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至两宋:“精舍”之源流考辨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 要:“精舍”本是《管子》中所提及的安定内心的一种修行方式。到了汉代,“精舍”成为了儒生自立的书斋,供其著书立说、讲习儒经。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化中,形成了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代表具有佛教性质的精舍和唐宋时期的世俗化精舍,之后这一概念逐渐定型。通过对两汉至两宋这一历史时期内“精舍”一词在文献中所表现出的概念与涵义进行释义、考证,考察其从两汉至两宋在中国社会中释义的变化,辨析不同历史时期内其性质、概念的差异探究,从而反映两汉至两宋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剩余9673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