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中“孝”的存在形态与内涵探究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引言

现有研究多聚焦于中国“孝”文化的独特性,而对西方“孝”观念的探讨则较为零散。本文将系统梳理西方“孝”观念的演变历程,揭示其从自然伦理到现代理性重构的内在逻辑。在国内,李伟民曾说:“西方有没有类似中国的‘孝’?回答是否定的。”在他看来,从文化与伦理层面考察,如果从一般人类亲子关系的角度看,为人子女都对其父母怀有或对或错的爱与敬的感情,也可以说社会要求存在着“孝”(爱)这样一种伦理道德,但从更为严格的意义上考察,可以说西方没有中国式伦理所谓的“孝”。(剩余7288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