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自制“神药”背后暗藏灰色利益链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户外时间不够,阿托品来补——这是北京家长李浩过去一年的选择。为了尽可能保障儿子的学习时间,李浩很少带儿子开展户外活动,但为了防止儿子日后的眼镜度数成为“酒瓶底”,李浩瞄准了阿托品滴眼液,隔三差五通过互联网医院购买。可最近,这款“近视神药”却在一片质疑声中“倒下”了。李浩这才明白,原来自己经常购买的“神药”属于院内制剂,即医院自己研制的制剂。(剩余1464字)

试读结束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