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的误读与再读

——女性人物的建构、解构与成熟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关键词:娜拉 镜像理论 他者 解构 成熟

一、理论意义上的失败解放

1918年,《玩偶之家》经胡适、罗家伦合力翻译而进入中国文学界,次年又迎来了本土版本——胡适的《终身大事》。随着《玩偶之家》和《终身大事》的不断公演,娜拉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人物。从文本来看,娜拉毅然走出家门不仅表现了对男权的反抗、对男女平等地位的诉求,还标志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剩余6217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