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归根的凄婉歌谣

——论萧红《呼兰河传》的创作个性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 《呼兰河传》是1940年萧红离开大后方,远走香港期间创作的。和早期《生死场》这一作为抗日文学杰出代表的创作相比,此时的萧红,脱离了当时左翼的主流文学创作,也因此呈现出更为独特强烈的个人色彩,主要体现在作家的创作理念、作品氛围、儿童视角和生命抒写中。茅盾在《〈呼兰河传〉序》中站在左翼文学立场上指出这是作者思想的弱点,而本文认为正是萧红的这一创作变化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文学洛神”。(剩余5853字)

目录
monitor