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命运的诗

——浅析《原野》的戏剧情境设置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 1937年,继《日出》之后,二十七岁的曹禺又写成了《原野》,题材也从家庭、社会转向了广阔的农村,但同样包含对命运和人性的深入思考,在中国戏剧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原野》采取的仍然是戏剧式结构,同时也融合了西方表现主义的方式,把梦幻和各种阴森的意象结合起来,探究极端环境下人物的心理变化,以一个极端的复仇故事展现出了复杂的人性冲突和黑暗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剩余5840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