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润燥,调养消渴病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消渴病在中医古籍中早有记载,如《素问·奇病论》首先提出消渴之名,而《黄帝内经》则称之为消痹、肺消、膈消、消中等。中医认为,消渴症的主要病因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导致体内阴阳失衡,尤其是阴虚为主。阴虚指机体阴液不足,燥热则因阴虚而生,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肺、胃、肾三脏受损最为严重。肺燥则津液不布(上消),胃热则消谷善饥(中消),肾虚则水不化气(下消),从而引发消渴症状。(剩余1121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