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视角下的《长恨歌》解读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中国文学史的述说往往是由男性执笔,言语背后代表的是延续几千年的男权主义,女性的声音基本被历史所湮没。“女性必须面对这样的历史尴尬:既有的历史文本遮蔽、涂改并消解着女性历史的‘本体性’。女性在人类的‘历史记忆’中被放逐, 成为沉默的另一半。”[1]在新中国文学史上,女性一开始被注意也是男性发出的号召,是被动地被看、被言说的对象。(剩余4578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