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您从“骨痿”到“骨壮”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骨骼失养、骨枯髓减是病根

传统中医学并没有直接对应现代医学中“骨质疏松”的病名,但根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中医一般将其归入“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这些概念最早可见于《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描述了由肾虚、脾虚或血淤等原因导致的骨骼失养、骨枯髓减的病理状态。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明确指出:“肾生骨髓,其充在骨。(剩余2444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