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本真的呼唤与喜剧意识的重生
——论《罗慕路斯大帝》中的隐性艺术家形象
【摘要】叶廷芳先生对迪伦马特剧作作出过悲喜剧论断,即“喜”的形式与“悲”的主题的二元论。本文立足审美感通学批评方法,通过探究《罗慕路斯大帝》中的“隐性艺术家”罗慕路斯,试图感通迪伦马特的创作意图,还罗慕路斯及剧中人以本真面目,寻求被酷烈现实与刻板观念遮蔽的喜剧性。
【关键词】《罗慕路斯大帝》;隐性艺术家;悲喜剧;喜剧性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5-0098-05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5.030
德语剧作家迪伦马特及其代表作于20世纪80年代,经由德语翻译家叶廷芳先生引入中国,其艺术跨越了“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层峦叠嶂”,在中国戏剧界大放异彩,受到广泛欢迎。(剩余9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