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写作的生机与局限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这一年来,“新东北”“新南方”方兴未艾,“新北京”“新浙派”整装待发……借用杨庆祥的话来说,中国文坛进入了“割据时代”。其实类似“中国文学南北论”、泰纳文学史观对环境因素的揭举,都是非常古老的话题,那么这一波地方性写作的问题意识从何而来,为了回应什么?“新南方”初兴时,两位较早的阐释者杨庆祥与陈培浩,都曾表达过相近的企图:不满于“中心”故步自封的写作,试图在“边缘”进行突破。(剩余2039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