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语境下龙图腾文化意象与纹样释义
一一以贵州苗族地区为例

打开文本图片集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①龙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精神凝聚和文化积淀,是华夏子孙的精神图腾,也是最为原始的崇拜对象之一。龙图腾在地处中国西南一隅的贵州有着独特且深厚的文化印记,“是以虚幻方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化体系”②,被视作无所不能的神灵,也是各部落图腾中具有统摄力量的“象征物”之一,其艺术呈现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异彩纷呈,文化内涵深深根植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以生动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一—刺绣、蜡染、剪纸、银饰、建筑构件等一一叙述着人们心口相传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反映民间生活、传统节日、宗教信仰、民族风情等,将“口述文本”巧妙地转变成了“图画文本”,各形各异的龙形纹样在苗族民间工艺美术中不仅出现频率极高,表现形式更为精彩。(剩余659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