情境后,加入了大乘佛教的一系列思想观点,使得童话故事在现实和幻想中穿梭交融,呈现出了相辅相成相融的文学叙事结构。作者更...

戏剧影视

叛逆与悲剧交织美
《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代表作品,以构建了彻头彻尾的悲剧为主要特色。其中的主要人物,分别在封建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虽然阶级不同、身份不同,但同样受到封建社会的掣肘。《雷雨》利用人物之间的冲突以及人物和社会背景的冲突,塑造了自由思想与...
席勒个人政治美学在其人物塑造方面的体现
《阴谋与爱情》以爱情和死亡为两个关键线索,通过人物、事件来反映那个时代德国的政治权力观念。爱情和死亡属于两种特殊介质,表面上是在阐述最普遍的情感思维,但当这两种元素被渗透进政治意识、权威、信仰、集体等要素时,便被赋予一定的攻击性。而剧中的女...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电影研究
《 午夜巴黎》是伍迪·艾伦导演的一部以巴黎为中心展开的电影,荣获第八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它具有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的诸多特征:多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法,匠心独运的视听语言,充满哲学意蕴的台词对白。本文基于后现代主义视域,对电影的...
电影《毕业生》结尾部分对“寻找意义”的影像诠释
美国电影《毕业生》通过讲述一段背徳而混乱的三角恋情,展现了战后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生活标准的怀疑与反叛以及陷入人生无意义状态的茫然失措。电影结尾部分视听语言的巧妙运用与设计,使得这部电影脱离青春电影对哲学命题“什么是意义”的惯常诠释,实现了借...
相关杂志
  • 当代

    当代

    2025年03期
    ¥12.00
  • 北京文学

    北京文学

    2025年06期
    ¥15.00
  • 译林

    译林

    2025年03期
    ¥12.00
  • 啄木鸟

    啄木鸟

    2025年07期
    ¥9.00
  • 十月

    十月

    2025年03期
    ¥15.00
  • 美文

    美文

    2025年12期
    ¥9.00
  • 上海文学

    上海文学

    2025年07期
    ¥9.00
  • 辽河

    辽河

    2025年06期
    ¥7.29
  •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2025年02期
    ¥6.00
  •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

    2024年10期
    ¥6.00
  •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5年05期
    ¥15.00
  • 小品文选刊

    小品文选刊

    2025年07期
    ¥4.8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80.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名作欣赏·评论版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名作欣赏·评论版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