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七颠百病消” 常见错误与变式动作应用初探

打开文本图片集
八段锦的背后七颠百病消,可以从“提(提踵)→控(控制)→颠(颠足)”三个节分点进行分解,练习中常见错误及正确做法如下表:
背后七颠百病消动作虽简单易学,但功效确是不可小歔。笔者对动作稍加改动,可灵活应用于如下场景:
变式动作1:脚踝训练—平衡气垫
经常做背后七颠百病消可以增加脚踝的力量与稳定性;同时,脚踝处有足三阴三阳经的原穴(见图1),即:太白穴(足太阴脾经)、太冲穴(足厥阴肝经)、太溪穴(足少阴肾经)、冲阳穴(足阳明胃经)、丘墟穴(足少阳胆经)、京骨穴(足太阳膀胱经)。(剩余92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